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李隼的头像

李隼

网站用户

剧本
202412/25
分享
《窗外绿阴添几许——王国维传(歌剧)》连载

第六章 第二幕 公元1898-1911年:第三场 北京

【时间 宣统元年,己酉(1909年),腊月二十三。

【地点 北京,学部,考试院改成的编订名词馆。

【人物

王国维 三十三岁。学部部员,时为编订名词馆协修(助手)。是年《国粹学报》刊出《人间词话》六十四则。修订《曲录》成六卷,又成《戏曲考源》一卷,辑《优语录》一卷,搜集唐宋滑稽戏五十则等。随罗振玉、蒋黼、董康访来京的法人伯希和(Pelliot),商榷拟抄录敦煌写本。

严复 五十五岁。时为宪政编查馆二等咨议官,编订名词馆总纂。字几道,福建侯官人。

荣庆 五十岁。时为管学大臣,学部尚书。字华卿,鄂卓尔氏,蒙古正黄旗人,出生于重庆。祖父、父亲均为朝官。

严修 四十九岁。时为学部右侍郎,主管全国教育。字范孙,原籍浙江慈溪,出生于天津。与张伯苓创办南开学校。

学部所辖的总务、专门、普通、实业和会计等五司,郎中、员外郎、主事和视学等,若干人。

【过场。早班的铃声。学部所辖各司部员陆续画卯。上,下。

【幕启 背景为“学部街”——清学部,这里原来是庄王府。内景为编订名词馆,是一排南北向的厢房。厢房内,王国维正伏案处理公文。在学部,他每天在部员画卯初时之前即已到部。两张红木书案,各置一把明式红木官帽椅。作为下级,协修王国维的书案在侧面靠墙,他的上级总纂严复的书案在正面居中,呈角尺的形状。书案上有部员办公的文房四宝,有文件。地中间,有一铜炉。这里是典型的有清一朝官员办公室。

【王国维起身,把处理好的公文置于严复的书案上。值早班的工人持扫除工具,上。

【与王国维互致问候。工人把铜炉中炭火调适到最旺程度,随手到盥洗室拿了毛巾,擦拭好两张书案。为严复洗涮好紫砂的杯子,沏好茶,把毛巾放回原处,下。

【王国维从卷格子里随便抽出一册《学部官报》,看是第五十四期,署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四月二十一日。这是他每天工作之前的习惯。他安静地坐下,读这个上年的官报,等待总纂的到来。

【幕后音:(随着王国维阅读的目光)《学部官报》第五十四期,报目——本部章奏,文牍,京外学务报告,选译东西各国书报,奏顺天高等学堂学生中学生请奖折……

【外景:至学部街,严复自人力车下,入学部,进编订名词馆。

严复 (兴奋地)时光荏苒,日月如梭。一晃,编订名词馆已经开馆一年了。

(唱)

言自强于今日,开民智为第一。

非新无以为进,非旧无以为持。

我严复,在尚书大人那里许下诺言,要改变文宗以来,这五十年间,全国中小学堂教科书中外文同一事物、不同名词的混乱。想想,彼时慷慨激昂,而此时编纂起来,却还是真有些“种玫瑰得花,种蒺藜得刺”,困难比当初的预计,要大得多了。不过,还好,有了个帮手,诸科进度还是蛮快的。静安啊,画卯来!

王国维 (微笑着,学着打恭)静安已经画卯——给总纂大人,请安。

严复 (亦微笑着)免礼,静安,免礼。刚从英国皇家海军学院回国那时,我还真有些不适应请安。不是!在福建船政学堂的时候,我就已经不适应了。

王国维 把您请到学部,就又回到“中国”来了。

严复 今天中午,学部荣大人、严大人,他们要来。

王国维 是看各科名词中英文对照表的进度么?

严复 是的,静安。准备呈递丞参堂和大堂。

王国维 (有些困难地)发还后即印刷?

严复 (坚定地)发还后即印刷,朝中诸老有些急。

王国维 《算学名词对照表》,魏易他们今早就送上了。

严复 《外国地名对照表》,美洲列国进度到哪里?

王国维 (把对照表递给严复)秘鲁。

严复 (看着表上王国维修订的文字,很怜惜地)你,昨晚……昨晚又带回家里去焚膏继晷了?

王国维 嗯,外国人叫开夜车,开了一点夜车。把《逻辑学名词中英文对照表》,也做完了。

严复 这么快捷,我看下。……不要叫《逻辑学》,那是日本的。

王国维 叫辩学?

严复 叫辩学,这是中国的!

王国维 (下意识地)从旧不从新?

严复 (还是坚定地)是的,从旧不从新。陈天华蹈海那年,留学生纷纷归国,对日提起抗诉。

王国维 当时,在报上看了。

严复 静安,过犹不及啊!

(唱)

东学好比一手杖,

病后应把手杖抛。

如若过分依懒此,

病体难能立自牢。

醉心东学,皈依甚至,日本就会掌握我大清全国教育之权,后患殊大。今得此一激,群众幡然来归,回心内向,思有以振士气而抵东潮也!

王国维 此未始非中国之途之福也。

严复 是的,静安。黄节在《国粹学报》创办那时便说,“亡吾国者,不在泰西而在日本。”

王国维 朝中也有声音么?

严复 我还不知道。静安!

(唱)

你可选取诗经词句,

压缩后成为外来语。

为其他诸科作示范,

以我中词代替日词。

以古籍替代日本新名词!比如,[Mathematics](抛物线)《诗·小雅·采菽》有“觱沸槛泉”,也是这个意思。

王国维 (会意地)可简化为“毕弗”。

严复 好,毕弗。

王国维 不过,那是不便于普通学堂的。

严复 国事事大。目前,也只有这样做好。

王国维 那我再试一下。

严复 今天可以暂时不做。按照章奏进度,须起草各科对照表“例言”。

王国维 还要抄出副本么?

严复 抄出两个副本。

(唱)

今天是农历腊月二十三,

部员大多都回家过小年。

我要写一封家书给家小,

春节不能回乡共度团圆。

得把这对照表提前赶制,

好向学部交出如期答卷。

荣大人的意思有些急迫,

中午邀我们去燕京吃饭。

【严复一边写家书,一边与王国维处理公文。

王国维 (递上一对照表,认真地)总纂大人,请过目,这是算学表例言。

严复 (读算学表例言)“本编名词多用旧书算学,如《数理精蕴》《算经十书》,及徐李梅戴诸家著作采辑,遇有后出名词,另行译补。”——把“另”改为“乃”。

王国维 (颔首)“乃行译补”好,那定稿了。《心理学》译本的修订稿,也赶出来,只是时间过紧了一些。

严复 静安,译事三难,在“信、达、雅”。

王国维 我要在“雅”上下功夫。

严复 心理学,“理”字也是多余的,但比“心灵学”好。你还译过什么?

王国维 《世界图书馆小史》。

(唱)

同文馆与那编译局,

翻译之书名词不一。

同一物件同一名实,

难读难解令人生疑。

此书既与彼书不同,

一书中又前后各异。

正如任公之所指斥,

写进教材贻害无期。

严复 (唱)

名词馆所要的正是:

统一文典昭示来兹!

静安,我在此每天只能工作六小时,可你总往往要在十小时以上。今天,来这里快一年了?今天开饷。

王国维 嗯,正好一年。正饷按五品开么?

严复 (不愿意扫王国维兴地,实际上王国维没有被给予五品)五品。

王国维 五品多少?

严复 八十两。

王国维 没有赏银?

严复 宣宗以来,就已经取消。

王国维 那时七品还有四百两。

严复 是啊,是啊!可现在不行了。

(唱)

你家里人口多三代赁屋,

新来乍到往往入不抵出。

下年我一百两拨你十两,

咱俩各九十两平分秋荼。

咱俩是“微积分”啦!你是朝中唯一的以布衣进入学部的人。

王国维 圣祖一朝首开博学鸿词科,康熙十八年(1679年),还有“四大布衣”。

严复 哦哦,你看我这记性!满脑瓜子都是西洋货儿。是啊,还有你们嘉兴乡之先达的朱竹坨(朱彝尊),那时还读过他的《词综》哩!

王国维 嘉兴?我会努力的。

严复 你的《人间词话》看过,境界之说。你业余还做什么?

【严复一边用朱笔批改,王国维一边把严复朱笔批改的条子,一条条粘贴在各科送上的名词对照表上。

王国维 唐宋大曲。——统校的朱批,都已经粘贴好了。

严复 可以归档。我也想过翻译元曲,喜欢。可现在已时过境迁,没有心情了。静安,你是“和而不同”啊,不在我严复之下!

王国维 总纂大人,那时年幼,还曾经冒昧过。

严复 有过这事么?我都忘了。一两句闲话,跟编订名词相比,算个什么!

王国维 自己翻译得多了,才觉得有失远望。

严复 还好,学部大都不是向后看的人——读《形学名词对照表》例言,这样会快一些的。

王国维 (读表的例言)好的!

(唱)

吾国形学之译,始于徐文定公。

几何原本最早,随后才有跟踪。

美国人狄考文,形学备旨乃成。

本表定名所选,多自以上两种。

遇有定名欠合,依据新说酌定。

严复 “依据新说”四字加的好,定稿。把本年要呈递大堂印刷的,都放在卷案上,五个本子。

王国维 明白,五个本子。辩学、心理学、算学、外国地名,四科名词对照表,齐备。

严复 还有《植物名词对照表》,去普通司催促一下,最好叫上午送来。

【王国维往学部普通司催要《植物名词对照表》,下。

【严复在整理已完工的四册对照表,归档。

【学部尚书荣庆与右侍郎严修,自另门,一前一后,上。

【严复拉过两把椅子,靠近炭火的铜炉旁,让座。

严复 (钦敬真诚,又熟识而知心地)尚书荣大人请坐,严大人请坐。烤烤火,今天小年有点冷。

荣庆 好好,烤烤火,烤烤火。

【尚书荣大人一边烤火,一边跟严复聊天。侍郎严大人在铜炉旁看严复送上的一科名词对照表。

荣庆 (由衷感激地)几道兄,要不是你大翻译家出面,我还真的不敢上这个章奏。章奏一上,是满堂喝彩啊!

严复 是啊,是啊!满堂喝彩。

荣庆 中小学堂教科书、国民必读课本、简易识字课本,这三块为社会民众所反响——问题最大的,中外名词不能统一的痈疽,今天算是开始割除了。

(唱)

自强求富二十年,

几度决心付此编。

今朝幸得名词馆,

才把形实一统天。

这三把火,你一上任,就燃旺了啊!

严修 (把一册的对照表递给荣庆)荣大人,四个学科的对照表,都已如期完成。

(唱)

中学为体是根本,

西学为用是枝桠。

根本固了枝桠茂,

本末置了大树发。

荣庆 (高兴地)说得好,说得好哇!

严复 (向严修汇报)严大人,还有植物一科,静安已经去了普通司,马上就回。

严修 不急于,今天过小年,劳你们加班了。

荣庆 明早,再送大堂复审吧。来到年关,编订名词馆也该休息一下,忙活一年了。我推荐的这个小伙计——人怎么样啊?

严复 荣大人,用您的话说是——

(唱)

天下有才一石,

曹子建独占八斗。

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荣庆 那是那是。不过,那时也是为得到你的赏识,我还是有些夸大其词的。要办新式教育,没有人才岂不是空谈!他的《人间词话》看过了?

严复 看过了前二十一则。

荣庆 夏天,法人伯希和(Paul Pelliot)来京,直隶总督陶斋公端方端大人,曾与之商讨关于敦煌写本的问题。

严复 (激昂的)国宝,要拿回来的!

荣庆 (叹息地)眼下,只能抄回来了。陶斋公需要一个按电影胶片抄写副本的人,罗振玉向他推荐了静安。国家朝廷,时代学问,处处时时,无一不需要通识之才!

严复 (把王国维《教育小言》手稿递给严修)一个人要工作,要糊口,还要作文,谈何易! 这是他的《教育小言》。

严修 (看王国维手稿)——《教育小言》!“今有人耔种未下,而延人食其秋之实;牛羊未字,而约人享其子之肉;未有不笑其愚且妄者也。今未有学校之设备,而设劝学所,此亦前者之类也。”很有见地,很有见地啊!

【王国维手持学部普通司《植物名词对照表》,上。

【王国维很庄重地向荣、严两位大人行礼。

王国维 荣大人、严大人在上,后学王国维——有礼了。

二人合 静安,免礼,免礼!

【王国维向严复送上《植物名词对照表》。

严复 (接过对照表,转向荣、严)两位大人,五科名词对照表时至今日——

荣庆 宣统元年己酉交年节——腊月二十三,全部完成?

严复 全部完成!!

严修 “统一文典,昭示来兹!”我大清国教育自此有望!

【转向王国维,再次地打量着。

严修 荣大人,慧眼识珠。静安,你的大作《教育小言》言简意赅,警醒透辟!

荣庆 明天登《学部官报》,令学部各司传阅。

严修 好,荣大人。

严复 得一英才而培育之,此一乐也。

严修 得一英才而宣传之,此又一乐也。

荣庆 学部,今天请你们吃饭去——燕京饭店。

【四人先后,下。

【幕后音:王国维在编订名词馆和学部总务司,勤勤恳恳,一直工作到辛亥革命的1911年。后与师友罗振玉等几家一起去了日本。在异域,他完成了《宋元戏曲史》,成为这一学科的奠基人。《赵谱》说,此四年中,先生自云“生活最为简单,而学问则变化滋甚。”成书之多,为一生之冠。

【幕落。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