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我考上初中,家乡观音堂村离吕河区双井中学有十余里山路,这条山路盘旋于卧牛山上。每个周日,我都要早早吃过午饭,背上五十四斤木材、六斤包谷糁、一罐酸菜,带上父亲给我的五
车子从西安交大西南门进入,停在女生公寓门外,我帮女儿把箱子提到宿舍。下楼来到校园,草木已经发芽,那一树树的腊梅花开得娇艳,那一枝枝嫩柳条绿的可人,雨过天晴,碧空如洗,满目
每年开春,我的心情就会好起来,我喜欢回老家去,喜欢走在乡间的小路上,看家乡的土地,看家乡的山坡,看家乡的河流,看家乡的天空,尤其是想看看家乡的泥土里生长出来的那些春草,是
读罢上面两段引用的文字,一代廉吏沈天祥的光辉形象跃然纸上,令人追思。多好的县令啊!生前殚精竭虑,为民请命,舍己为公,两袖清风;死后身无余财,家属因无盘缠难归故里,不由得不
大约九点半左右,我们翻过山垭,一泓湖水映入眼帘,湖心有座拱桥,连通两边的山峰,我看清了湖边的牌子,上面写的是莲花湖,仿佛三十年前我在杭州西湖见到的苏堤,精致,素净,优雅,
在这样的隆冬,在如此荒凉的山野,有这些黄的野菊花,红的火棘果,简直就是人世间的奇迹和大自然的馈赠。这些卑微的野菊花和红果树,无意与百花争艳,也无意与季节争锋,远离喧嚣的都
所幸的是,现在情况发生了变化,生态文明建设被提到重要议事日程,我们的家乡,燃料再也不用木柴了,做饭取暖有的用煤,有的用电,有的用气,各地都有了通村路,运输方便,物资流畅。
探索无止境,文化无地界。从罗洪先一生的追求和对世界思想文化的贡献,从陈主任三十多年来对罗洪先的苦苦“追寻”,从三县互动交流,互为借鉴,共同挖掘地方历史文化名人的精神内涵,
我最早知道这个浔阳城,是从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中了解到的,全诗开头就是“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当时只是一读而过,并无感性认识。今晚身临其境,重读《琵琶
十月下旬某天,县文联魏主席邀请我参加旬阳作家王贤雅《老笨散文集》诵读分享会。之后作者本人也打电话来,希望我能出席。由于办公室工作任务繁忙,周末也经常有事,加之自己身体有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