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红柳的头像

红柳

网站用户

小说
202412/27
分享
《皇龙渡》连载

第四十七章 横祸

一大早,乡长苏正河骑着那辆偏斗摩托车,来到皇龙渡渡口的工地。

跟着苏正河一起来的,是油田基建处的一位林处长。

渡口的扩建加固工程进行得十分顺利。听完路成顺的介绍,苏正河和林处长都非常满意。林处长还透露,已经得到了石油部的回复,油田建设要加快步伐。这座浮桥连接黄河两岸,作用非常重要。油田指挥部昨天开会,还特意要沿着浮桥设置通电线路呢。

老路没听明白,“通电线路是啥?”

苏正河忙给他解释,“就是架电线杆,通电!”

林处长笑着点点头。

“通电?”

路成顺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矮胖的林处长再一次点头,十分肯定,

“对,就是通电。根据规划,你们皇龙渡村也能顺带着通上电。”

路成顺这次听清楚了。他有些激动,一把抓住林处长的手,

“林处长,这……这太好了,俺们早就盼着通上电啦,这真是太好了!谢谢林处长,谢谢油田的领导们!”

这次的惊喜太过意外,老炮兵发自心底,很是激动。

“路村长啊,我们也要谢谢您。您看,扩建渡口,你们村子来了这么多人,出工出力。道路加宽,也占了你们不少地呢。油田的发展,离不了农民兄弟的支援啊。”

林处长的一番话,反倒让老路有些不好意思了。

老炮兵从口袋里拿出烟,递给林处长和苏正河每人一支,真诚地对他俩说:“这,没啥。油田是国家的,支援油田就是支援国家。俺们能算明白这个大账。”

一句话,说得林处长直点头。

苏正河也折服了,笑着打趣:

“林处长,你看看,我和你说啥来着,咱们这个浮桥工程啊,你交给老路,就放一百个心好了,对不对?”

老路喊来李广仁,几个人一起在工地上又转了一个大圈。加高加固路面,路边预留的沟渠,还要种植什么护路树苗,等等细节,大家又讨论完善了一番,心底的干劲,更足了。

太阳欢快地跑着步,临近中午了,老路一定要拉着林处长和苏正河去家里吃饭。回村的路上,路志霞正带着几个妇女挑着柳筐给工地送饭呢。

林处长由衷地赞叹:“路村长啊,你们村的妇女也动员起来了啊,真厉害!”

渡口浮桥工程要配套通电线路,而且还要把电通到村里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皇龙渡整个村子。

大人小孩都兴奋起来。村里通电了,就能用上电灯了,听说城里的电灯好亮啊。祖祖辈辈用煤油灯,烟熏火燎了多少年,现在,终于能用上电灯了,太好了。

村子里自愿来渡口劳动的人,更多了。

林处长回去后,特意从工程处调派了两辆推土机来帮忙。皇龙渡渡口,热闹喧天,工程进度大大加快了。

浮桥工程开始了,乡里和油田指挥部的领导都来剪彩奠基。

老路特意从村里选了二十多个水性好加上身体棒的小伙子,由李广仁领头,成立了建桥先锋队。乡里把全乡仅有的十几只渔船都动员到工地上,李广义等十几位船工组成船队,全力配合油田工程处的施工建设。

李舒云的哥哥李前进,也参加了建桥先锋队。这个清秀寡言的小伙子,干活实在,水性也不错。李前进和李广仁是本家,跟着广仁的建桥先锋队,奋战在工程的最前沿。

浮桥工程牵动着油田建设,乡长苏正河又亲自协调,亲自督战,物资陆续运来,工程的进展很快。

油田基建处早就准备好了几十条铁皮船,浮在水面当载体。铁皮船一条一条用大铁链连接起来,上面再覆盖上一层厚木板。木板一块一块固定在铁皮船上,延伸到黄河对过,就成了一座简易的浮桥。

李广仁牵头的先锋队,任务最重。他们负责在水里开道,乘着渡船,下好大铁锚,固定好支撑杆,方便后面的队伍依次摆放铁皮船。

大部分时间都泡在河里,好水性就显得格外重要。好在皇龙渡的年轻后生们,自小长在黄河边,差不多就是泡在黄河水里长大的,这个时候,他们的优势自然展现无遗。

这一天临近中午了,老路和苏正河站在渡口大坝上,张望着河里的进度。老路看到李广仁,又和乡长苏正河提起皇龙渡村接班人的事儿。上次老路已经给苏正河介绍过,苏正河也格外注意起这个李广仁。经过几次接触,苏正河也觉得这个李广仁很不错,对村里杂七杂八的事上心,在村里的人缘也很好。

苏正河和老路商量,让老路有机会先发展广仁入党,加入党组织,再考察一下。

两人正说着,忽然注意到河里最前端出现了很大的慌乱。

作为提早预备好的警示暗号,老路看到河中心的渡船上有人举起一个红旗,慌乱地摇。

这是出事了!

看样子,还是出了大事!

老路大喊一声,“不好,出事了!”

抬腿就往河边已经铺好的浮桥上跑去。

苏正河跟着,一把扔了手里还没吸完的烟,跟着老路往浮桥上跑。

原来,是李前进出事了!

李前进潜到水里放铁锚,刚浮出水面,船上放支撑杆的船工一个失手,支撑杆掉到河里,重重地砸在前进的头上!

站在船头的李广仁,只看到一片血花喷到水面上,李前进一下子消失在水里了!

渡船上的人立马乱了,有喊的,有叫的,慌乱得不行。

广仁一声大喊:“救人”,啥也顾不得了,扑通跳进黄河里。

船上的人才醒悟过来,紧跟着,一个一个,扑通扑通,下饺子一样跳进黄河,开始紧急搜救。

老路和苏正河着急忙慌地跑来,指挥着渡船顺着水势往前开,分散开,下水救人。就连跛脚的李广义也跳进了黄河里,帮着找寻落水的李前进。

滚滚的黄河水,不急也不慢,依然以它固有的节奏,哗哗地流淌。这个节奏,演绎了千百年,当年赵匡胤渡河时是这样,现在还是这样。

整个下午,人们都在找寻李前进。

前进和舒云的爹,李文齐,本来就身子弱,一听说自家的独子前进出事了,两腿一下酥软,站不起来了。

多亏了舒云娘还硬朗,坚持着和两个本家的后生小伙,愣是背着李文齐,来到皇龙渡渡口。

渡口早围满了人,所有工作都暂停了,会水的人都跳到河里,帮着找寻李前进。

李文齐挣扎着,感觉自己的心,被什么猛地抓了一大把,瞬间,空空如也。

自己这个儿子前进,虽然学业不如他妹妹舒云,但在家里是一个听话的孩子。前几天过中秋节还特意去黄河里抓了几条大鲤鱼,孝敬爹娘呢,怎么,怎么就落水了,找不见了呢?

“老天爷啊,你这是怎么了啊,俺可就只有前进这一个儿子啊!”

一个下午,没有找到。

一个晚上,每艘渡船上都配备了煤油灯,分段找,也没有找到。

第二天,救人的队伍绵延到下游几十里。终于,在距离李前进落水的地方十几公里外,捞上来前进的遗体。

硬汉如李广仁,一直没休息,等到找到前进的遗体,一下子,累得瘫软在地上。

李文齐早就哭晕了好几次,舒云娘也撑不住了,眼泪都流光了。

整个皇龙渡村,全都陷入悲痛之中。

几天前,中秋节的欢庆还留在脑中,现在却猛地出了这飞来横祸,村民们都替李家难过。

李舒云接到了家里的电报,急忙请假,坐最快出发的长途汽车,往家赶。

一路上,小舒云都在哭,自己那个和蔼可亲的哥哥,怎么说走就走了呢?以后家里可咋办啊?爹娘的身体,能撑得住吗?

人生的路从来不是顺风顺水,欢笑和泪水的交替,没有固定不变的规律,也没有明确的预示,每个人不同的命运轮回,任谁也说不清,辨不明。

如同天上的月亮,有时圆有时缺,有时晴有时阴,任谁也无法提前预知。家家有本难念的经,风风雨雨,唯有亲身经历者感受最深切,也最是撕心裂肺。

当悲痛降临时,唯有家人,才是熬过厄运的同渡人。亲情的暖,也只有在此时,才最饱含世间挚爱的温度,才最能安慰凉透了的心。

下雨了,一场秋雨,带着寒气,不管不顾哗啦哗啦地下着,无视人世间所有悲欢离合。

当李舒云赶到家里时,她明白了,这个家,以后只有自己撑起来了。

是的,只有自己!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