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阵雨。惊蛰之后的雨。我望着窗外,想着现在已是春天了,花将陆续绽放,春暖花开的美景走近了。我想,这如一场戏,年年都有,开场的时候一定会开场。
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然而,我的脑海里突然冒出一个念头,荠荠菜发芽了吗?今年的荠荠菜会长得怎样?
我有一丝担忧。
自然的春天,天下只有一个。因人而宜,人的春天有千万个。有人把赏花当作春天,有人把踏青当作春天,也有人把植树当作春天,……我把挖荠菜当作春天。
我思考着,选一个阳光普照的日子,和去年一样,去挖荠菜。重温一下旧梦吧。
荠菜其实是一种野草,可以食用,被列入菜谱,称野菜,而非家菜。其食用历史可追溯到《诗经.邶风.谷风》,距今有三千年。巜诗经.邶风.谷风》中“谁谓荼苦,其甘如荠”的荠,就是荠菜。
荠菜还有药用价值。中医认为,荠菜味甘、淡,性凉,归肝、脾、膀胱经。荠菜清肝调脾,平肝火、降血压,清热利湿。《本草纲目》记载荠菜:“明目,益胃。”
荠菜自然逃离不了名人的喜欢。苏东坡称赞荠菜“天然之珍,虽小甘于五味,而有味外之美”;辛弃疾写到:“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我去挖芥菜,有时感觉挖的不是野菜,而是历史;吃野菜,吃的不是野菜,而是文化。
挖荠菜,越挖越有兴趣;吃荠菜,越吃越有味道。
荠菜,越看越像每年必吃的汤圆,挖野菜,越想越像不可绕过的挂红灯。
我每次挖荠菜,想到荠菜身上的知识,不仅是想去挖,还是必须挖。我觉得每次挖野菜,都是正确的选择。
终于等到挖野菜的日子。刚好天气晴朗,阳光普照,又是个星期日,有空闲。我带了一个编织袋和一把小锄头,和我的朋友一起,去一个村庄所辖的田野上挖取。
那个村庄的四周是田野,村庄就像是一座孤岛。我们从村庄前的马路上经过,正是中午,却没见到村民。至于鸡鸣狗吠,早已成诗中的文字。
村子安静。
田野更是安静。
我们在村边走过,似乎可以听见我们的脚步声。
我们步入田野,田野上是一望无际的麦苗。麦苗绿油油的,生机盎然。我们陷入无际的绿海中。我想像如一叶扁舟。清风拂拂,麦苗的清香随风而至,沁入心脾,清爽畅快。我望了一眼天上的太阳,似乎听到了阳光落地的响声。
春天的乡野,静谧又生机喧嚣。
春天的乡野,处处涌动着诗意。
我们心旷神怡。我们又和麦苗、清风、阳光一起,欢畅。
我有一种预感,今天一定会遇上中意的荠菜。
果不其然。我们在田垄上发现了一大片荠菜,荠菜肥嫩,叶子宽长,汇聚于根,如同花瓣,整个荠菜,像一朵盛开的鲜花。我欣喜不已。我每挖一棵,都有一种大地对荠菜的依依不舍的感觉。我甚至想说,大地啊,放手吧,该放手的时候一定要放。
我似乎听到了麦苗对荠菜的道别,“再见”。
朋友突然嘴里哼道:“荠荠菜,包饺子,不够小妮子,一呀一碗吃……”。
他满面春风。我望着他,也特别高兴,停了下来,认真地听他哼唱。
这是一首耳熟的民谣,我小时候走在田野上,也经常哼唱。就是从这首民谣里,我知道荠菜能包饺子,包的饺子又特别好吃,这是荠菜的一种很好吃法。荠菜饺子不好吃,谁还唱呢?我有时梦想,啥时也能吃上一顿荠菜饺子。
我想起了小时候挖荠菜的一些往事,就问朋友“小时候挖过吗?”
朋友说“挖过,争荠菜,还和别人干过仗呢。”
我道:“真的吗?”
他笑着说“真的。不知为啥,那时荠菜特别多,也特别好,有一天,我和小伙伴在河岸上发现大片荠菜……”
他讲完了小时候的故事,我哈哈大笑。不止他吧,许多人有儿时挖野菜的趣事,我敢肯定,许多人有儿时难忘的趣事。
我很少有在田野上的快乐。在单位上班,忙得离田野很远。今天的小孩,即便这个村庄的小孩,也忙得离田野很远。他们离荠菜即便咫尺,各种原因,促使他们远离荠菜。他们不会拥有我们儿时在田野上的快乐。
我长叹了一口气。忽然想到,今天可真没白来一趟,起码童年了一次。
朋友也若有沉思。见我叹了一口气,也说道“儿时好啊。”
临近午时,我和朋友已挖了一袋子,班师回家。临行前,坐在渠边的田垄上休息。
我望着平坦如砥的麦田,和麦田尽头的村庄,感受着大地的辽阔无边和勃勃生机,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沐浴着阳光,不想说,也不想思考,只想安静地享受,享受眼前的这一切。
朋友纹丝不动,沉浸在这如画的风景里。
朋友终于忍不住了静默,赞叹道“多美呀!”
“是啊”,我回答道。我忽然想起了海子的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做一个幸福的人。我们面朝绿海,春暖花开,岂不是一个幸福的人?
我不愿回家,真想把自己留下,留在春天里,留在这种幸福中。
我的这个朋友平时喜欢读诗写诗。我说,这美景这感受,你不写两句,可真亏了。朋友说,只会诌几句,就咱俩在场,不怕见笑,我写,只当玩笑。
朋友沉思了片刻,吟道:
一个中午
我和一个朋友
在田野
把春天和荠菜
收到袋子里扛走
把村庄留下来
让他孤独
我向他翘起了大拇指,表示赞赏。然后,对他说:村庄就是村庄,它不属于城市。我们也扛不走。这样也好,我们明年挖荠菜还有地方,不然,连挖荠菜的地方都没有。
他笑了。
他说,村庄,今天来看,其实就像城市的公园。挖荠菜,也不是因缺菜吃去挖,只是图个快乐。
我说,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我和朋友相视大笑。
风景这边独好。
朋友笑着说“咱们给城里的小学校长建个议,让校长带孩子们到野外挖荠菜,亲近自然,了解自然,也像咱们,有一个荠菜的记忆,一个快乐的童年。”
我也笑着说“对,点子不错。这也是文化传承,饮食文化、中医文化、诗歌文化,一个荠菜都带出来了。”
我和朋友有一个共识,现在的孩子与我们儿时相比,与乡野打交道少了,草呀,树呀,了解的少。我们那时能辨识几十种野草呢。
不过,我又怀疑我们的共识正确性,因为我们不完全了解当今的小孩。
回家的路上,我和朋友探讨荠菜带回家后怎么吃,焯,炒,煮,蒸,包饺子,蒸包子,凉拌菜,炖肉汤……说来说去,吃法五花八门,菜品花样不少,归根究底,朋友说,对于咱们俩,吃什么,怎么吃不重要,重要的是咱们到田野跑了一趟,和自然混在了一起,去挖荠菜,挖出了快乐和幸福。
回想当初的计划,挖荠菜不是单纯为了吃,而是挖春天带给的快乐和幸福,享受春天。今天,目的达到了。但我又感觉,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意外的收获。
2024.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