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很特别的山,没有草木覆盖,却孕育出绿色葱笼,硕满大地。 一种很难闻的味,熏洒前街后院,在老百姓的嗅觉,是五谷飘香。 这就是早些年农村里家家户户门前的大粪堆。每一家的粪堆
那一年生产队的谷子长得特别好,谷穗向大地跪拜很虔诚,没有东张西望漫不经心的姿态。在手心上搓搓谷穗子,一粒粒金光闪闪映着光芒。社员们脸上笑出了褶,装着秋收的一汪汪汗滴。 “
我在工厂工作四年,所有的人都互相称对方为师傅,含有尊敬亲切之感。 我有位特殊的师傅,不是在工厂里认的,是我在政策研究室认的,师傅名字叫韩统良。他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哈尔滨
枫树叶红了,红透了一个秋。 杨树叶黄了,金灿灿果实,堆满了地。 一群群的大雁往南飞,一车车的金黄的玉米拉回村,一座座的玉米楼在农家院搭起来。一道道风景线给暮秋增添上新景致,
现在,很少有人上班带饭。满大街的饭店,小吃部,仓买,走哪吃哪,如果不愿意出门,外卖还可以把饭菜送到你的办公桌上。 带饭是过去赐给我们那代人的待遇。那个年代,无论在机关或者
秋高气爽艳阳天,姹紫嫣红一幅画。九月初,我们应呼兰作家周继业邀请来呼兰河畔采风,观赏呼兰河秋天的美景,感受秋天果实累累的芬芳,成为呼兰河畔的画中人。 周继业我的老友,他是
有这样一张宣传画:画面上是一位女青年,肩背红十字药箱,手拿镰刀,头戴斗笠,裤腿卷到膝盖,赤脚站在农田里参加劳动的场面。 有这样一首歌:“赤脚医生啊,向阳花,一根银针治百病
一台马车装满一大车农家日用品,从村南乡间土路向村里驶来,车老板红缨鞭甩个炸响,一大帮孩子领着大人呼啦啦地跑过去。 这是早些年,农村供销社从镇上进货回来的情景,至今还历历在
东北农村里有很多流传很广的歌谣,一般都是妇女们哄孩子时候随口自编自唱的,朗朗上口,好记易背。这些歌谣是妇女们的口头创作,最贴近生活,直接表达人的思想感情和美好愿望及当地的
东北的土地,青一色黑土,油汪汪,有人说:攥一把能挤出油来,插根筷子都能够发芽,肥沃啊!让人特别喜欢。 生活在这里的人们,靠黑土地养育,一辈辈生生不息。但是,老百姓居家过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