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马瘦脚杆长,无力跨山梁;有水脚底淌,干望不得尝;出门就爬坡,红苕脚杆软拖拖。”这是马家流传近百年的歌谣,是2000年以前马家的真实写照。没有公路,村人要走出大山,必须要翻越前山或后山,赶一次集,走最近的集镇(官舟镇)单程要走两三个小时,去本镇政府办事单程要走四五小时。听到河水从村脚哗哗地流过,村民却没有水喝,干旱连连。
不过,这已成了历史——现在的马家,正蹄逐康庄。
1有一天我从水田走着路到马家来,恰好碰到马勇夫妻和一个外乡人正站在路边正聊得兴起。“……幸福啊,现在幸福啊!这两年变化太大了,村组路通了,几乎家家都可以开车到街阳坎上,户户吃用的都是自来水,房前屋后干干净净的……”马勇指着宽敞洁净的村组路,有种抑制不住的怡悦。
“现在水方便了,各家各户都把厕所安在屋内,水一冲就干净得发亮,晚上洗澡、上厕所都方便了,不像以前我们女人洗个澡,要晚上看不见人了才偷偷地下河洗;煮饭也基本不烧柴火,周围的山坡上,树也长起来了,看起到处都是绿油油的……”马勇妻子脸上荡漾着幸福。
马家,这充满烟火气息的名字,有种亲切感,回到故乡的感觉;晨曦暮霭间,有种温暖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