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以散文化的形式讲述河西走廊山丹县一个小山村引水争水、修筑河道、科学合理用水、造福百姓的奋斗故事,时间跨度三百多年,特别是新年代十年,村上水利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人民生活
红岩坝渠,是辽阔的甘肃西北边陲连接祁连山脉与川中丘陵荒漠的一条很普通的河道,在当地灌区百姓眼里,它是连接远古和当下、愚昧落后和现代文明、小康社会和乡村振兴的一条生命河道、
1644年前,驻守边陲的屯兵后裔侯氏、鲁氏一行筚路蓝缕,一路乞讨来到甘肃山丹卫一处荒凉地区并安家落户,故事就发生在这里。他们在这里开凿渠道、开垦荒地、建造土庄子,4年后在庄子里
“严冬已封锁了大地的时候,则大地满地裂着口。”这是“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萧红笔下的故乡——呼兰,一个位于祖国东北部的小城,一年中有四个月飘着白雪。作者通过对《呼兰河传》的阅
在两千多年的历史星河中,丝路重镇山丹以其显要的地理位置和独特的自然人文景观,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墨客在此挥毫泼墨。本文就唐代期间“诗仙”李白、王维等十位诗人歌咏焉支山的
在祁连山脉北麓、腾格里沙漠南侧,山丹挥出了古丝绸之路上一段秀美的五彩丝带。在这座古老的县城,正在恢复建设清代有百年历史的仙堤书院,作者通过踏访这座新的文化地标性建筑,用文
小说《尘埃落地》讲述二十世纪中叶的纷乱时代,藏族麦其土司家族中有二个儿子,大少爷聪明,二少爷傻,麦其土司已经年迈,麦其家族的接班人如何选择?领地如何拓展?存在了若干年的
在甘肃河西走廊有这样一个村庄,千百年来,这里的人们勤劳善良,在贫瘠的土地上,与严酷的自然条件作斗争,养活了千余口人。在新的时代,他们又积极响应地质灾害和应急避险生态移民搬
读书要坚信‘笃定的力量’虽然生活有时让人无奈和焦虑,但多读书、说出心声,会找到内心的笃定,增加奋进的力量”。我认为,作家徐兆寿著作的长篇历史小说《鸠摩罗什》就是这样一本能
作为亲历者,本文从自家割麦的真切感受为切入点,真实记叙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甘肃河西走廊广大农村夏末秋初收割的真实场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农村比较艰辛的生活,新旧对比,讴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