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故乡鲁北大平原历史悠久,民风淳朴;地域广袤,土地肥沃;气候温和,物产丰富。每到麦收时节,一望无际的原野上麦浪滚滚;秋收时节,玉米、大豆、高粱丰收在望。乡亲们的笑脸伴着
秋夜无尘,月色如银。此时,夜阑人静,小区楼房窗外院中各个角落的虫鸣,时而清亮,时而低沉,高低错落,起伏有致,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斜卧床头,台灯下读着欧阳修的《秋声赋》,
初秋的夜晚,我漫步在小城沿河公园里的小径上。突然,我发现在草丛的深处有一个忽明忽暗的点点微弱的亮光,几乎被湮没在了城市炫目的灯光下——那是久违的萤火虫!有一种与故友重逢的
记得很小的时候,每到夏夜晚饭后,村里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便围在村口那棵老槐树下纳凉。人们摇着蒲扇,拍打着蚊虫,坐了板凳或躺在凉席上,听着此起彼伏的蛙声,谈天说地,一阵清风
蝉,在黑暗中等待了多年,与黑夜相伴和泥土相拥,不停的祈祷,在黑夜中期盼,在冰凉土地中等待,在漫长的几年或十几年……终于破土而出,冲破束缚看见天日。飞天的蝉歌唱的蝉,在短
蝉被古人作为高洁的象征。认为蝉栖于高枝,餐风露宿,不食人间烟火,品格清高。也用诗来托物寓意:“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一只小小的蝉可以为了自己
庄子在《知北游》中描述一佝偻者用竿粘蝉的娴熟技巧。一天,孔子带着他的学生走进一片茂密的树林歇凉。正逢一位弯腰驼背的老汉站在树下,用顶端涂着树脂的竹竿捉蝉。只见他一粘一只,
平生无甚嗜好,惟嗜读书。深信“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黄山谷曾说过:“三日不读书,便觉言语无味,面目可憎”。何以解忧?唯有读书!每天晚上,厌倦了电视片肥皂剧,独自躲进书
每当小满节气过后,骄阳似火,炙烤着大地。“蚕老一时,麦熟一晌”,转眼间,随着阵阵扑鼻的悠悠麦香,一个金灿灿的麦收时节,伴着快乐与繁忙的脚步来临了。在我们乡下,收割麦子是整
“剑梅楼”是书斋名,语出“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出自明朝《警世贤文》中勤奋篇警句。宝剑的锋利和梅花的清香都是经过了很多的磨难才得来的,所以一个人要取得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