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赊来的电视机伴随着我们走过了25个春秋,始终也没更换,物件虽是老旧,却没有不堪的感觉,更重要的还是不舍和念旧的成分在里面吧!
当年因为受经济条件所限,淘回一组最便宜的沙发,底座不再支撑时,就用人工再加固一层。而今要搬家了,老沙发在这个家也完成了它们的历史使命,可谓功不可没!
这是个电子产品日益更新的时代,比如手机的功能,从最初的只能接打电话、发短信,再到QQ到微信,到抖音乃至更多,可谓活到老,学到老。如我这般有着一顶“老古董”的帽子,看来是不摘
想那岁月无痕,虽然短暂然人生有印,点点滴滴都弥足珍贵。若能用手中的笔,把它们一一记录下来,既总结了自己,又形成了念想,岂不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
作为一个普通戏曲爱好者,会品几味,会唱几声,既陶冶了自己,又弘扬了国粹,可算是一件聊以自慰的事。
本文从几个片段入手,一个小女孩聪明、活泼的形象跃然于纸上,不愧是父亲眼中的小棉袄,母亲眼中的“白眼狼”。有女如此,人生足矣!
在那个年代,条件还算不错的叔叔因为某些原因终生未娶,孤独终老。斯人已去,再翻看他的来信,再回想他的音容,睹物思人,不胜唏嘘!
公公去世已经六年了,现在回忆起来,音容笑貌,犹在面前。而伴随着他的那些个陈年往事,也被时光带着一同穿越过来,历历在目。然提起笔来,又不知所云。
婆婆最为一个农民,能够开着小店,听着喜欢的戏曲,做个针线活,还懂得医学护理,最重要的是心态好,知足常乐,这样的人肯定能健康长寿。
父亲英年早逝,在我人生的五十年里曾无数次地想象过他,追忆过他。呜呼痛哉!歌以哭之!一篇祭文,怎能表达出我对父亲深深的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