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广军的头像

广军

网站用户

小说
202501/03
分享
《知否温州青山岛》连载

第七十三章 书酒

一首《我从海上花园来》听罢,黄群感觉,歌词开头句,山青青,海蓝蓝,好一个洞头洋,应是憧憬。到过和别过时,亲眼所见洞头的海水苍黄,浑浊。若把比也就像一个零丁洋。

接下来歌唱的,天水蓝,浪花翻,百岛披画彩,很快就和,云飘飘,雾蒙蒙,半屏连望海,相撞。失信。连词作者也不信,这里的天空或心情晴朗。自然表达不出《我听过你的歌》《明天你是否依然爱我》那样,语言和情感的简洁朴实。

也就不奇后面的字句,冗长和空虚。且相当自雄自鸣。却不知,金石礁,银沙滩,瓯之边,海之滨,海上花园的构绘。山中别有的洞天,海上独生的风情。

由此引发的忙、迎、立、闯等一系列动作,自以为是,遍洒情与爱。恕直言不讳,这一曲歌来究竟有或剩多少情与爱呢。

身在其中,未必深入其中。书里书外的历史胎记,酒醉酒醒的诗情画意。

不过就是这首没有意思的歌曲,让黄群找到有点意思。《知否温州青山岛》写作连同岛建乃至城建的瓶颈。

75周年国庆节后,某天读到某篇文章。言及浙江600亿元的全球最大填海工程,等于再造2个温州。

浙江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省份之一,民营经济强盛,最著名的当属温州。温州的小商品批发,是中国乃至世界民营经济在市场经济竞争中的最经典之作。温州虽然GDP产值已达8730亿元,但在省内仍然只能,排名在过万亿元的省会杭州和宁波之后。主要原因。与温州城区面积狭小,经济发展的战略空间和后备土地储备不足有重要的关系。

随之的地方政府和高层姿态。在这样的背景下,温州从2010年起就开始规划一个雄心勃勃的造城计划。目的是要通过围海而不填海造陆的形式,将温州(现有)整个建成城区的面积再扩大1.5倍(如此围海造陆形成的占地即陆地面积49万亩),预计总投资600亿元,分三期实施。

该文作者的见解。

这对于寸土寸金的东南沿海经济最强省份之一的浙江,尤其是温州这样一个(七山一水三分田)多山少平原的地区来讲,实在是一个天降的大喜事。

相关的反响。

2012年9月,国家海洋局正式批准这一工程。

2020年至2021年,国家建筑最高奖鲁班奖的颁奖名单中就出现了浙江温州这项超级围海造陆工程的名字。瓯飞工程一期北区。

瓯飞工程,名字起源于温州市内两条河流即瓯江和飞云江,以及工程所在两江交叉流域的简称。

温州面向大海的滩涂面积为95.6万亩(相当于整个温州面积的四分之一),对于一个仅有1.17万平方公里土地,却承载近9千亿元GDP产值、930万人口(还呈现持续增长态势)的城市。其作用和意义。决定了这座城市未来的经济将进一步长足发展,并且获得最为紧要的稀缺资源(土地)。

中交集团三航局在瓯飞工程的实施方式。在海岸线修建防洪大堤,拦截泥沙,沉积造出新陆地。为此探索、发明和运用的多项国家级工法,既能节省填海造陆的砂石土料,也能够降低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到2020年,总投272.38亿元的首期工程竣工验收合格,用时十年。成为温州市以及整个浙江省推进海洋资源综合开发的里程碑。还囊括中国水利优质工程大禹奖和浙江省钱江杯优质工程奖。据不完全统计,第一期工程已经有效抵御8次强台风,确保165平方公里的泄洪,和蓄洪区的安澜。

2018年,国家海洋局明确了对填海造陆的限制。如此风向标示下,2年时差内,瓯飞工程第一期基本如期完工后,第二期和第三期尚在申报也就是不确定性中。而温州还有着再造2个温州之后再造一个西湖的计划。预计2000亿元用于河海清淤、水力发电、改良河岸农田海洋渔场。也就理清并理会浙江重山实业一脉相承所建温州青山岛的思路。民营企业和央企(中交集团三航局等)助力温州走向东海时代的担当和掣肘。国家海洋局对修复或破坏海洋资源的思量和界定。两害相权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

究是叫停败笔还是激赏首创。那位温州作者之见,用心了,也有一定代表性。城市的变迁,正如沧海桑田,千年际遇中不断发展和创造,这属于一个城市和一个时代的奇迹。曾几何时,经济的高速发展,让人们看到土地资源的珍贵。在世事的轮回中,向海洋伸手(似用进发更准确)、向蓝色的海洋国土获取必要的生存发展空间,就像改革开放初期的1978年代,勇闯敢干不服输的温州人,突破所在地域和城市土地资源贫瘠的局限,奋发向上,不断创造出一个中国温商的全新形象,一个世界商业历史上的奇迹。宜将敢闯敢干的精神,作为不断突破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地域空间限制的动力和独有的财富坐标。聚起精气神,横下一条心,创造出一个举世无双的奇迹。瓯飞工程——600亿不算多,6000亿也可以接受,但就是不能停,因为理想无价。

其中盘根错节的曲直是非已然可以意会。

所有的故事只有一首主题歌。这一瞬间只须音乐传记。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