搜索
张天柱的头像

张天柱

网站用户

散文
201901/09
分享

雷峰塔怀情


因了白娘子与许仙那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我总是对雷峰塔有一种特殊的情结。

小的时候就会天真的想,真有这座塔吗?再后来,读了文学大师鲁迅先生的《论雷峰塔倒掉》一文后,才知道,原来在西子湖畔还真有这么一座塔,只可惜在1924年倒了,当时正读初中的我,心想,塔倒了好啊,心地善良的白娘子终于可以自由了。但当我长大了的时候,心里有说不尽的愁绪,虽说雷峰塔是演绎白娘子和许仙的故事,可是我从心里实在惋惜,这座千年宝塔毕竟历史悠久,倒了实在可惜啊!

雷峰塔原名“皇妃塔”,始建于五代十国时期,本是一座祈求国泰民安的佛塔,南宋时重修成为金碧辉煌的样子,到了夕阳西下的时候,雷峰塔万丈光芒,由此得来“雷峰夕照”,可惜明朝时期,倭寇焚烧塔身,历经火劫后的雷峰塔遍体通红,一派苍凉,远远看去,就像一位披着袈裟的老和尚,于是就有了“雷锋如老衲”的说法。倒掉之后,“雷峰夕照”的美景名存实亡,2000年的时候,在旧址的基础上新建了雷峰塔。

在郁郁葱葱的树木的掩映之下,雷峰塔在其中若影若现,从正门进去转个弯后,一座高大的塔忽现眼前,煞是气派。

为了游人的方便,如今已安装了电梯,并不用游人费太多的力气,就轻轻松松到了塔底。仰头再看,只感觉自己的渺小。新建的雷峰塔由上至下分别为塔刹、天宫、五层、四层、三层、二层、暗层、底层、台基二层、台基底层。其中第一层内部实际分上下两层,只是外观上檐屋面较高,呈现为一层。

设法新颖,手法独特,这是我在雷峰塔底下的第一印象。

因为新塔底层是古塔遗址,所以并不能进入,从台基二层进去就可以看到遗址的模样,整个遗址区被玻璃包围着,在让游人观赏之余起到了防氧化和防人为破坏的作用。为了让游人能看到当年旧塔的痕迹,建塔的时候有意识的保存了倒塌的现状,并用透明玻璃罩了起来,使新塔旧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从塔基出来,就可以上塔层了,雷峰新塔各层屋面都覆盖铜瓦,每个转角处都设铜斗拱,飞檐翼下悬挂了一串又一串铜制的风。塔身的二层以上,每层都有外挑平座,平座设栏杆,绕塔而成檐廊,可供游人登塔赏景。而且在这些塔层内分别展示着铜版线刻壁画“吴越造塔图”、雷峰塔历代诗文佳作、彩绘壁画等等,一幅幅笔画美轮美奂,栩栩如生,游人在惊叹之余,也能够非常直观的了解雷锋塔的过去和现在。

登到了最高层,霎时金光闪闪。因为新塔穹顶内壁辟有2002个塔龛,每个龛内安放着一个小金涂塔,穹顶和梁上均为铜质金或贴金。穹顶设有天宫,藏雷峰塔重修记、新塔模型等,整个穹顶金碧辉煌。

站在塔顶外观平座上,真是令人赏心悦目,心情舒畅无比。凭栏远望,一卷翠得让人眼亮、美得叫人心动的西湖山水画,一览无余,我敢说,观西湖山水,再没有比在雷峰塔上上观赏的最佳位置了,尤其是对面的南屏晚钟、绿意葱笼的湖心三岛,若隐若现的狮峰山,湖中的白堤等尽收眼底,不时的有清风掠过,轻轻拂着游客的面颊,空气中好似还有龙井茶的漂香,置身此等仙境, 我焉能不顿生“偶然临险地,不信在人间”的感觉。这些景致无疑是上苍以超迈的意志挥洒出的一帧真善美轮真善美奂的画幅,以饱满的情绪吟唱出的一曲浑厚而多声部的交响曲,以飞动的灵感谱写出的一首汪洋恣肆的长篇抒情诗。

雷峰塔游览下来,会给人一种这样的感觉:层层有惊喜,处处不虚行。

 

                       山西静乐县作协:张天柱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