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〇一五年的金秋十月,我随团赴陕西、甘肃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实地考察调研,挟“一带一路”战略的浩荡春风,重走古丝绸之路。
且不说十三朝古都西安的繁华与厚重,单一个大明宫遗址就能引发我们无限遐思,那气势恢宏的建筑、空前繁荣的景象,当年的鼎盛与辉煌犹可想象。东方大国曾引来万国朝圣,一时威震四方。金色的秋阳涂抹在古老的城墙上,皇城根下缓缓流淌的护城河依然泛着金波。金戈铁马曾经踏破这里的宁静,静心聆听,战马的嘶吼和哒哒的蹄声似乎还在古城上空回响……西安,这座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古城,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让人敬意顿生。
沿着被尊为华夏文明龙脉的秦岭山脉一路向西,走过层林尽染,走向风沙漫漫。这条纵贯中西的古丝绸之路,曾是张骞出使西域和大唐高僧玄奘西天取经的必经之地。汽车在一条条隧道中穿梭,一路蜿蜒前行。可以想象,当年张骞、唐三藏以及丝绸之路上的马帮们仅靠马驮车拉,翻山越岭,风餐露宿,旅程是何等艰辛!但张骞冒着被匈奴追杀的危险与西域各国交好,他对开辟从中国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作出了卓越贡献;唐僧不畏行程之艰,硬是在历尽九死一生之苦难后取回了真经;马帮们亦直面艰险,将东方的丝绸、茶叶、瓷器等源源不断地运往西方各国,将西方的土特产、乐器等引入中国,连接起亚非欧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是他们,用万死不辞的执着、勇敢、坚强、智慧将东西方源远流长的文明汇聚交融。
这片古老的土地,曾有多少血雨腥风,也曾书写了多少不朽的传奇!法门寺上空的缕缕香火,麦积山石窟壮观的佛像雕塑群,宝鸡青铜器博物馆的恢宏,伏羲庙、卦台山的万千气象,都让我们惊叹;羲皇发明八卦的智慧,神农亲尝百草的勇气,秦始皇一统天下的豪迈,让后人敬畏。伏羲、轩辕、秦始皇、唐太宗、武则天……一串串名字在黄土地回响,在历史的天空闪耀。
穿越时空,徜徉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在为先祖的智慧而惊叹之时,更为自己找到了华夏文明的发展脉络而欢欣。伏羲文化、轩辕文化、大地湾文化、先秦文化、三国文化、石窟文化……八千年璀璨的中国文明史在这里孕育,中国古文化的精华在这里交汇。
寻根问祖,打捞历史,追寻一份民族的自豪。虽只匆匆一瞥,却在心中掀起了狂涛巨浪。绵延不绝的黄土坡,苍凉无比的大西北。那沟壑纵横、层层叠叠的黄土所勾勒出的线条,显得遒劲有力,远望如一幅幅壮丽的画卷在天地间肆意铺展。
寸草不生的贫瘠的黄土地,含着坚韧,透着沧桑,却也有着独特的艺术美。真担心一阵风吹来,把这片黄土吹散;更担心一场大雨袭来,把这片黄土淋成泥浆。但千百年来,风掠过雨淋过的黄土高坡却巍然屹立,坚如磐石,傲视着苍生,如列阵的士兵,威仪十足。
我感叹大自然的造化,亦为扎根在黄土高原上生生不息的华夏儿女勤劳、善良、智慧、坚毅的品格而深深打动。
那奔腾不息的母亲河——黄河,跨越千山万壑,一路欢歌,向东而去。黄河两岸的儿女们,硬是在这穷山恶水的地方开垦出一片片绿洲。在甘肃天水航天育种的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在硕果满枝的苹果园里,在绿油油的蔬菜大棚里,到处是让人心醉的丰收美景。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古老的丝绸之路正焕发出新的活力。丝路精神,在这里世代传承,历久弥新。
作为十三朝古都,西安曾是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如今,往昔的角鼓争鸣和脂粉繁华已成过眼云烟,黄土地见证了历史的变迁,却沉默不语。
“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大风从坡上刮过,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都是我的歌我的歌……”奔放的信天游唱出了黄土高原人的豪迈情怀,唱出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与向往。
沐浴在大西北几千年的华夏文明之光中,让人神思飞扬,心游万仞,我更被西北人民的粗犷、豁达和淳朴所感染。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我们的西行之旅,一路上有当地友人劝酒,其情之诚恳,意之殷切,让人无法也不忍拒绝。酒的甘洌,人的热情,让我们没开怀畅饮便已醉了几分。
沿途看遍了西北奇景,尝尽了地方特色美食,酸辣的滋味永远留在舌尖,印在了心头。那被历朝历代文化浸染过的西北方言,柔里带刚,刚中见柔,听起来别有韵味,句句暖心话,都是故乡情。西北人的豪爽大气,如泼墨写意的黄土坡般鲜明,让人过目难忘。
大西北,就这样走进了我的心里、我的梦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