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琳曾在讨曹檄文中这样骂道——司空曹操:祖父中常侍腾,与左棺、徐璜并作妖孽,饕餮放横,伤化虐民;父嵩,乞□携养,因赃假位,舆金辇璧,输货权门,窃盗鼎司,倾覆重器。操赘阉遗丑,本无懿德,骠狡锋协,好乱乐祸。曹操见了,毛骨悚然,出了一身冷汗。后来,曹操俘虏了陈琳,就问陈琳:你骂我你就骂呗,为何骂我的祖父啊?陈琳说:“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耳。”
骂曹操的不止陈琳,最有名的莫过于祢衡之骂。曹操是个大文学家,祢衡呢?是个文学青年。也许是文人相轻吧,祢衡看不起曹操,曹操更看不起祢衡。两人见面时,曹操连坐都不让,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才华横溢的祢衡哪里受得了这个,心想,你曹操目中无人,我也不把你放在眼里。于是他仰天长叹:“天地虽阔,何无一人也!”曹操争辩说:“我手下有数十人,都是当世的英雄,怎么能说是无人呢?”祢衡说:“你说给我听听,都是哪些英雄。”曹操屈指一算,如数家珍:“荀彧、荀攸、郭嘉、程昱,机深智远,虽萧何、陈平不及也。张辽、许褚、李典、乐进,勇不可当,虽岑彭、马武不及也。吕虔、满宠为从事,于禁、徐晃为先锋;夏侯惇天下奇才,曹子孝世间福将。怎么能说是无人呢?”祢衡笑道:“你说的这些人,我都是知道的:荀彧可使吊丧问疾,荀攸可使看坟守墓,程昱可使关门闭户,郭嘉可使白词念赋,张辽可使击鼓鸣金,许褚可使牧牛放马,乐进可使取状读招,李典可使传书送檄,吕虔可使磨刀铸剑,满宠可使饮酒食糟,于禁可使负版筑墙,徐晃可使屠猪杀狗;夏侯惇称为完体将军,曹子孝呼为要钱太守。其余皆是衣架、饭囊、酒桶、肉袋耳!”
祢衡没有像陈琳那样骂曹操祖宗三代,却把曹操手下的人讽刺一通,大骂一通。曹操怒不可遏地问道:“你骂他们,你有何能耐?”祢衡回答说:“天文地理,无一不通;三教九流,无所不晓;上可以致君为尧、舜,下可以配德于孔、颜。岂与俗子共论乎!”
曹操一听,此人口若悬河,猖狂无比,自己虽然是大文学家,但一时还辩论比过他,就给他一个鼓吏当当,想以此来侮辱祢衡。
当曹操大宴宾客时,令鼓吏挝鼓。挝鼓必换新衣,而祢衡穿旧衣而入,遂击鼓为《渔阳三挝》。音节殊妙,渊渊有金石声。坐客听之,莫不慷慨流涕。左右喝道:“为什么不更换衣服!”祢衡就当着大家的面,脱下旧破衣服,裸体而立,浑身尽露。曹操看不下去了,就痛斥祢衡:“庙堂之上,何太无礼?”祢衡说:“欺君罔上乃谓无礼。吾露父母之形,以显清白之体耳!”曹操说:“你为清白,谁为污浊?”祢衡痛骂道:“汝不识贤愚,是眼浊也;不读诗书,是口浊也;不纳忠言,是耳浊也;不通古今,是身浊也;不容诸侯,是腹浊也;常怀篡逆,是心浊也!吾乃天下名士,用为鼓吏,是犹阳货轻仲尼,臧仓毁孟子耳!欲成王霸之业,而如此轻人耶?”比起陈琳之骂,更痛快淋漓。曹操受不了了,就把祢衡送给荆州刘表,刘表又把祢衡送给军阀黄祖,黄祖哪里容得下目空一切的祢衡,到了江夏不久,黄祖就把祢衡给杀了。也可以说,曹操借刀杀人,借他人之手把祢衡给杀了。曹操得知祢衡被杀,笑到:“腐儒舌剑,反自杀矣!”
祢衡在《鹦鹉赋》中描写具有“奇姿”、“殊智”的鹦鹉,却不幸被“闭以雕笼,剪其翅羽”,失去自由。赋中“顺笼槛以俯仰,窥户牖以踟蹰”,“顾六翮之残毁,虽奋迅其焉如”的不自由生活,显然是以鹦鹉自况,抒写才智之士生于乱世的愤闷心情,反映出他对当时社会的强烈不满。我想,这愤闷,这不满,几乎是历代文人的共性,无可非议。在见曹操之前,他怀揣一张青年文学家的名片,广交文艺界的朋友,喝喝酒,骂骂人,也许是家常便饭。但并没听说过他骂曹操,他骂曹操,是他见了曹操之后才骂的。
曹操挨骂,是曹操没把祢衡放在眼里,甚至连坐都不让他坐。这一细节,让祢衡仰天长叹。随后又让祢衡当鼓吏来侮辱他,作为一名锋芒毕露的文学青年,他能不沉住气吗?能不破口大骂吗?曹操忍无可忍,就借刀杀人,把祢衡给杀了。
张青和孙二娘杀人时“约法三章”,约定了三等人不可坏他:“第一是云游僧道,他不曾受用过分了,又是出家的人……第二是江湖上行院妓女之人,他们冲州撞府,逢场作戏,陪了多少小心得来的钱物;若还结果了他,那厮们你我相传,去戏台上说得我等江湖上好汉不英雄。第三是各处犯罪流配的人,中间多有好汉在里头,切不可坏他。”张青和孙二娘比曹操聪明得多,曹操虽然杀了青年文学家祢衡,文学家们就把曹操挨骂写进书里,世代相传,让曹操留下了千古骂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