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姜志宝的头像

姜志宝

网站用户

小说
202403/05
分享
《杨子明沟》连载

第三十四章

【17】

腊月是年尾月份,杨子明沟的老百姓按照传统的习俗,大多数村民都在积极准备过年货了。该变卖的农产品,都得在市场或者商店里,尽量把实物兑换成人民币,买卖什么都方便。

杨子明沟的老百姓赶场最近的集镇,而且不是本县管辖不到二十里地汉江边的太阳镇。这个集镇恐怕是杨子明沟老百姓祖祖辈辈买卖最为方便的集镇,来回路程不远不近,耗费的时间都掐在赶场人自己手里。人们在方便自由的时间内,不需要在时间上算什么细账,一种买卖在太阳镇市场上,只要达到了公平合理的目的,杨子明沟赶场的人,对于早出晚归倒没有啥,到头来也是一种幸福的归宿。

腊月的一天太阳镇逢场,吴天亮老师的母亲张欣荣,在一个小背篓里,装了一只黑公鸡不足五斤重,还装了两块要变卖的腊肉,每一块腊肉大约都在六斤上下不等。

张欣荣用小背篓背着腊肉和黑公鸡,到太阳镇要变卖吃罢早饭临出门前,被坐在堂屋火炉边烤火看书的吴天亮老师知道了。吴天亮老师走到他母亲张欣荣前面,执意要自己替母亲到太阳镇变卖腊肉和黑公鸡。

张欣荣当着吴天亮老师说道:“你是老师身份,赶场时到处都是熟人面孔,你有何颜面卖腊肉和黑公鸡!”

吴天亮老师诙谐地答道:“我不怕,您还怕什么。”

张欣荣早也知道,吴天亮老师自从当上民办教师以来,不像过去很少到太阳镇赶个场,有一次两次还是跟着同事到过太阳镇顺便办公事。明白过来的张欣荣,说心里话的确还是舍不得让吴天亮老师,用小背篓背着腊肉和黑公鸡到太阳镇去变卖。张欣荣复杂的思绪也没有理出个头绪来,在一种复杂的矛盾纠葛中,张欣荣倒也清醒了许多,就一口答应下来,不要把黑公鸡和猪肉卖便宜了。

当吴天亮老师背起小背篓时,张欣荣还是不放心地指着背篓内黑公鸡和腊肉说道:“我给你说出口的价,不要忘了,按照我出的价位卖,便宜了就背回家,听到没有?”

吴天亮老师脸带微笑答应道:“合适的价格,我也卖了!”

张欣荣抬高了的嗓音,对吴天亮老师再次叮咛道:“听妈的话!”

吴天亮老师赶场的时间不算晚,走在杨子明沟沿岸路途上赶场的人还真不少。吴天亮老师背在背篓里那只黑公鸡,一双脚没有捆结实,在背篓内两只脚不停地蹦跳,翅膀也在不断地扑打。黑公鸡这些动作在背篓里出现,吴天亮老师只是摇摇背篓,用声音阻止一下黑公鸡的无赖。

殊不知,吴天亮老师要到杨子明沟渡口,在经过一段河坝跳石,那只黑公鸡突然从背篓内飞了出来。黑公鸡力量怕是弱小,一展开翅翼却飞在了河坝深水中。站在跳石上的吴天亮老师,眼看黑公鸡似乎要被深水淹没,但勇敢的黑公鸡,听到吴天亮老师大声地吼叫,立马出现腾飞的动作,从深水处稳稳当当飞到了杨子明沟河岸边。

吴天亮老师背着装有两块腊肉的小背篓,气喘吁吁地赶到了杨子明沟岸边,停止飞跃的黑公鸡身旁。黑公鸡卧在地面很乖巧,吴天亮老师一个弯腰的姿势,一把就抓住了黑公鸡的脑袋揽在手里,轻轻松松又把缠在黑公鸡一双脚上松开的绳索,重新在黑公鸡脚上捆牢实。

吴天亮老师把黑公鸡丢进背篓之后,在背后来了一群挑担子的老百姓。其中一位挑担子的老百姓,用麻布口袋挑一挑苞谷籽,摇摇晃晃走到了吴天亮老师的前面,扭头一看才看清了,吴天亮老师熟悉的面孔不禁问道:“吴老师,你还赶场卖鸡子,有工资吧?”

问话显然是吴天亮老师教过学生的家长。吴天亮老师一老一实地答道:“过年了,那点工资不够用!”

尽管吴天亮老师脚步也算较快,但还是没有超过那帮挑担子的老百姓,吴天亮老师落后一步才赶到了杨子明沟渡船口。那帮挑担子老百姓和吴天亮老师,刚刚从跳板上走上船,光福村的村长张友奎用背篓背了两条小猪仔,低头低脑地从渡口岸边一条小路上,兴冲冲地招手喊道:“等一等,不忙开船,我就来了!”

船身摇晃了一下。渡船的人仰头招呼道:“快点,快点!”村长张友奎脚步在渡口岸边加快了,但背在背篓内两个猪仔,却发出了细微的尖叫声......

【18】

坐落在汉江河畔的太阳镇,算得上一个古老的集镇。集镇上的建筑样式,沿着街道有吊脚楼,有木板整体结构的房屋,还有泥巴墙的房屋,在集镇上还可以依稀看到零零星星砖木结构的房屋。其中,用砖木和水泥修造起来的房屋,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这种建筑物的出现,即是建筑物中的亮点,也足以代表了那个时代经济在慢慢发展的前进方向。

赶场的吴天亮老师匆匆忙忙赶到太阳镇街道上,选择了一个合适的临时摊位,顺手就把那只黑公鸡从小背篓里,提了出来放在临时摊位上。这只黑公鸡也怪了,昂起头颅扇了一次翅翼,突然鸣叫一声,把那些警惕性较高的来来往往的赶场人,不得不回过头来看一看。他们目光不是专门对准鸣叫的黑公鸡,而是偏偏把微笑的目光飘飞到了吴天亮老师的身体上。此刻的吴天亮老师,不好意思地把脑袋偏过去,斜着眼睛看看街面上的商店和铺面。

这时,和吴天亮老师住在光福村同一个村民小组独人独户吹唢呐的张大金。他在一边肩头上挂着用布口袋装了十斤苞谷籽,他也是到太阳镇赶场卖苞谷籽的。张大金一边在赶场人之间行走,一边在张望着要找一个卖苞谷籽的摊位,但在张大金不在意的情况下,边走边却看到了出现在自己身边街面上的吴天亮老师,随即就张口说道:“吴老师卖公鸡?你这只公鸡好黑啊,一定会卖一个好价钱!”

吴天亮老师用一种愉快的表情动作点点头,没有立即回音,这是轻轻地对张大金说道:“没有找到地方,就放在黑公鸡一块卖吧!”

张大金似乎巴望不得吴天亮老师尽快说出这种话来,伸手慌忙从肩上取下装有十斤苞谷籽的布口袋,放在了黑公鸡旁边。张大金敞开了布口袋的封口,白亮亮的苞谷籽在阳光照射下,仿佛发出了金灿灿的光芒来。

一位头戴火车头棉毛的庄稼汉,走过来伸出一双粗糙的手,在张大金布口袋里抓了一把苞谷籽,放在眼皮底下瞧一瞧,斜着眼睛问道:“苞谷籽好多钱一斤?”

张大金眼睛一亮,不折不扣地答道:“六毛五一斤,一分钱不少。”

“我给六毛钱,卖不卖?”

“不卖。”

“大行大市,六毛钱一斤?”

“少了不卖。你去买六毛钱一斤的吧!”

张大金与买家讨价还价,这是买卖公平和合理的地方,确切地说是买卖之间心理活动战术的一种较量。

吴天亮老师在旁边似乎听得入神,看到没有谈成买卖的庄稼汉走后,又一位干部模样的年轻人,从一排赶场人中间,一步走到了张大金前面,指着黑公鸡就问道:“这只鸡啥价,好多钱一斤?”

张大金给吴天亮老师当家了,一口接过来答道:“二块五一斤,买不?”

年轻人很爽快:“过秤,我买了!”

吴天亮老师在其中没有插话,卖鸡子的价格与他母亲交待的价格相差无几,只是对当面年轻人多嘴了一句:“四斤三两,不信自己找秤,再秤一次!”

买鸡子的年轻人瞪了吴天亮老师一眼,说道:“不是你的东西,答野腔干啥!”

张大金推泼助澜地看着黑公鸡解释道:“东西就是他的!”

买鸡子的年轻人更没有理睬谁,把黑公鸡一把提在手中,在黑公鸡的脖颈上下摸了一圈自语道:“我买了。二块五一斤,四斤三两就四斤三两吧!”

买黑公鸡的年轻人买卖干净利索,如数把钱付给了吴天亮老师。吴天亮老师在清算手里的钱时,笑眯眯地说了一句:“好买主。”

买黑公鸡的年轻人走后,吴天亮老师装在小背篓里的腊肉,隔了好一会儿才有赶场人问道:“是买的,还是卖的?”

吴天亮老师答道:“是卖的。”

吴天亮老师认认真真把腊肉价格说出口的时候,似乎需要买腊肉的赶场人扬起了一只手,憋着一口闷气说道:“这个价钱,你还是背回家,自己煮着吃吧!”

赶场的人说完,弯着腰抓了一把张大金的苞谷籽问:“啥价?”

张大金一双眼睛看在远处商店飘扬的一张彩旗说道:“你给啥价?”

赶场的人用手比划着,还是六毛钱的价位。张大金斜着眼睛看了赶场的人说道:“我看你还是一个庄稼人出身,不知道庄稼人的辛苦程度。给这个价,不是亏了我吗?再添二分钱,我出手卖了!”

赶场的庄稼人非常干脆,同意添了二分钱,说买就把张大金的苞谷籽买下了。张大金把卖苞谷籽的钱一揣进衣兜里,向吴天亮老师打了招呼说:“我去买点酒喝,再碰面!”

太阳快要落山了,太阳镇那些赶场的人,稀稀拉拉在街头巷尾游荡着。吴天亮老师背着小背篓里的两块腊肉,在太阳镇总共在街面转移了三个摊位,还是无人问津了。吴天亮老师心理也不着急,腊肉卖不掉就算了。价钱卖不好,也不值得,背回家才是上策。所以,吴天亮老师把没有卖掉的两块腊肉,从太阳镇背回家在汉江对岸渡船时,遇上了准备渡船的光福村的村长张友奎和张大金父子俩。

张大金显得有些醉意,只见吴天亮老师背篓里两块腊肉没有卖掉,带着酒意说道:“只会教书,不会做买卖!”

坐在沙坝上的张友奎歪着脖颈,批评了自己儿子张大金:“你又在胡说什么。吴老师可是我们的老师,你要学会尊重他!”

......渡船靠岸了,吴天亮老师最后一个上了船,渡船开始向汉江对岸杨子明沟方向驶去了。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