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虽然来去无声,却厚德载物,推功揽过,月流烟渚,沧波万里。皖河滔滔不绝,看起来似是被忙碌所萦绕,实则内聚,玉韫珠藏,有坚石般的意志。我想历史中的皖河,它更是胸中怀廊庙之经纶,有经世济邦之良策。皖河热情而不做作,忠诚而不虚伪,光明磊落,纯心而不涣散。它柔若无骨,多愁善感,却也有抑制不住的泛滥的情怀。那是它因为失态宣泄怨恨,而遗弃了自重。不过那些泛滥,只是明媚阳光下的一点小秋伤而已。它曾经历尽贫瘠和苦涩,才走到今天的繁华鼎盛。皖河对怀宁人忠心耿耿,却身影孤单,心思苦楚的与寂寞牵手,流浪于尘世娇艳的轮回。
皖河会静看花落,且听风吟,笑看人生。皖河会蔓延思念,漫溢温暖,在滚滚江水深处,与馨香时光相拥。皖河看着繁星孤寂,想着金雨亲昵,盼着汗流如浆。大师都有胡说的勇气,大学都有骗人的把戏,大河却都有时空的无奈。爱而不知其丑,憎而不知其善。皖河总给人以缠绵的欲望,和人们有着腼腆而活泼的恋情,而人们也知趣的心领神会。它甜婉风趣,审时度势,慌乱而庄严,却用笨拙钝重的浅笑,遮掩着永不沉默的内心。
皖河乡位于高河镇西南。东北滨皖河,北界腊树乡,西接雷埠乡,南连望江县,东邻皖河农场。乡镇府驻老东港。建国初属石牌区,分属当时的王桥、宝聚、杨塅、大塘、同福、邵塅等乡;一九五七年分别并为易河乡和万全乡;一九五八年并易河、万全两乡及天津乡的一部分成立皖河人民公社;一九八四年改为皖河乡。因地处皖河及纪念根治皖河水利工程而定名。地属沿河圩区。全乡土地肥沃,是县粮棉重点产区之一。以粮为主,粮棉兼作。土特产以宜塘半夏、皖河黑猪驰名。皖河地区民间戏曲历来盛行,“无石(牌)不成班”,即指这一地区。
皖河自小市港入境,线条流畅。它空灵智慧的绕县西南,过城关东北,穿红星河口入长江,源源不断,滚滚不止,流经县内四个区。它用不艳情怀扣响着青春,把默默雨滴汇成的小河悄然写进了心屝。河边几盏孤灯点缀着孤寂无趣的河岸,撒落着轻抚岸花的无边情爱。石牌以上承受三系水(长河、皖水、潜水),系大别山区及丘陵平畈地带。河流孕育了智慧,它也是文明的发源。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石牌以下纳六支流,为一片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可供垦殖。这里河水都精神焕发,合在一起踊跃着飞腾的力量。但由于汊流多,水系紊乱,错纵弯曲,河床宽窄不一,且因水土流失严重,河床淤塞,河底高出两岸圩田,又多受江湖倒灌顶托,历史上洪涝灾害频繁,是一条灾难深重的河道。但是,皖河用最澄澈的汩汩清流,永远地滋润着这里的民族。民国期间,也曾勘测皖河,拟于治理,但未能实现。滔滔不绝的河水,依然抒写自己的情怀,值得一提的是,它有时却溅溢了太多的激情,给这里的人们带来了不愉快。
圩堤历史悠久,也是古老的水利工程之一。人们在同大自然的斗争过程中,利用江州、湖滩、河畔较为高出的肥沃土地,圈圩立堤,进行垦植。他们用自己的所思所感,在悲壮愁苦中,同汹涌的河水不断地斗争着。直到清乾隆、道光、同治、光绪等年间,国家才曾在怀宁圈圩立堤。之前本人无确考。几千年来,皖水始终给急躁以清冽,流淌在大江岸北,赋予人们如水般灵动思想的启迪。在长江北岸,道光年间建官洲圩。咸丰年间建培文圩。民国元年建万全圩堤,民国十四年建广成圩。不仅仅是皖河流水激越,自然赋予人们不可调和的还很多。但是勤劳勇敢的人们和困难作斗争,似乎其乐无穷,绝不会因此回头。截至一九四九年,全县有大小圩二百七十多口,堤线总长近四百公里,保护面积十三万余亩。过去圈圩立堤,系地主、豪绅或一姓之族长,笼络人心,各据一方,势单力薄,所筑堤坝矮,标准低,防御能力不大。就是官、商合办的广成圩,也是如此。全县圩堤在正常年景下,可获一季收成,稍遇天年不测,则收成无望。一九四九年,当安庆长江水位十七米多时,全县圩堤溃破殆尽。皖河拥有一颗赤诚的心,却被添附着痛苦的灵魂。它气势宏大,悲愤地奔腾着,一往无前。历史在皖河中贯穿的古皖文化,也没有束缚地蔓延了下来,直到永远。
皖河具有丰富的外形和深邃的内涵。皖河河流悠长,又有激荡永恒,奔流不息的品质。它深刻而雅致,对于居住在河边的人们来说,河流是一个永恒的秘密。建国后皖河,省列入巢、滁、皖规划,组织实地勘测、调查,在摸清全面资料的基础上,对皖河流域进行了改道治理。在一九四九年冬,人民镇府即以主要精力,以工代赈,动员全县人民,投入堵口复堤,经过一冬春的努力,除堵筑所有溃口外,对各重点堤段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了加高加厚。一个新修年度,就完成土方三百五十多万立方米。以后,年年岁修加固,至一九八七年止,累计做土方约三千六百多万立方米。随着水系的调整和区域规划的实施,将原先许多分布不合理的小圩,进行了联、扩、并,提高了标准,增强了防御能力,促进了生产。如皖河下游联圩改道,将五十一口小圩(怀宁十七口)联成一个皖河大联圩(同马大堤)。可是皖河仍然不断地追求着自由,希望没有束缚地奔腾而下。它每隔几年就用漫溢流淌的姿势,证明自己的尊严而不可轻侮。水流的热情,是野马的奔腾,足以让人们感到震撼。皖河信仰坚定。它要追求广阔而深邃的海洋的怀抱。同马大堤与皖河乡。同马大堤位于长江下游左岸,是安庆市境内的重要堤防,南临长江,东傍皖河,上接湖北省黄广大堤末端段窑,下抵怀宁县官堤头,全长约一百七十三点四千米,其中长江段堤长一百三十八千米,皖河段堤长三十五点四千米。同马大堤保护区内有宿松、望江及怀宁等三座县城,宿松复兴、望江华阳及太湖徐桥等三座县级镇,华阳、九成畈及皖河等三个县级国营农场,共有三十九个乡镇、十九个分场。在安徽省境内,耕地面积一百四十二万亩,人口一百二十四万,是安徽省商品粮、棉、油和水产养殖重点基地。同马大堤同时也保障湖北省黄广大堤保护区的安全。同马大堤所在地区原是先秦时期的古彭蠹,洪水时江湖一片,枯水期则洲汊分歧,茫茫九派,为禹贡所称之“九江”。后由于江道南移及长时期泥沙沉积,江湖分离,形成大片沼泽地、洼地。从清代道光十八年(一八三八年)到民国五年(一九一六年),历经八十年,自上而下依此建成同仁堤、马华堤等小堤,曾多次决口成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连圩、并圩形成同马大堤雏形,但防洪标准低,一九五四年发生特大洪水时,多处发生漫溢性决口,后经多次建设,堤线延伸至怀宁县官坝头,一九六三年正式命名为同马大堤。
皖河用柔软和雄壮,不断地谱写着新的四季之歌。粗犷的皖河,也终日盼望着与长江相见。尽管路途遥远,它却经年累月地追求着。皖河下游联圩改道,原则是并流改道,以利洪水集中渲泄;分开河湖,避免江潮倒灌。同时它又负担着过多的衔接城乡水运,水利疏导的重任。所以联圩改道的主要工程是,拓宽江家嘴河、堵塞易家河、五月午河、津冬河等汊流,并在沿河右岸联圩筑堤,与江堤相衔接。工程分二期实施。一期工程自原万全圩的官坝头(即现在同马大堤官坝头零碑)起,沿老河主河(江家嘴河)顺流而下,至江镇止,并河筑堤。二期工程自江镇起,至大泥湾止,继续开挖引河,筑堤。怀宁、望江两县共同给江堤兴建、培厚。在联圩上游,原万全圩上脑建麻塘湖水库,刘湾以上建灌溉闸。在联圩下游,风浪特别大堤段,建块石护坡。自石牌起至河口止,堤身普遍栽上草皮,堤外脚重点段植柳,以防风浪。皖河下游联圩改道工程,涉及潜山、太湖、望江、怀宁四县受益。水利兴修战线上,头顶蓝天,脚踩泽地,日以继夜,风餐露宿。他们用辛勤的劳动消解着河流与我们日益加剧的敌意和隔阂。新联成的大圩内,有废堤长二百三十公里,已全部利用种植,增加耕地一万余亩;大片湖滩可垦出十四万亩左右,正常年景可保一季收成。联圩改道后的皖河,有时像万匹脱缰的怒马,嘶叫着飞奔而来,河水浩荡,汹涌澎湃,一泻千里,一路上涌起无数堆雪白的浪花;有时又在峡壁和礁石间急速地迂回,发出声震峡谷的呐喊。
明代初年,沿江的龙湖、大官湖和望江的大漳湖均为长江故道。华阳河以上的大部分土地为长江南岸沙洲。清康熙年间,宿松的曹湖、老洲头等地为“曹湖洼地”,终年积水。至咸丰年间,几经大水淹没,滩洼地逐渐淤高,长江主航道南移。道光元年(一八二一年)沿江筑堤(即今同马大堤之前身),致使航道南移加速。这些清朗的湖水,如碧玉做成的明镜。湖边无数礁石,森然林立,每当波澜聚集在那儿,便会万马奔腾地喧嚣起来。风一吹,如烟似雾,微雨似的落着。当碧空万里时,峰峦垂悬于清澈透明的碧水中,岩影波光,交相辉映。湖水静静的,像翡翠闪烁着美丽的光泽。内湖古航道以龙湖为起点,分南北两线。南向经洪岭、逾鳡湖直抵湖北黄梅之段窑镇,线长七十余华里;北向经乌池,过筑墩,越大官湖,再南行抵中沟入港,行三十华里过坝头、下夹、直达老洲头入长江(古称泾江口)。泾江口古为通江之要道,清光绪中叶,因防御水患,筑坝塞之,自此凡由此出江、入湖之货物,均须搬坝。泾江乃古之夹江,由老洲头入口,流经下仓、黄婆港出北口而东进挖口直入长河。从望江吉水北插大漳湖,经皖河出张家港汇入长江,此为境内又一古航道。这一条古航道,既豪迈壮观,又精妙绝伦。或是彩虹辉映着湛蓝的晴空,阵阵凉风吹来,美丽的皖江风光更加动人。或是在宁静的夜里,渔火明月交辉,把皖江映得金波滚滚,像一条摇摆飞腾的巨龙。
皖河奔腾,洪流浩荡,洗刷着千百年的污浊。它在惊涛骇浪拍击峡谷中,默默记下了命运的颠簸。皖河乡地大物博,风光秀美,流畅贯通,空灵而智慧。它孕育了瑰丽的古皖传统文化。它在惊涛骇浪,清流宛转中,激励着人们,关怀着人们。它欲用豪迈的奔腾,领着人们向前去。大江收残阳,明月醉荷花。广袤大地上璀璨的文明,至今还在熠熠闪烁,并且依附着美丽动人的传说。这里的人文诗韵中的风流,有着东方神韵的精彩传奇。
杨二喜、杨月楼、杨小楼与皖河乡。杨二喜,(1820-?),石牌杨家墩(今皖河乡皖河村)人。咸丰初年杨氏手推独轮车进京,车上一边是刀枪把子,一边是童年的杨月楼。他们在天桥打把式卖艺,颇受老生“三鼎甲”之一张二奎青睐,聘为“忠恕堂”教师。为感谢张知遇之恩,杨二喜遂令子月楼拜张为师。杨二喜本为武旦演员,以耍大刀片出名,绰号“大刀杨二喜”,今舞台上的耍流星,即杨氏所创。杨月楼(1849-1890),字月楼,曾因风流案被控。杨月楼,拜张二奎后,习老生、武生,排名玉楼,与俞玉笙(菊笙)为师兄弟。杨月楼面阔耳大,仪表堂堂,有“天官”之称。“同光十三绝”画像中其所饰《四郎探母》杨延辉;《长坂坡》是他的杰作。《安天会》所饰悟空颇享盛誉,有“杨猴子”之誉。正当杨在沪走红之际,一道台的家眷追恋月楼。杨深知后果,尽量躲避,但终因风流案被控,官府欲抓月楼,他无奈逃回京城,避难于恭王府内终日不出。京沪均不见其人,故传月楼进了监狱,以致编造的流言越传越玄。后因慈禧点名要月楼之戏,杨始露面。杨深受慈禧优宠,就在杨氏病故这年,慈禧寿诞日时,还给了他白银二十两、药四匣的赏赐。杨在弥留之际,托孤其盟弟谭鑫培和杨隆寿,望培育其子三元成才,并让年方十二岁的三元拜在谭氏膝下为义子,按谭氏宗谱排名嘉训,月楼病故于百顺胡同寓所,年仅四十七岁。杨小楼(1878-1938),名三元,谭鑫培义子,随谭氏子辈排名嘉训,艺名小楼。石牌杨家墩(今皖河乡皖河村)人,清末民初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京剧武生演员,杨派艺术的创始人,杨月楼之子。代表曲目有《长坂坡》、《状元印》和《法门寺》等。幼时入小荣椿社学艺,从师杨隆寿、姚增禄、杨万青学武生。十七岁出科,在京、津两地搭班表演。得义父谭鑫培和王楞仙、王福寿、张淇林、牛松山等的指点,拜俞菊笙为师。二十四岁搭入宝胜和班,以“小杨猴子”之名露演。又与谭鑫培同在同庆班,经谭氏奖掖,成为挑大梁的武生演员。二十九岁时入升平署为外学民籍学生,备受慈禧太后赏识。他与谭鑫培、陈德霖、王瑶卿、黄润甫、梅兰芳、尚小云、荀慧生、高庆奎、余叔岩、郝寿臣等人合作,先后组建陶咏、桐馨、中兴、崇林、双胜、永胜等戏班,声誉鹊起。在当时和梅兰芳、余叔岩并称为“三贤”,成为京剧界的代表人物,享有“武生宗师”的盛誉。
杨小楼在艺术上继承家学,艺术禀赋极好,学问水气淋漓。他身材魁梧,扮相英伟。他师法俞菊笙、杨隆寿,同时博采众长,逐渐形成独树一帜的“杨派”。杨小楼的嗓音清脆洪亮,唱念均遵“奎派”风范,咬字清楚真切,间有京音,行腔朴直无华。唱念注意准确表达角色的感情。从现存的《霸王别姬》《夜奔》《野猪林》等戏的唱片中,可以领略到他唱念的神韵。杨小楼武打步法准确灵敏,毫无瑕疵,干净而透澈,无空招废式,更能恰当贴切地表现人物的性格,着力体现意境,追求神似,也即“武戏文唱”的杨派特点。据传杨氏家族本系王莽后裔。王莽篡位失败,刘秀欲灭王氏家族,王氏一族逃亡途中被盘查,族人急中生智,见路旁有杨树便言姓“杨”,遂被放行,至安徽落户。据说杨家,杨、王姓氏不分,内外有别,本族以王为姓,对外则称姓杨。现在台湾和海外京剧界人士仍尊称杨小楼为“国剧大师”。他使京剧艺术,犹如滔滔皖河,流向了辉煌,流向了全世界。
杨小楼性格沉静,不喜交游,习艺演剧之外,闭门读书,研习书法,对所演剧目大多自行修韵。他又是一位爱国艺人,民国二十六年(一九三七)日本侵略者占领北平后,不顾环境艰险,拒绝为华东伪政权作“祝贺演出”;编演《甘宁百骑劫魏营》、《坛山谷》两剧,有大段说白,说明军人有守土之责,当誓死杀敌,保卫
疆土,激昂慷慨,宣扬爱国思想。与梅兰芳合演的《霸王别姬》,珠联璧合,称为绝响。昔人已去,河水中带着精致和秀气,缓缓地流淌着,它仿佛在诉说着无尽的辉煌和思念。
官山墓群与皖河乡。官山墓群位于皖河乡窖银村,范围三十余亩,散布着无封土堆的南朝东晋土坑墓和汉唐宋砖室墓,上层迭压明清墓葬。近来基本建设开山挖土,已清理土坑墓和砖室墓多个,出土有青瓷鸡头壶、盘、罐二十多件六朝遗物和唐、宋瓷器壶、碗、铜镜、铁剪等。
皖河乡普济和邵塅二村,近长河与皖河交汇处。这里有汹涌澎湃的汇合,有渴望已久的思念,场面最为奇秀壮观,有最为摄人心魄的风景。窖银和邵一两村则近麻塘湖水库,地形狭窄,古韵深厚,犹如天然的山水画廊。永固、庆洲等七村,由西往东,依偎同马大堤,而滨临皖河,其南有津潭河如游龙盘旋。这里的皖河奔腾湍急,浪涛翻卷而咆哮。万全圩傍万全圩西堤,而近杨塅、五圩等六村。清澈甘甜的流水,哺育着这里的庄稼。芳草淡淡的清香,温润着农民的心田。辽阔而秀美的田野,在阳光照耀下,秋波荡漾,情深绵绵。龙星、彭西等五村和九棚圩,则近新坝河而远石牌。新坝河两岸,青翠连绵,幽深而秀丽。这里河水碧波情涌,天阔雄鹰任翱翔。
皖河乡地处皖河中游,大部分在石牌镇城南,小部分位于石牌镇西北部。皖河乡或在皖河之滨,或在麻塘湖水库东岸,都与老城区石牌镇相连,是典型的城乡结合部。这里是京剧大师杨月楼的故里。这里是私营企业的摇篮,猪肠衣生产加工的集聚区。皖河乡民风淳朴,文明和谐,水利灌溉条件优越。这里主要农作物是水稻和棉花,农副产品是盐渍肠衣、牲猪、粮、油等。这里有冲积平原区,其土质肥沃,自古以来就是蔬菜种植基地。这里贯穿全乡的“村村通”水泥路与怀太、同马大堤堤顶公路交汇,交通十分便利。近年来,皖河乡积极适应农村发展的需要,按照“稳粮扩经、兴林增养、劳务创收、多业并举”的总体思路,大力建设优质粮基地、意杨经济林基地、蔬菜种植基地、和畜牧养殖示范户等农村经济。皖河乡逐步成为怀宁大米、农副产品重要生产基地,并享有“蔬菜之乡”盛誉。
皖河岸边岩石上的累累纤痕,充满着诗情画意。皖河乡名胜古迹众多,在阳光的照耀下,在滔滔云纱里,留下了灿若繁星的古皖文化的诗章。河岸、大堤边,树林阴翳,千姿万态,色彩斑澜。树林朦于烟,笼于雾,奇地叠起,落落重生,仿佛是气象万千的壮丽画卷。皖河在无数场景中起伏,闪动着深意,吐露出深沉。滔滔不绝的浓情就是它的踪迹,每一朵浪花都是它快意的表达。
我日耽风雅,无念自己写下素事篇章。每援笔饰笺,辄劳悬怀,命蹇如斯,殊觉赧颜。我在此只是淡写生活旋律。我非倩人,亦无蓝本,信步观场,稍散郁滞,慨当以慷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