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了一种言传身教,习惯了三点一线的奔劳,习惯了最先迎接朝阳,习惯了在操场上,恭送落日的回归,然后成为一束烛焰。习惯了将忙碌化为充实,习惯了晨钟暮哨, 习惯了每次铃声的呼
孩子是热闹的根源,声音是热闹的根本,学校是留住热闹的希冀……
那些坐山吃山的岁月,父亲将所有的希望寄托在耕耘的几块稻田之上。那些年月,土地是唯一的希望。在冬至寒冷的时日,父亲用汗水浇灌他的劳作和希望。
故乡在缺少文化和媒体宣传的时代,用人文的道德发展至今,这篇文章算是一种记忆和深藏。
父亲的节气就是一首劳作的歌,是我永远无法忘却的记忆。
故乡,我永远不能忘记的成长之地,我淘气、捣乱、破坏长大的地方。那些劳作伴我成长,那些劳作就是我的衣食父母。
田埂上的草垛是秋收后的收拢,是耕牛的餐食,是父亲汗水的见证。
父亲总有耕耘不完的劳作,于是我希望下一场大雪,让他不得不停下手中的活计。但每每围于火塘边,又在叹息自己尚未完成的耕作。
秋收冬种,父母在每个季节,总有做不完的劳作。他们的默默付出浇灌着我,激励着我努力耕耘自己的事务。
想起故乡炊烟袅袅的时光,多少记忆心潮澎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