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提时,腊八在我家乡算不上什么节,但那碗腊八粥的香甜还是令人期待。及至长大,对腊八背后的故事兴趣渐浓,于是开始留心腊八的节俗及其起源。通过学习,领略了腊八竟是一座民俗文化
我童年时家乡的冬天很冷,呼啸的北风,厚厚的冰冻,飘飞的大雪,使苏北平原临海的那座小村犹如一个大冰窖。身上的冬衣都是母亲一针一线缝制,经哥哥们多年穿着,传到我这已是补丁累
我是牛,我来做一番自我介绍。人们常常说起“丑牛”,这可不是说我长得丑,而是指中国古代历法十二地支中的第二位,用来记载人的生肖年份、月份和时辰,因此被称作“千年老二”。我这
中秋之夜,我看着窗外那轮有些朦胧的圆月,想起小时候在故乡小村过中秋节的情景。那时的中秋月看上去清朗明净,农家的生活朴素简单,但一家人围坐小桌边,边赏月边吃自家炕制的月饼,
小时候经常巴望节日,但从来不巴七月半,因为是“鬼节”。从父亲的讲解中得知,七月半是古代流传下来的专门祭祀亡人的节日,传说这一天地宫开放,先人的亡灵要与在世的亲人团聚。为了
小时候,家乡夏日的夜晚有乘凉晚会,我在晚会上听了很多故事,其中七夕的故事特别难忘,催人泪下。牛郎织女原先都是天上的星宿,因私自谈情说爱而被贬下凡间。他们为了爱情宁愿放弃天
在我家乡苏北平原,农历六月初六是个传统节日,俗称“六月六”。自从记事起,“六月六”留下的深刻记忆是吃炒面,每年这一天,母亲都要带领我们炒炒面,使我们不仅能品尝到香香甜甜的
我年轻时,自行车是我的心爱之物。但直到上高中时,才有机会接触自行车,学习骑行技术。在学车过程中,既有很多乐趣,也有很多苦痛,主要是摔过数不清的跟头,甚至为完成特殊任务而连
迎春花在百花中最朴实无华,毫不起眼。但她甘当先驱,不怕艰苦,乐于牺牲,默默奉献,品行高洁。出生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一代人很像迎春花,在建国初期的艰苦困难环境中长大,听党话
家乡有座烈士墓,从小学到中学,每年清明节都要前去祭扫,也培养了我对革命烈士的无比崇敬和感恩之情,加深了我对没有先烈们流血牺牲就没有今天幸福生活的认识。可是有一阶段,社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