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清晨,陈慧拉开帘布,推开窗户,一股冷空气扑面而来,她禁不住打了一个寒颤。夏日的骄阳早已躲藏起来,凉爽的秋风大摇大摆登场,绵绵的秋雨也赶紧跟着凑热闹,整个天空笼罩着厚厚的乌云,令人感到沉闷。
望着灰蒙蒙的天空,丝丝细雨不断飘落,鸟儿也蜷缩在窠臼里,转动着机警的眼睛,打量着这个曾经自由翱翔的天空,不敢动弹,晨空一片宁静。看到天气突变,陈慧下意识地想到了患癌症多年,快八十岁的表姐夏戴珍,她的身体情况怎么样了?想到这里,急忙打开手机,发出问候语:“二姐,近来您好吗?”
二姐还没有起床,不宜打电话或视频,这是二姐与陈慧的约定:“小妹,我现在一直在吃抗癌药,常常身体不适,整天昏沉沉,早上起得晚。加上你姐夫瘫痪坐轮椅,每天三餐,我要照顾他的生活起居洗漱,拉屎拉尿,虽然请了保姆,但大多数料理工作,还是靠我自己。如果你有重要的事,就微信留言,待我有精力,有空余时间的时候,再阅读回复。”
“好,为了休息好,我不随便打搅您们静养。”
季节转换,温度变化,常常是老人病情复发的诱因,发出了信息,一直没有回音,心里禁不住有些忐忑不安和惆怅。陈慧回到书桌前,调整好低落的情绪,坐下来靠在椅背上,静了静,整理好思绪,然后打开电脑,开始梳理自己的创作初稿。
就在这时,电话突然响起来,是表姐夏戴珍。陈慧还没有来得及说话,就听见她热情又强硬地说道:“小妹,明天中秋节,我请你来家里做客,顺便給你姐夫庆祝八十岁生日。因为各种原因,你从小到大,徐哥只听说过你的名字,还没有见过你本人。趁此机会,正好兄妹相认一下,但是,有一个要求:你不能送礼,我们都不收,你只能做客。”
夏戴珍,是陈慧父亲二姐陈余的二女儿,是有血缘的表姐,平时都称她夏二姐,简称二姐。听到二姐爽朗的声音,陈慧消除了刚才的担心,心里轻松了。她曾听父母说过:在最困难的时候,二嬢和夏姑爷一家,给予了很多帮助。
陈慧与二姐第一次见面,是在2008年5月12日地震后,她陪同来自于山东烟台的堂兄正阳大哥,寻找西部的亲人。正阳是二伯的大儿子,二伯在抗美援朝战场前线受了重伤,退役安置在烟台市人民武装部任职。他一直很牵挂家乡亲人,正阳大哥就带着父亲的愿望,急忙回到北川、成都和重庆,寻找和慰问地震遇难的亲人。因为他对西部地区不熟悉,二姐便一直陪着他到处寻访。
那时,在北川地震中,受重伤骨折的堂姐等相关亲人,与所有其他伤员一道,都转移到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进行抢救治疗和手术。正阳大哥从未与我谋面,他对二姐和大伯说:“大伯,我们趁这次机会,去看看陈慧,我还没有见过她。”
大伯爽快地回答:“好嘛,我们都去她那里看看吧。”
于是,二姐便陪同正阳大哥、大伯和大婶等亲人,来到陈慧家,她这里就成了临时聚点。在那段时间里,陈慧才与陈家亲人有了最亲密的接触和交流。因为房屋宽,有住的地方,大伯就决定住在她家里。大家都齐声说道:“好啊,这里交通集中,也方便去医院看望做手术的小秋堂姐。”
那时,二姐已经是一名退休教师,虽然已是六十多岁的年龄,但是,她小巧玲珑的个子,匀称的身材,娃娃脸饱满紧致,是典型的重庆靓姐。她性格活泼开朗,有说有笑,笑的时候,嘴角边还有一个小酒窝。动作敏捷,做事干净利索,看上去只有四十多岁。
二
做饭一直是陈慧的弱项,突然要做这么多人的饭菜,她有些手忙脚乱。看见她这个的样子,二姐走进厨房,笑着说:“小妹,厨房的活,就不用你管了,我们喜欢吃什么,怎么煮,都由陈正阳大哥和我包买,包煮好,你不要嫌弃我的厨艺就可以了。你学业忙,就安心学习吧,这里交给我便是。”
2008年5月12日的北川地震,振幅很大,西部大多数邻近地区都有强烈震感。陈慧正值全日制学术型研究生一年级下期,接近期末考试的时候。那天,她正准备进教室,刚到门口,就与从里面潮水般冲出来的同学们撞了个满怀,她不知道发生了什么,还径直走进教室,结果空无一人。
只见房顶的吊灯正在左右猛烈摇摆,自己的身子也不由自主地倾斜。陈慧走出教室,走廊也偏斜起来,一个女同学快步跑过来,紧紧抓住她的手,神情慌张,大声喊道:“赶快,往楼下跑。”
教学楼的全体师生,瞬间汇成一股巨大的洪流,拥挤着冲出大楼,奔跑到外面的大操场,按班级扎堆在一起。正课不得不停下来,操场坝里全是密密麻麻的人,空中全是杂乱打电话的声音。到了安全应急场地,大家第一反应就是拿起手机,不断联系家里亲人,可是,信号已经完全被切断了。在校的全体师生,在操场呆了几夜。待地震平息后,学校很快恢复了上课。
临近期末,天天的必修必考课程排得满满当当,接待二姐他们的时间和精力不够,家里就只能由她全权负责一日三餐。二姐毫不犹豫,积极爽快地包揽了厨房和家里卫生等一切杂活,每天,她和正阳大哥一道,去附近市场购买新鲜蔬菜、水果和其它食物。
她做的饭菜,荤素搭配得当,美味可口,每顿,都让大家吃得眉开眼笑。陈慧特别喜欢吃她做的美味佳肴,心里由衷地佩服二姐的本领。陈慧住家离大学校区,只有二十分钟左右的公交车程,由于忙于学业,她平时住在研究生宿舍楼里,偶尔回家团聚,与所有亲人没有更多时间进行深度交流,甚至都不知道二姐家住在哪里。
地震后,她们联系得很少,甚至一度时期失联,直到有了微信,才再次联系上。从视频中得知:二姐退休后,长期住在成都,是儿子给父母买的养老房。她从小就喜欢唱歌跳舞,但因当时家庭条件和社会环境差,没有机会系统学习。
现在,除了接送孙女,做一日三餐,空闲时间充裕,她就积极参加了老年大学多门学科的学习。她对新鲜事物很感兴趣,在这期间,除了学习弹电子琴,合唱独唱歌曲和民族舞蹈外,她还买了手提电脑,练习五笔字输入法,让自己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每天都非常充实。
直到六十九岁那年,在春暖咋寒,最难将息的时节,时冷时热的天气,使她咳嗽不止。她去离家最近的成都中医学院门诊拿了药,回家乘公交上车时,车厢前面有空座位,但二姐善心大发,想到后面还有年龄比她更大的老年人,就让给他们坐,自己挺胸阔步走到后面,站在车尾过道上,侧着身子轻轻靠在座位的椅背上。
突然,一个急刹车,她从高一梯的车尾,被甩到了车后门口的车厢里,二姐只感到一阵晕眩,身子直直地倒在过道上。头上立即冒出鸭蛋大的一个青包。司机被吓坏了,他急忙呼来120,把她送到华西医院急诊室,经过一天一夜的全面检查,意外地查出了初期肺癌。为了阻止病情发展,医生要求立即手术,才能把癌细胞扼杀在萌芽状态。没有想到:二姐的一个善举,竟然因祸得福。
手术过后,二姐往常的娱乐活动,只适当减少了一些,她没有被癌症吓倒,每天依然积极乐观地配合医生治疗,定期复查。当病情稳定下来后,她又开始加紧学习电脑打字和视频制作。累了就弹弹电子琴,唱唱歌,活动活动全身经络,保持血液畅通无阻,心情舒畅。
三
二姐实现了长期的梦想:告别了偏远的出生地,贫穷的乡村,住进了大城市里的高楼大厦,享受着退休人员闲散舒适的优雅生活。得了癌病,凭借现代的医疗技术,驱除了体内的癌细胞,享受着国家医保治疗,身体得到较好的恢复和维护。她爱好广泛,生活十分惬意、安然和快乐。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尤其是近十余年,国家大力加强乡村振兴,潼南农业观光文旅,在二姐的老家,崇龛青杠村,琼江河两岸,连续几年举办了名声远播的“菜花节”,吸引来全国各地的游客到此观赏。
2015年春节,二姐携夫带子,迎着寒冷的北风,回到低矮的旧瓦房祭祖,她亲眼目睹:偏僻落后的家乡,经过当地政府投入大量资金,精心设计打造,农业部门精选优良品种,竟然把过去的穷乡僻壤,建成了国家级油菜基地。过去看起来十分平常的油菜花,经过艺术造型,变成了花海盛景,与人文景观陈抟修道养生,长寿的典故有机融合,使之变成为了有历史底蕴的美丽魅力乡村。
过去,狭窄的泥巴田坎,拓展成了宽阔,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水泥公路,并到达每家每户的门前院后。二姐的家正对大公路主干道,左侧是油菜花海,多彩多姿的艺术造型景点。小火车轨道,从家门前的油菜地横穿而过。
全国各地的游客,不远万里,来到这里,观赏自家门外的景点,令二姐欣喜若狂,她就决定与行动不便的姐夫一道,回到故乡养生养老。
夏戴珍二姐的盛情邀请,令陈慧心驰神往,欣喜不已。陈慧惊呼道:“我的乖乖,原来二姐的家,就住在享誉全国的菜花美景中。我早就从各种媒体看到:这里,每年政府都要举行盛大隆重的菜花节,旅游人次达千余万次,是家乡一张响亮的旅游名片啊。从宣传画上看到,那辽阔无际,金黄一片的花海,十分壮观,早就想到此游览。”
二姐解释说:“现在,刚刚收割了油菜,要看花景,只能等到明年三月。这次,你先来熟悉一下地形吧,就这样定了,我明天叫人开车来接你哈。”
“好吧。”
中秋节这天,晴空万里,秋阳高照,像是刻意欢迎陈慧似的,二姐派来的小车是陈欣夫妇。沿着宽敞的公路,迎着凉爽的秋风,载着陈慧,飞驰在风景独特的乡间公路上。二姐给他们介绍了陈慧的职业特征,途中,他们刻意安排停下来,陈欣带着她,走进产品远销世界各国的柏梓柠檬产业园,以及沿途的小学校园参观。一路上,陈慧兴奋得不停拍照。
乳白色的轿车停停走走,进入二姐的村庄时,太阳已经高悬在空中,散发出阵阵暖意。陈慧打开玻璃窗,观赏着眼前飞梭而过的秋天景色。道路格外平坦,一望无际的平坝里,是秋收后光秃秃的泥土,地里还留有一些残枝败叶,只有一些小块蔬菜,还绿油油,充满生机。
从车窗左侧望出去,在土地的尽头,一排错落有致的小洋楼,立即跃入眼帘。从一条笔直的公路进入后院, 二姐早已站在门口,满脸笑容地望着车子停稳,待陈慧走出车门,便热情地招呼道:“小妹,从这里进来。”
陈慧按照她的指引,踏上几步石梯,便进入二楼宽敞明亮的大厅。二姐亲热地走在前面带路,边走边说:“我先带你到楼下报到。与姐夫徐哥打个招呼,他坐在轮椅上,行动不方便。现在,他在一楼客厅等你。”
这天,家里客人多,有的在帮厨,有的坐在一楼宽大的会客厅里,相互问候聊天,陈慧不认识这些人。夏戴珍二姐带着她逐一作了介绍,一下子看到这么多陌生脸嘴,接收这么多信息,陈慧的脑子一时间一片空白。她只能跟随二姐的介绍,机械地微笑,礼貌客套地招呼:“你好,看到你们很高兴。”
然后,再向坐在轮椅上的姐夫徐哥身边走去,他正微微侧着头,看着陈慧她们。夏戴珍二姐老远就大声介绍说:“老头,看吧,这就是你从未见面,却很熟悉的陈慧小妹。小妹,这就是你徐哥,他得了海默尔斯综合症,站立很困难,只能坐轮椅,说话不清晰,但是,听力很好。”
陈慧满脸含笑,声音清脆地叫道:“徐哥,您好,我随时都听二姐说到您,就是一直没有机会见面,今天终于见到了。看二哥方正的国字脸,浓浓的眉毛,大大的眼睛,壮实挺拔的身材,像一个威严的将军,好帅啊,难怪二姐总是夸讲您。”
陈慧一番由衷赞扬的话,令二姐夫徐哥眉开眼笑,他说不出来话,情绪有些激动,满脸焕发出红润的光彩。二姐刚走到他身边,他就抓住二姐的手,把脸转向她,深情地望着她的眼睛,开心地笑着。二姐一手握住他的手,一手抚摸着他的头,脸上也洋溢着骄傲的神情,玩笑式地逗他说:“小妹故意表扬你的,你哪有这么帅啊?”
四
陈慧拿出红包递过去,放在徐哥的怀里说:“徐哥生日快乐,祝您福如东海,寿比南山,我以后会经常来看您们。”
徐哥有些激动,皱着眉,把红包退回来,很吃力地挤出简短的几个字:“不收礼,你就住在这里。”
徐哥说完,坚持要把红包还给陈慧,二姐劝说道:“这是小妹的心意,你收下吧。”
徐哥没有再说什么,只是转头,像小孩一样,天真无邪,撒娇地望着二姐,把红包塞给了她,然后,紧紧地握住她的手,开心地露出了洁白的牙,双眼皮的大眼睛,笑成了月牙形的线。从他的眼神中看出,他对二姐是多么的依恋和深情。
二姐拍了拍他的肩说:“你坐好,我带小妹到处看看。”
徐哥才恋恋不舍地缓缓放下她的手,目送她们。二姐带着陈慧从一楼乘电梯直接上到三楼,参观了每个房间。二楼是娱乐场地,有台球、电子琴和麻将桌,也有卫生间配套的卧室。三楼大厅,是大儿子的纯木办公桌、皮沙发和书柜。
她趁没人,又把红包塞给陈慧:“小妹,刚才,是想让你姐哥高兴一下,我电话里都说了,我们都不收礼。今天来的这些客,其实都是过去我帮助过他们的人,是他们坚持要来做生,给我们送来他们自家养的粮食鸡和鱼等,全是真正无污染的健康绿色环保食品,与市场上卖的不一样。”
二姐用力把红包塞进陈慧的包里:“你来了,就是我们最开心的事。”
然后下楼,走到前门院坝里,介绍周边菜地与河流:“小妹,你看,我就出生在琼江河对面的夏家坝,那个白色的小楼旁。过去这里贫穷,全是泥巴路,在国家大力振兴乡村经济的大好政策指引下,上级政府才把崇龛镇长寿村、青杠村、葫芦村、薛家坝和小河坝一带,总共大约三万三千多亩的油菜花地连城一片。”
陈慧顺着她指的方向望去,秋收后的油菜地,看不到任何艺术造型,只有左侧远处山顶上,道教学者陈抟老祖高高耸立的雕像,他头顶蓝天白云,沐浴在淡淡的秋阳中。门前的土地肥沃黝黑,平坦宽阔。
陈慧羡慕地赞叹:“二姐,您是爱情、家庭和事业三丰收。住在这样宽敞优美,空气清新的环境养老,是大多数人求之不得的美满生活。”
二姐回答:“我和你徐哥是闪婚,开始没有感情,只因当时家里穷,父母催婚,我看上了这个平坝,就匆匆结了。吵吵闹闹过了大半生,直到他患老年性痴呆,坐轮椅后,我们才真正平静下来,才把他的工资卡全部交给了我。我也没有想到,当时看上的这个平坝,今天变得这么美丽,近年来,在旅游旺季,旅游飞机不停地在家门上空盘旋。我曾经嫌弃的偏僻落后乡村,居然率先成为时尚的花海低空飞行游览圣地。过去全村乡民简陋的瓦房,现在大多数都变成了别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