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永利的头像

查永利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1907/01
分享

我的故乡怀宁(20)

我抬眸看温柔的素影,因为那里有快乐的思念。在明媚的春光里,花红柳绿,草长莺飞,蝶恋缱绻。即使苍翠时光,葳蕤风华,在落寞凋零后,我也会如初见般想起。云卷云舒下欢悦的丛林野陌,悠闲安然,却温暖明艳着我的心。我想起纯真无邪的年少,激情如火的青春,厚重沉稳的中年,那从容淡定一路走来的人生。我常常会淡淡的微笑,和谐而温馨;常常淡泊名利,负责而不后悔。我想拥有由内而外散发的真正的美丽。我会在秋阳明丽的早晨或午后沏香茗,而品味,慢慢欣赏。我平静地理解领悟,诗意的化解着智性美。我不会心如止水,或情如枯井,而是能睿智地寻觅深沉含蓄之美,情深意切之境。

我饱涨的生命需要向外奔突,如同急湍的皖河水流。我在激烈的撞击之后,生命就会更加开阔,甚至小河变成了湖泊。我就在脱离世俗的宁静之中,追求着丰富的精神内涵。随着年岁增长,我的生命越来越精神化了。我的超脱,有着繁华落尽见真情的纯粹,而且不断地升华着。我浸润在风晨雨夕,人淡如菊。我看阶柳庭花,听自然呼吸,澄明清澈,从容淡定,感受着生命的脉搏。我不想让人生寂寞,不愿刻意停留。我想一路含情,看看山岚,赏赏虹霓,吹吹清风。我在琐碎与细微中,芬芳和恬静,却萦绕着心扉。

尘露朝霜江月待,深至莹彻的皖河,在自然的优待中放肆不已。这里有历史的凝滞,灵魂的调侃,却总把流光误。这里取舍的雏形,在迷恋的强烈光线中 ,在似醒非醒中挪移着;不悲戚的凋零,渐碎人心,而肆旅苍穹。我感叹远韵神驰,孤踪何处?逸韵柔姿倩谁怜,而思致悠扬?大洼乡夜深灯静,一遍幽怀;缓急时时有,患难相扶持。这里古树葱茏,雀啼隔叶,繁花绿苔。我在余音极致的美妙中,牵挂着离愁,流连于清雅拙朴的禽飞雨露。

大洼乡位于高河镇西南。东邻平山乡,南抵皖河乡,北与黄龙乡隔水相望,西与潜山县油坝乡接壤。乡镇府驻大洼岭。建国初属石牌区,一九五八年属龙泉人民公社,一九六一年分属平山、黄龙两公社,一九七九年,从平山、黄龙两公社划出,成立大洼人民公社,一九八四年改为乡。全乡属内河圩畈区。皖水、潜水分别流经东西两侧,会与南端,三面环水,湖汊较多,圩堤八个。主要种水稻,次为小麦、山芋。主要为用材林。惯于鹅、鸭饲养,形成“水禽之乡”。另有皖河天然捕捞水面。

大洼乡地处皖西南的长江北岸,皖水之滨,潜水之末。全镇境内,乡村道路网织如梭,沟渠塘堰星罗棋布,种养殖业高度发达,是远近闻名的“鱼米之乡”。全年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土地肥沃,水源清洁,自然环境及地理条件得天独厚。全镇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民间气象生机勃勃。畜禽养殖和栝蒌种植业在大洼乡历史悠久,传统悠远。其中,尤以“皖山栝蒌”、“皖山食品”独树一帜,其产品畅销省内外。这里有百里林带,千亩林片,万亩林网。鸟瞰境内,山水相间,绿树成荫,经果林与用材林相映成趣,飞禽走兽花草虫鱼悠然嘻戏,各得其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这里是鸟儿们的乐园。成群的野鸽子披着黑亮的大褂,小黄嘴儿不停地发出“咕咕咕咕”的叫声。麻雀肚子圆鼓鼓的,双脚不停地跳跃,还不时地在草丛里啄食。一片水杉林里,不知什么惊动了一群大鸟儿,这些鸟有着长长的尾巴。这种鸟又生性敏感,不易靠近观察,只是隐约看到有着蓝色的羽毛,长长的尾巴。这是长尾蓝雀鸟,听说它还敢吃蛇。它们遵循着古老的自然法则:喜鹊忙着消灭松树上的松毛虫;杜鹃在柳枝吃柳毒蛾幼虫;啄木鸟忙着消灭蛀干害虫;燕子在吞食蚊、蝇等害虫,在育雏期,还吃蝗虫呢;猫头鹰自然在捕食老鼠。这里潋滟秋阳,蓊郁葱淙,花容月貌,闲藤野蔓,自然也有乌鸦、黄鹏、斑鸠、八哥、画眉、白头翁、莺、鹃等“森林卫士”的功劳。至于那些:人不识敬,鸟不詈弄,三思而行,为好成拙;木马寒蝉,见辱见疏;莺善斗,鹏善博;鹦鹉能言,鸲鹆解语。远浓近淡,多因茫昧。往来波浪里,止争瞬息。这些都是人生的大道理,我不想多说,因为你在这里,会触景生情。

大洼乡流传着“鸽子杀妻”的传说。传说在一片树林里,栖息着一对鸽子。秋天的时候,公鸽子把它们夏天找到的所有绿林让母鸽子看守着,自己又飞到另外的地方寻觅食物去了。待它寻食回到自己的林子时,只见树上别说是果实,就连树叶也都枯黄稀疏了。于是它便责怪起妻子来:“你怎么把树上所有的果实都吃光了?”鸽子的妻子解释说:“我连一颗也没有吃!”公鸽不由分说,一怒之下把自己的妻子打死了。第二年解冻后,原来脱落在地上的那些果实,又发芽生长起来,树枝上长的满满的。公鸽子仔细一琢磨才恍然大悟起来:“哎呀!我的妻子真的没有偷吃果实啊!”心中悔恨万分。林子的几个青年天神嘲笑说:“林中栖息一个鸽,花花翅膀红眼睛;是非好坏不分辨,杀死妻子多悲恸”。

岁月如风,美丽的风景中,十姐妹搁浅着爱恨情仇。杨柳树尖棕背白劳、柳叶莺,爱心一片,与时光同行,与梦相约,驱逐了薄凉,安暖了心扉。白鹭凝眸深处,在风轻云淡的恬静里,丝丝情怀,游荡在心底,甜蜜且温馨。翠鸟、黄春把爱坚守于心间,忘记了舒枝展叶时的寂寞,蓊郁地里的灵魂忧伤。鹌鹑、竹鸡天生就有情缘的灵犀。它们让宁静的淡雅沁入心灵深处,暖意静静地蔓延荡漾。白骨顶、丹顶鹤、雁鹅、天鹅把生命中的那份遇见,痴守,融入了生命,浸染了灵魂,在那冷瑟萧条的季节里,温润了流年,填平了寂寞。

大洼乡独有的谚语:“舍不得金弹子,打不到巧鸳鸯”,“麻雀欢叫,天气晴好;斑鸠嘶叫,大雨要到”。还有独有的歇后语:“麻雀无头──一生的苦鬼”,“驮棍子进鸡窠──捣蛋”等。这里的老农民至今还凭着这种经验,安排着农事活动,而且十拿九稳。他们过着平淡的日子,领悟着粗糙的生活哲理。他们也渴望像鹰那样,离开枝头,飞向蓝天,去搏击长空。他们还渴望将自己的灵魂与天空融为一体,把雄健的身影留在天空,并且召唤着后来的人们。

大洼乡流传着“主人杀牛”的传说。相传:有一天,牛耕田回来,躺在栏里,疲惫不堪地喘着粗气,狗跑过来看它。“唉,老朋友,我实在太累了。”牛诉着苦,“明儿个我真想歇一天。” 狗告别牛后,在墙角遇到了猫。狗说:“伙计,我刚才去看了牛,这位大哥实在太累了,它说它想歇一天。也难怪,主人给它的活儿太多太重了。”猫转身对羊说:“牛抱怨主人给它的活儿太多太重,它想歇一天,明天不干活儿了。”羊对鸡说:“牛不想给主人干活儿了,它抱怨它的活儿太多太重。唉,也不知道别的主人对他的牛是不是好一点儿”。鸡对猪说:“牛不准备给主人干活儿了,它想去别的主人家看看。也真是,主人对牛一点儿也不心疼,让它干那么多又重又脏的活儿,还用鞭子粗暴地抽打它”。晚饭前,主妇给猪喂食,猪向前一步,说:“主妇,我向你反映一件事。牛的思想最近很有问题,你得好好教育它。它不愿再给主人干活儿了,它嫌主人给它的活儿太重太多太脏太累了。它还说它要离开主人,到别的主人那里去”。“我得到猪的报告,”晚饭桌上,主妇对主人说,“牛想背叛你,它想换一个主人。背叛是不可饶恕的,你准备怎么处置它?”“对待背叛者,杀无赦!”主人咬牙切齿地说道。可怜,一头勤劳而实在的牛,就这样被传言“杀”死了。

在和人类浅浅的相遇后,豆雁、野鸡也随着时光踽踽而行,无视世事纷扰,依然享受着林间繁华。家养的鸡、鸭、鹅,一直感觉红尘中有太多的喧嚣纷扰,越长大越不能沉默,毫无保留的袒露着自己的心声,也看惯了人世间的人清冷暖。雉、鸽在林地悠然的穿行,总是有聊不完的话题。它们彼此仿佛心意相通。虽然时光薄凉,但是红尘有爱,它们仿佛能遇见彼此,生命才会显得如此绚烂多彩。鸬鹚站在时光的船头,相视一笑,安然而舒心。它曾踏遍红尘万丈,终于可以让疲惫的心停泊靠岸,躺在宁静的港湾里休憩。四喜、山和尚、聋庞鸟、水葫芦也萍水相蓬,倾听着耳边响起的柔情话语,却抬头仰望星空,思绪万千。

大洼乡地形如船,东南北三面环水,西面有湖。大洼乡与县城高河,遥遥的距离,却有深深的挂牵。它们两颗心静静地相守,给予了对方太多思念。它们只能默默的守候着,深深的怜惜着。花车村在最北,座落于潜怀交界处,北与潜山县油坝乡接壤,东临皖河,与黄龙乡朝阳村隔河相望,西南与范祠村为邻。花车村均座落于潜怀同合圩内,属典型的圩畈地区。这里有很深的理解和博大的包容,也有农民们注定的缘分和丰衣足食。境内大(洼)油(坝)公路穿村而过,交通便捷。村内环境优美,民风淳朴。村中绽放出一种灵动的默契,人们依偎在时光中,浅笑安然,岁月静好,相知相守。

范祠村、杨祠村、顶成村三村位于潜怀两县交界处、皖水、潜水之间,属丘陵地区。有湖塌、山矿、水面三千多亩。其中范祠村经济以种植、养殖业为主。常见的有猫、猪、牛、羊、兔、鹿、驴、骡、马等等,品种众多。灼热路,清凉月,人们忧郁参差,悲欢离合,劳倦而洒脱着。他们在温暖的阳光背后,有时又泪眼朦胧。范祠村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虽然现实有很多的羁绊,让人们生活无法完美。但是人们在思念的两端,在时光的两岸,以心相连,用一如往昔的勤奋,不断地追求着。绿柳如丝绸般铺展着,这里的人们用黄梅曲调,吹散了,一树疲倦一树愁。

“皖山”牌野葫芦籽与大洼乡。“皖山”牌野葫芦籽是选用野生栝楼籽,经科学配方。采用现代加工工艺精制而成的纯天然绿色食品。该产品具有对人体多种保健作用,据《中华药海》记载,野葫芦仁具有抗癌、防癌、润肺、健肠胃之功能。又据《中药大辞海》记载:野葫芦仁对冠心病有一定疗效,能有效预防“三高”症(高血压、高胆固醇、高血脂)。后,做为建国五十周年成果参加北京的’国际农业博览会。本品实为防病健体、家常宴客、旅游馈赠之珍品。

呜凤村位于大洼乡正南方向,皖水、潜水交汇处。岗山村位于大洼乡西部与潜山王河镇隔河相望,北与潜山县油坝乡崔仓村接壤,东至大洼街道,南邻呜凤村。岗山村地貌属低山丘陵区,村内有圩口,农耕条件优越,以种植业为主体,有水稻、油菜、棉花、小麦、玉米等品种。村内自然生态条件良好,有美丽而迷人的西洋湖,村内有水泥路、砂石路两条,潜山王河镇渡口一处。村庄环境优美,街道亮化,特别是岗山的夜景十分迷人。生活充满期待。深深浅浅的岁月中,这里人们温暖盈满心怀,无论风雨坎坷,汗流如浆,都会年轻而快乐的追求着。勤劳淳朴的人们,在陶情丝竹,酒阑席散后,正昂首阔步的追求思念的幸福。

皖水后河和前河,在此携手,共赴前程。远望皖江,如蜿蜒巨龙,横卧大地。滔滔的江水拍打着江岸,雨燕、白鹭顶着江风展翅飞翔,浪头冲击着岸边摇晃的小木船。随着潮头的翻卷,轰隆声渐起,如无数野马狂奔,若无数群兽嚎叫,波涛滚滚,汹汹不息,一泻千里。江水偶尔冲到礁石上,飞溅起千万朵浪花,煞是好看。有时它又会纯洁安静,丰盈诱人如翠绿的襟带,由远到近环绕着,清秀而俊美。倾洒在江面上的粼粼波纹,失去了常见的汹涌澎湃,却有着祥和的意境。劳作之余的渔民,也在快乐与满足中安静的休憩着。

皖江水也会随着山势的变化,九曲盘折,峰回路转,气势磅礴,犹如万马奔腾,如诗如画,令人目不暇接。或者荆棘丛之间,野花点缀,挺拔峻峭的山岩下,江水从山脚缓缓流过,飘着淡淡的落日余晖。它们闪烁着,荡漾着,波浪在轻风吹拂下,如万点碎金,闪闪发光。岸边垂柳依依,盈盈的生机充满活力,绿得令人陶醉痴迷,赞叹不已!岸花也正开得轰轰烈烈,千姿百态,圣洁如百合,清纯于荷花,绚烂于向日葵,娇艳于玫瑰。盈盈荷花风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娇。它们美得无奈,美得张扬,美得超凡脱俗。花朵烂漫似天霞,花香四溢在天涯。这里花儿清香艳丽的风采里,有着令人佩服的勤勉和热枕,刚毅与执着的独特风情。

岸脚岸上是农家院落,也深藏繁花万朵。迎春花的花少,却枝叶繁多。丁香花金黄娇嫩,或淡雅馨远。紫藤或淡绿,或紫红,配合的十分默契。铁树高大挺秀,叶如孔雀尾,令人浮想联翩,不知花开何时。黄花淡雅,白花高洁,紫红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低吟浅唱,在风中得烂漫,充满魅力。九月菊绽放,甜蜜而飘洒。秋雨瑟瑟落下,高低起伏,花浪抑扬,令人心旷神怡。这里浓缩着花红柳绿,热火朝天,秋高气爽,寒气静色,浓郁的意境,深深地陶冶着我的性情,令我心驰神往,浮想联翩。

赛龙舟的传说与大洼乡。大洼乡关于赛龙舟的传说较多,常见的有下面两种。其一:梁吴均在《续齐谐记》里曾记载:“楚大夫屈原遭谗不用,是日(五月初五)投汨罗江死,楚人哀之,乃以舟拯救。端阳重渡,乃遗俗”。说明当初端午赛龙舟是为纪念屈原的。明朝以后,这种习俗更加盛行,不仅宫廷举行竞渡,民间各地也都举行竞渡,其场面极为壮观。我国人民对龙的崇拜起源很早,从红山文化遗址发掘出来的龙形玉器,就知道我国原始先民对龙的认识是一种马头蛇身、无角无须、无鳞无足的动物。传说原始人能在山口或山槽处用石头垒坝,砌成山幽,引龙进入,捕捉后进行驯养,作为水上交通工具。但这种办法十分冒险,于是人们就用独木剜制成小舟代替了龙。到了战国时期,《穆天子传》和屈原的《东君》,才将舟正名为“龙舟”。其二: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在我国南方很流行,它最早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龙神的一种祭祀活动,其起源可追溯至原始社会末期。现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赛龙舟成为二零一零年广州亚运会正式比赛项目。

传说,很久以前,西岸没有河流,只有一条又小又脏的水沟。一天,有个打鱼人在水沟里网住了一条小蛇。这条小蛇十分奇特,尾部有九片闪耀的鳞片。当渔人把手触向鳞片时,蛇眼里闪着乞求的光芒,十分可怜。渔人顿生恻隐之心,抚了一下它的鳞片,就把它放回了水沟。谁知那九片鳞忽然落了,小蛇长身而舞,化为一条小龙。原来,它是一条上天的神龙,因触犯了天条,受玉皇大帝处罚,变成这模样,它的尾巴上被加了九把锁─就是小蛇尾上的九片闪耀的鳞。玉皇曾言:“这锁要打开,除非得到人的阳气”。刚才渔人无意中竟打开了小龙身上的千年枷锁。小龙为了感谢渔人,在水沟里不停地翻动,并从口里不停的喷出水来,灌注在小水沟里。慢慢地,小水沟变成了大河(也就是现在的西岸河),河水为西岸带来了五谷丰登。为了纪念这条神龙,人们把沿河的村子称为龙头寨,上龙首等村。在神龙升天这一天,也就是端午节举行赛龙舟,以示庆贺。

大洼乡滨临皖江,龙舟竞渡,相习已久。清康熙时府、县志均有简略记述。清末至民国,高河、皖河流域上起小市下抵张家港,每年端午均集船举行。龙舟体形狭长,两舷对称置六浆六座,船底楔形,船头有木雕形彩绘龙头一具。划手黄衣裤、束腰带、头扎白包巾;船首设锣鼓,一人敲击,一人作渔人装,挂须,戴旧麦草帽,立船头司呼号;一人作绅士装,礼帽长衫,立船尾应号,名“大招子”。其余每船六至八人不等。石牌船穿白,其它青苍不一。至决胜时,给奖者放活鸭子于河中,各船竞捕自得;夺魁船另有粽、糕、猪头、彩缎等。

现彩龙船者,系富裕绅商临时组合,故断续无定。凡决定举办者,备大船,体长舱高,篙浆师不多。船头亦装彩龙头,舱部树木柱起顶如楼,左右后艄围以花幔;舱中作戏台,化妆唱黄梅戏,锣鼓一如舞台。行进缓慢,不参与竞赛。遇两岸有设香案迎接者,稍驻船演唱,为首人出舱立船头致谢辞,不取酬。其装饰花费,较龙船多数倍。

彩绘的龙舟,整齐的着装,如潮的人群,赛龙舟的热烈的场面,会令人神往。而亲眼目睹赛龙舟,是一件令人兴奋异常的事情。 我在人山人海中,或端坐静等,或翘首逡巡。翘首以待的比赛,终于开始了。鼓声响起,龙舟便如离弦之箭,来去如飞。两岸观众呐喊声,锣鼓助威声,鞭炮助兴声,在河面上交汇着,回荡着。青年划手们奋勇挥桨,动作整齐划一,额上布满着汗珠。击鼓人更是兴奋异常,双槌齐下,震耳欲聋。赛到紧张处,龙舟齐头并进,争先恐后,旗鼓相当,难分胜负。这种龙舟竞渡,是意志的角逐,是毅力的较量,是团结合力的大比拼,这也正是大洼人的兴趣和灵魂之所在。

我日耽风雅,无念自己写下素事篇章。每援笔饰笺,辄劳悬怀,命蹇如斯,殊觉赧颜。我在此只是淡写生活旋律。我非倩人,亦无蓝本,信步观场,稍散郁滞,慨当以慷而已。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