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居悌的头像

居悌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11/01
分享
《童年的故乡》连载

第二十一章 如意桥

登上迎祥桥顶,北望故乡:蓝天下那条深沉的母亲河,千百年来,不管你荣华富贵,不管你贫困潦倒,不管你忍辱负重,不管你横行霸道,她永远静静地、默默地向前流淌,向后人诉说着,故乡那远去了的、悲欢离合的往事;绿荫间那条厚重的石皮路,千百年来,不管沧海桑田,不管风云变幻,不管太平盛世,不管战乱苦难,她永远静静地、默默地向前延展,向后人诉说着,故乡那消逝了的、兴衰荣辱的岁月。

跨过迎祥桥,那条石皮路,就是上塘街的开始。向北走50米,就到如意桥,桥跨东厍港口。桥的南堍,建有祖师庙,故本地人称“祖师桥”;桥的北堍,建有石凳,约两米长,供行人和香客休息,凳上刻有“行道有福”字样。如意桥,单孔石拱桥,长20.8米,拱跨8.6米,宽3.4米,始建于元后至元元年(1335年),明崇祯年间重修,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重建。

明清时建桥,开始重视楹柱上楹联的镌刻。如意桥左右楹柱,分别镌有一副对联。一副,由当地乡绅所作:

顾名思义祖师庙主善为师

前果后因如意桥发心遂意

另一副,由明开国军师刘基(伯温)所作:

化险境为坦途千秋如意

赖博施以济众一路平安

据《金泽小志》记载:“如意桥与芦墟永安桥对峙,当天气晴朗,登桥遥望,环洞隐隐相映,人谓之雌雄桥。”芦墟镇的永安桥,始建于明初,因桥北有建于唐景龙二年的泗洲寺,故明末重建时改名为“泗洲寺桥”,于1991年再次重建。相传,邻镇芦墟绅士,羡慕高大优美的如意桥,特邀金泽工匠前往协助仿造。桥成,取名“永安”,来自诗句“如意吉祥五谷丰,永安太平山河美”的下联。由于如意桥桥名来自上联,永安桥桥名来自下联,故称前者为雄桥,后者为雌桥,两桥遥遥相对,犹如一对朝夕守望的恩爱夫妻,传为佳话。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