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是忙碌的,节日前,节日中,节日后,劳作的身影从不间断。只要不是气候的原因,劳作从始至终。故乡是善良的,尊老爱幼一直是她的传统。我不能拾起每一个节日的感动,只能在记忆里
家乡不产煤,童年对煤炭的概念模糊,都是从书上得来,后来到都市求学,才有了一定的认识。而后,又想起了故乡的木炭,想起二伯的煤炉和那次的饮酒。
侗乡鼓楼林立,风雨桥随处可见,有逢年过节的歌场,有七年一次的牯藏节踩歌堂、斗牛。尤其侗歌,声音宛转悠扬,如高山流水,如虫鸣鸟叫,独唱、多声部合唱,没有伴奏的旋律,让人如痴
我在乡村长大,从乡村走向都市,每每春风荡漾,让我不禁想起童年在田埂上奔跑的身影,想起大人在春寒料峭的时间下田耕犁的情景,写这组诗是以怀念。
故乡的年,总是那么充满人情味;故乡的年,也让我充满无限的回忆。现实让我与故乡产生了距离,大年初二的清晨,写这组诗,遥想此刻故乡的欢乐。
新年来临,每一个地方都有不同的习俗,随着城镇化的推进,一些习俗逐渐遗落在岁月的长河中。这组诗,是漂泊在外的我,写下一些对故乡的记忆。
云贵高原山区,在科技种田的号召下,农村实行两道育秧,开始是政府推广,随着丰收,各家各户都自觉进行。父亲在开春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搭秧棚育秧。
山里人坐山吃山,砍树、植树、运木,在交通不发达的过去,留下深深的记忆。
冬天,时日很短,太阳很难见到,我们在山地享受着难得的温度。
故乡,生我养我的地方,那里留有多少童年的记忆,那里是游子魂牵梦绕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