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项(hàng)顼的头像

项(hàng)顼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502/12
分享

灯火里的大观楼

乙巳年正月的夜晚,春城灯火辉煌,鞭炮声阵阵,天空不时升起五彩缤纷的焰火礼花。吃过新年晚饭,天色已经暗淡,急匆匆的坐上公交车往大观楼赶去。今年除夕飘起纷纷雪花,这种“丰年好大雪”的景象在四季如春的昆明十分罕见。

在之前,各种媒体频频报道大观楼灯会十分火爆,便想在这迎新之夜前往观看游玩。一路上车少行人也少,寒风吹动挂在路边上的灯笼,前面小区门口的一幅大红春联:“火树银花辞旧岁,流光溢彩迎新年”尤其醒目。

进入灯会现场,映入眼帘的是各式各样的彩色灯笼、春联、福字等,洋溢着浓浓的年味。今年大观楼灯会还推出山西社火 、江西傩舞、余杭滚灯、安徽鱼灯、川剧变脸和广东醒狮等一系列国家级非遗表演。可谓灯火阑珊,精彩纷呈。其中一组大型蘑菇灯笼和路边植物、动物灯笼的组合,把云南植物和动物王国生态之美,还有野生菌风采展现得淋漓尽致。走近这些灯旁,在这初春之夜仿佛体验了一把夏日野生菌火锅的温暖。精心设计打造的“阿诗玛”灯组,承载着独特的民族风情和底蕴深厚的云南文化,用灯火的形式向游客展示彩云之南的多民族特色。

据主办方介绍,今年昆明大观楼灯会分为五大板块,有近70个灯组及亮化点位,超大型灯组14个,氛围灯组达5000平方米,树木亮化2000余棵,彩灯挂件更是上万件。不仅有吉祥如意的“财神到”、氛围感拉满的“手绘新年”、辞旧迎新的“蛇年大吉”,还有以本地浪漫元素为主的“滇池比心”、“万象更新”等。一幅城市繁荣景象,象征着辉煌新时代的画面得以在此展现。

来到非遗表演舞台,体验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山西“演社火”。这次由山西多位非遗艺人带来的“徐沟背棍”,则是来自山西太原历史悠久、博采众长、集戏剧精华的非遗文化精彩演出。表演中可以看到演员精湛深厚的功底、优美的造型、飘逸的舞姿,以及惊险绝妙的杂技技艺,充分展示传统民俗文化的超凡魅力。南宋诗人范成大在《上元纪吴中节物俳谐体三十二韵》中描绘社火表演情景:“轻薄行歌过,颠狂社舞呈。”清楚明白地写出了社火表演的热闹场面,也表明南宋前“社火戏”已经在民间盛行。

中学时读过鲁迅先生写的短篇小说《社戏》,绍兴乡下的社戏,好像也和春节有关,为凑过年的热闹,大概也是在春节这几天演。不过,旧时的灯火和现在没法可比。接下来,惊喜地看到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余杭滚灯”,该节目是今年灯会的另一个亮点,作为余杭的传统舞蹈,已有数百年历史传承。演员手持灯笼用灵活的身姿,表演翻滚、跳跃等高难度的动作,具有浓郁的地方戏特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更为惊奇的是现场亲眼目睹川剧“变脸”和“吐火”的绝技表演,一场演出下来,表演者在春寒料峭的夜晚已是满头大汗,气喘吁吁,可见川剧绝技表演的难度和吃力程度。

走进彩云集市,品味人间烟火。这里有众多的特色美食和文创产品,驻足在摊位前让你目不暇接。摩肩接踵的人群里,有白发苍苍的老人,有兴高采烈的孩童,还有提着各式灯笼的情侣,勾起我对童年时过年的诸多记忆。

远望大观楼,掩映在夜色的灯光和粼波之间,门前的长联悬挂在朱漆门柱上,那些浸透了墨迹的孙髯翁名句,是云南近代学者,书法家赵藩用遒劲的笔力重新书写的。五百里滇池注入数千年往事,汉习楼船的铜甲与元跨革囊的皮筏,都在粼粼波光里碰撞浮沉。数千年后,又有多少故事可以从头再来,只能感受到孙髯翁长联中滇池的烟波浩渺和山水与共,以及“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的人间美景。氤氲烟雾透过长联,瞬间感受到它古朴而又沧桑的气息,不知是百年风雨的余温,还是今夜万人跳动的心。

抬眼处,巳年巳时的‌烟花在大观楼天空绽放,五彩缤纷的焰火把西山和滇池照亮。焰火点点星光,好似数百年前诗人眼里的渔火,穿越千年,映在眼帘。

蓦然回首,大观楼的灯火依然浮在水面,亭台楼榭间游人如织,万人空巷。来自全国不同地方的语音交织在一个共同的时空,画面瞬间凝固在相机里,多么令人流连的人间美景。

游廊下灯谜在晚风里轻轻摇曳,孩童举着鲤鱼灯追逐嬉戏,鳞片上的金箔掠过青石砖,惊起满地碎银般的月光。有道是:“繁花深处,尽显城市温情”。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