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吴柳杉的头像

吴柳杉

网站用户

小说
202504/03
分享
《山那边》连载

第一十七章 一起逛武昌

“远山,我们的生意已经稳定下来了,你自己独立操作和管理的挺好,我也特别放心,只是辛苦你了。刚来武昌,除开生意以外,多去熟悉下城市也是需要的。今天正好无事,我先带你去四处走走吧。”汪青舫对我说道。

“远山哥哥,我也很久没有去逛街了,就当陪我去,如何?”汪芷荷也在旁边雀跃道,然后又用期盼的眼神看着我。

我看着他们父女俩对我关心的样子,心里很是温暖,心头瞬间又闪过了张继父女对我的种种场景,张继对我也是真心的好,但是这次过来的张珊珊很是奇怪,究竟哪里奇怪我也说不上来,看着她总是很复杂的表情和欲言又止的样子,不过这似乎也不应该是我去揣度的。

“好的,那就要麻烦汪老板和芷荷带我熟悉下武昌的城市了。”我赶紧回复道。

从我们的商行走出去,是一条商业街,街道两旁,商铺林立,单单是那些店家的招牌,就充满了个性和特色。老字号的钱庄、绸缎庄、杂货店等传统店铺,都散发着浓郁的历史气息,那些店内的伙计们热情地招呼着顾客,卖力的介绍着各种商品,生怕路过的人们没有听见一样。钱庄里,算盘珠子噼里啪啦地响着,远远的都能听见;绸缎庄中,色彩斑斓的绸缎在阳光下闪耀着绚丽的光芒,吸引着爱美的女士们前来挑选。而新兴的洋行、百货公司也不甘示弱。洋行里摆满了来自西方的钟表、留声机、香水等新奇的商品,引得人们好奇地围观;百货公司里,也是商品种类繁多,从日常用品到时尚服饰,应有尽有。

“武昌,自三国时期起,便是兵家必争之地,孙吴曾在此定都,铸就辉煌篇章。那个时候,江水滔滔,战船如云,孙权在此称帝,开启了江东基业,留下了诸多英雄传说与壮丽诗篇。”

“你看这城墙,” 汪青舫指着那厚重的墙体说道:“虽历经风雨侵蚀,却依旧屹立不倒。它见证了多少朝代兴衰,多少烽火硝烟。自明清以来,这里一直是湖北的政治、文化中心。”

我们在繁华的市集之间穿梭着。汪青舫继续说:“尽管这些年社会动荡不安,但是你看这里的商业却依旧繁荣昌盛,这里的商人精明能干,善于经营,他们来自五湖四海,带来了各地的风物特产,也融合了多元的文化习俗。”在一家古旧的书坊前,我们停下脚步。汪青舫轻轻推开那扇沉重的木门,一股陈旧的书香扑面而来。书架上摆满了线装古书,从经史子集到野史笔记,琳琅满目。

“这些书籍,是武昌文化的瑰宝。” 汪青舫轻声说道,他拿起一本泛黄的古籍,轻轻翻动着,眼神中满是珍视与怀念。“在这片土地上,知识与智慧也从未间断过传承。自古以来,无数文人墨客也在此吟诗作赋,留下了一篇篇不朽的佳作。”

走出书坊,我们继续前行。远处,便是巍峨耸立的黄鹤楼了,它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显得格外雄伟壮观。从外观看黄鹤楼共有五层,其整体建筑气势恢宏、金碧辉煌,檐角高翘,轻巧飞扬,楼的最高处,挂着刻有“黄鹤楼”三个字的匾,楼的翘角有点像鱼,也有人说那是龙的九子之一螭吻的造型,有着镇火的寓意。

“半空金碧何代楼,仙人鹤驾曾一游。”我不禁想到了丁鹤年的诗,便随口吟诵了出来。

“黄鹤楼高人不见,却随鹦鹉过汀洲。”汪芷荷听完后,立刻接上一句。

“鹤楼千尺倚晴阑,大别山前舞峻鸾。”

“江边黄鹤古时楼,劳置华筵待我游。”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行走间,我便和汪芷荷背诵起来关于黄鹤楼的诗句,也是别有一番风情。

黄鹤楼,自古就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楼”的美称。始建于公元223年,三国时期该楼是“军事楼”,晋灭东吴以后,三国归于一统,该楼在失去其军事价值的同时,随着江夏城地发展,逐步演变成为官商行旅“游必于是”、“宴必于是”的观赏楼。

因为黄鹤楼处于中国的中心,东西向和南北向的客人都会经过黄鹤楼,所以历代的文人墨客在这里留下了许多经典的文学作品,现在也是武昌的标志性建筑。汪青舫带着我们来到黄鹤楼下,望着那飞檐斗拱、金碧辉煌的楼阁,不禁感慨道:“黄鹤楼历经千年沧桑,屡毁屡建,却依然屹立于此。它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种精神象征,代表着中华民族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

楼下是林立的商铺,街道上,人来人往,摩肩接踵。男士们身着长衫马褂,头戴礼帽;女士们则穿着旗袍,仪态优雅。他们的脸上洋溢着一种朝气蓬勃的神情。小贩们的叫卖声此起彼伏,“热干面嘞,喷香的热干面嘞”“手工糕点,快来尝尝啊”,这些声音交织在一起,奏响着一曲曲热闹的市井交响乐。

走近那些店铺,便能看到绸缎庄里,各色绸缎堆积如山,红的似火,粉的如霞,紫的如梦似幻。店员们熟练地展示着绸缎的质地,那光滑的触感,让人不禁心生喜爱。隔壁的茶行中,一股股清幽的茶香扑鼻而来,碧螺春、龙井等名茶整齐地摆放在货架上,老板正热情地向客人介绍着茶的种类和冲泡方法,那专注的神情,让人不觉沉醉于茶的世界里。

看着那些饭馆,它们门口的酒旗随风飘扬,店内,桌椅摆放得整整齐齐,食客们围坐在一起,谈笑风生。服务生端着托盘,穿梭在桌椅之间,盘中的菜肴散发着诱人的香气。一道道地道的武昌菜,如清蒸武昌鱼、排骨藕汤等,让人垂涎欲滴。

从这些繁华里收回目光,我们抬步登上黄鹤楼,与外观看到的五层有区别的是,内部实则有九层,汪青舫说这寓意“九五至尊。”在阁楼上,极目远眺,长江浩浩荡荡,奔流不息。江面上船只穿梭往来,汽笛声此起彼伏。汪青舫凭栏而立,目光深邃地望向远方,他缓缓说道:“这长江之水,流淌着武昌的历史与记忆。自古以来,无数英雄豪杰在此逐鹿中原,上演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历史大戏。而今,民国初立,万象更新,武昌作为革命的首义之地,必将在这新的时代里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而我们,也应当顺势而为,为我们的新时代贡献一份我们自己的力量。”

顺着汪青舫的目光看去。除开那翻涌着白色浪花,裹挟着泥沙,一路向东的滚滚长江;除开在波光粼粼的江面上随浪摇曳的帆船和身着粗布短衣,皮肤被江水和烈日打磨得黝黑发亮的船夫们;偶尔,也会被一艘冒着黑烟呼啸而过的火轮打破江面的宁静,那机器的轰鸣声,仿佛是新时代的号角,宣告着工业文明的到来。

而江的对岸,是汉阳城和汉口。汉阳城烟囱林立,工厂的机器声隐隐传来,那是工业革命的浪潮在这片古老土地上留下的印记,汉阳铁厂的炉火熊熊燃烧,仿佛是时代的火种,点燃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希望。而汉口,则是一片繁华的商业景象。街道上车水马龙,人群熙熙攘攘,街道两旁的建筑风格各异,有古朴的中式楼阁,也有洋气的西洋建筑,它们相互交织,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城市风貌。

回首望向武昌城,城内街道纵横交错,房屋错落有致,市井之中,小贩的叫卖声、行人的谈笑声、孩童的嬉闹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热闹的生活画卷;学堂里,传来朗朗的读书声,那是新一代的青年学子们在汲取知识的养分,为国家的未来而努力。还有那寺庙的钟声悠扬地响起,回荡在城市的上空,给这座喧嚣的城市增添了一份宁静与祥和。

我从这江景、这城市中看到了希望的曙光。长江的奔腾不息,象征着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汉阳的工业崛起,汉口的商业繁荣,武昌的文化传承,都在昭示着这个古老国家正在觉醒,正在努力挣脱枷锁,走向复兴。

站在黄鹤楼上,我心中涌起一股豪情壮志。我仿佛听到了历史的召唤,看到了无数先烈们为了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尊严,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身影。我知道,在这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时代,我们每个人都肩负着沉重的责任。我们要像这长江之水一样,勇往直前,不畏艰难险阻,为了国家的繁荣富强,为了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张开泰大药房、汪玉霞食品杂货店都是民族振兴的一份子,他们传承几代人的精神,只为做好一件事,坚守着先辈延续下来的信念。无论是张开泰大药房里的道地药材,还是汪玉霞食品杂货店里的香甜糕点,都在向世人诉说着武汉人民坚韧不拔、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我的思绪就在这样的场景下飞扬,我的理想也越来越清晰,从张继告诉我外面的世界,到我走进繁华的城市,我从来没有忘记我秦巴山脉的家乡,可是我也从来没有放弃过在新的环境中变强的勇气,为了父亲母亲的期望,也为了我自己的梦想。今天,当汪青舫带着我站在黄鹤楼上的时候,我多想自己就是一只展翅翱翔的雄鹰,为了自己飞向更加广阔的天空。

“远山,我们这代人正在渐渐老去,你们才是真正的栋梁。”汪青舫突然看着我说道。

“张老板,其实您才正值中天,说老还太早呢。”我嘿嘿一笑。

“以后叫我汪叔叔就好了,那张继你不是也叫张叔叔吗?这样亲切些。”汪青舫看着我的眼睛说道。

“爹,今天我们准备去吃什么呢?”汪芷荷突然问道,“走了很久感觉到饿了呢。”

汪青舫想了想说:“我们就去旁边的江汉茶酒楼吃饭吧。这里的食客多以社会中上层人士、文人墨客等为主。”

“远山哥哥,南京板鸭、松鼠鳜鱼、盐水鸭这几道菜是要必点的哦。”汪芷荷在旁边高兴的说道。

我想着他们应该是经常来这里吃饭的吧,对这些菜品这么熟悉。我和汪青舫父女一起向汉茶酒楼走去。走到酒楼前面,我看到木质结构的厚重的大门,门楣上,精美的木雕花纹蜿蜒伸展,龙凤呈祥的图案栩栩如生,抬腿跨过门槛,一阵暖香扑面而来,混合着酒菜的香气与檀木的清幽,一瞬间身体的嗅觉就全部打开了,味蕾极速的扩张,一种强烈的饥饿感随之到来。

走进大堂之中,高悬的灯笼散发着昏黄而温暖的光,映照着四周墙壁上挂着的一幅幅古朴的或山水,或花鸟的水墨画,那些精致的雕花木质画框,与画作相得益彰,每一笔都蕴含着文人的雅趣。厅中摆放着数张八仙桌,桌面打磨得光滑如镜,能映出人影。桌椅皆为红木材质,纹理清晰,散发着淡淡的光泽。桌旁的椅子上,铺着柔软的锦缎坐垫,色彩鲜艳却不张扬。

穿过大堂,我们直接走上二楼名为黄鹤楼的雅间,雅间里布置得极为精巧,推开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扇屏风,上面绘着工笔仕女图,仕女们身姿婀娜,眉眼含情,仿佛在静静等待着客人的到来。雅间内,靠窗的位置摆放着一张木质的案几,上摆放着几件精致的瓷器,案几旁边是几张椅子。雅间的窗户雕花精致,透过窗棂,可以看到长江上的点点帆影,那些帆船在江上缓缓行驶,像是一幅水墨山水画。真应了“一江山水入画来”的意境,平添了几分大雅之风。

进得餐厅以后,汪青舫坐在进门对面的上位,汪芷荷坐在他的旁边,我坐到门旁边下手的位置,又被叫过去也坐在他的另一边,汪芷荷首先就点了南京板鸭、松鼠鳜鱼、盐水鸭这几道菜,然后汪青舫又加了几道菜和点心,我看实在是吃不完了,赶紧阻止了点菜,这才作罢。

这里上菜很快,首先上来的是南京板鸭,它用椭圆形的白色陶瓷盘盛放着,表皮呈淡黄色,光滑且富有光泽,在灯光下,泛着微微的油光,色泽均匀而自然 ,端进房间之前,外面有一个亚克力的罩子罩着,进到房间之后,才会打开罩子。打开罩子的一瞬间,一股浓郁的香味扑鼻而来,这种香味是多种香料混合的独特香气,包括八角、桂皮等传统香料的味道,还带有鸭肉本身的鲜美气息,两者相互交融,形成了一种独特而诱人的复合香味 。

汪芷荷率先给我撕了一只鸭腿过来,汪青舫看着我,笑着让我先吃,我却感到特别尴尬。不过闻着香味,我还是忍不住咬上一口,肉质紧实而不柴,有嚼劲但又不会过于坚韧。咸味适中,不会过咸,能够恰到好处地突出鸭肉的鲜美。越嚼越香,鸭肉的香味在口中慢慢散开。这才让我想起汪芷荷说的,这是必点菜之一,自然有它的特别之处,于是我就联想到我们自己做的那几种特色糕点一样。

接下来是松鼠鳜鱼,看到它,我才知道这道菜为什么这么起名字,因为它外形美观,色泽鲜艳。厨师会把鳜鱼鱼肉炸至金黄酥脆,如同松鼠的毛色一般金黄灿烂,再在上面浇淋红亮透明的糖醋汁,仿佛给整道菜披上了一层绚丽的外衣,在灯光下闪烁着诱人的光泽 。一端上桌,一股酸甜的香气便扑鼻而来。这种香气中既有糖醋汁独特的甜酸味,又有油炸后鱼身上的焦香味,两种香味混合在一起,两种香气互相缠绕渗透,最后便不断刺激嗅觉,让人迫不及待地想要品尝一口 。

我自己夹了一小块,放进嘴里,闭着眼睛感受了一下,对汪青舫说道:“外酥里嫩是松鼠鳜鱼最大的特点,外层的鱼肉经过炸制,变得金黄酥脆,咬下去发出“嘎吱”的声响,而内部的鱼肉却鲜嫩多汁,入口即化,酸甜的酱汁充分渗透到鱼肉中,口感层次丰富,每一口都能感受到鱼肉的细腻和酱汁的浓郁 。”

第三道菜是盐水鸭,它的皮肤呈黄白色,色泽均匀,表面略带一些光泽,看起来清新自然,脂肪部分则呈现出白色或半透明状,与鸭肉的淡黄色相间,形成了一种简洁而诱人的色彩搭配。靠近闻一闻,能闻到一股淡淡的盐香和卤香。盐分的适度使用使鸭子散发出一种独特的咸香味道,而卤制的香料如八角、花椒等则为其增添了丰富的层次感,这种香气并不浓烈刺鼻,而是温和而持久,萦绕在鼻尖,勾起人们的食欲 。

我同样的率先夹了一块放进嘴里,只感觉盐水鸭的肉质鲜嫩多汁,口感醇厚。鸭肉经过长时间的腌制和卤煮,变得十分入味,咸味适中,既保留了鸭子原本的鲜美滋味,又融入了卤水的香味。吃起来口感滑嫩,不柴不腻,无论是直接食用还是搭配其他食物,都能让人感受到其独特的美味 。

我把这几道招牌菜全部品尝一遍以后,就把它们的特点一一说出来给汪青舫,听完我的分析和描述,他不停的点头,然后说:“远山,我们如果每个人出来吃饭,都像你一样分析和研究,那么我们糕点的品项和做法一定还会有更大的提升空间,我也连连点头称是,正准备把我刚想到的糕点新的思路分享给他,就听到我们包房的房门被人一脚从外面踢开了。

“谁他妈不开眼的,今天坐了老子的包房,赶紧给老子滚出来。”一道嚣张的声音传了进来。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