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飰,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且说周婳来到山上,亦是凄凉,黄山上硝烟漫漫,尘土飞扬,断壁残垣上还有乌鹊的嘈杂声,没走几步就有晋军的尸首,料想也是从晋军偷跑出来劫掠黄山的,看着疮口也是枪伤,应是刘皞杀的。
想到此处,周婳加紧脚步,跑遍黄山,终在黄山大堂阶上寻到刘皞正在给自己的胳膊包扎,因只能用一只手,不得不用牙咬着布条,周婳见了又是滑稽又是痛心,轻声道:“我来帮你吧……”
刘皞听到声音后,似乎孩童一般喜极而泣,终得宣泄,抱住周婳,少顷又叹息道:“你不该回来的……”
周婳扶着刘皞走到阶前坐下,轻轻的给刘皞包扎道:“我说过的,要和大王你同生共死的。”
刘皞闻言,悲泣道:“我连黄山众头领都保不住,还算什么大王啊……”
周婳捧起刘皞的脸道:“可是,你保住了我啊……”
刘皞与周婳携手走遍黄山各处,来到了逸女亭内,下了最后一盘棋。傍晚,刘皞取出了一坛酒,递给周婳道:“我把黄山上下都遣散了,值钱的东西都让他们拿走了,就剩这一坛酒了。”
周婳道:“遣散了好,以免成为晋军的刀下鬼。”二人举起杯盏畅饮了一番。
直到深夜,听闻悉悉索索的声音,惊醒了二人,披衣起身,却是焦彝领着百十人冲进黄山大堂,意欲杀了刘皞夺功,二人挥舞军器抵抗,勇猛异常,期间刘皞为护周婳身中一刀,周婳大怒,挥剑斩杀焦彝,其部下溃逃。
周婳扶着刘皞靠在柱子上坐下,谈论着往事种种,时而欢笑,时而悲泣,过往有如辘轳翻车般在二人脑海中闪过,不多时,刘皞气息越来越弱,进入了梦乡。
梦里是个田园乡村,有小桥流水,有欢声笑语,却见丁奉与陆抗坐在石凳上谈笑风生,二人见到刘皞呆立在那里,丁奉笑道:”皞儿,你受苦了……“
刘皞哇的一声哭了出来,扑到了两个大司马的怀里,二人摸着刘皞的头,听着刘皞宣泄,刘皞大悲道:”我尽力了……“
周婳见刘皞睡了,便不再作声,也缓缓睡去了。
翌日,天微微见明,周婳从朦胧中醒来,揉了揉双眸,却见刘皞脸上有两处泪痕,轻轻地推了推刘皞,叫了两声“大王”,奈何没有回应,伸手试了试刘皞鼻息,知是故去了。后有诗赞刘皞:
“江东俊彦展雄韬,人若龙驹马似骁。
广纳贤良诚蜀故,檀溪跃马志才高。
北征船舫鱼虾戏,南下舳舻浪底摇。
四渡征尘豪气朔,护伊枪断意难消。”
周婳忍泣不敢高声,她知晓杜预会随时领兵马上山,便搀起刘皞,背着他一步一踉跄的不入黄山大堂,把他安置在主位上,自己整理了衣裳,简易的拭了拭容貌,理了理头发,跪在堂下,行了九叩之礼,这是古代帝王所享受的礼仪。
正在此时,杜预领兵缓缓摸索上山,依旧本着招降意愿,辗转来到堂前,碰巧见了周婳拜叩刘皞,猛然间金光四溢飞出几条龙来,再见大堂宛若皇宫一般,殿内跪着二十四位头领,上面刘皞声若洪钟,厉声斥道:“杜元凯,安敢来此!”
周婳拜罢,一切恢复如初,听到杜预领着兵马来到堂门口,此时忽的恍然大悟。当初曾有方士卜卦得了一句谶言:“封山建木,英雄覆土。予君一言,页页肺腑。”原来前一句各取最后一字是木和土,合起来是个“杜”字;后一句各取第一个字予和页,合起来是个“预”字,这两个字一合就是“杜预”。
周婳摇了摇头,苦笑道:“军师啊军师,原来当时我问你你不说,你早就看出来了。”
然后起身来至堂门口,杜预的部曲见杜预呆立在那里,便轻声叫他,杜预猛然惊觉,原来都是幻象。见周婳走出堂门,杜预道:“江东已灭,二位早降吧。”
周婳摇了摇头道:“想必我家大王是不会同意的。”
杜预道:“那可否让我与你家大王说几句话?”
周婳道:“大将军有何良言,在下可以转告。”
杜预道:“请代在下转告,黄山大王年少英姿,鸿鹄之志,实乃不可多得的帅才,惜晋帝不能得,吴皇又不识,实是憾也,若有来世愿能生在司马家。”
周婳点了点头道:“大王也有言让我让我转告足下,愿将军入吴土后,不可擅杀良民、不可掠夺民财、不可欺压民女,否则我等化厉鬼也不饶你。”
杜预躬身道:“元凯谨记。”
周婳转身步入堂内,杜预本也想跟着进去,却未想身体丝毫动弹不得,却见周婳眼含热泪跪在堂下,道:“愿周婳能在九泉之下还可再侍奉大王。”说罢,抽出腰间长剑,饮剑自尽。
杜预叹息道:“江东有如此多的忠义之士,可恨吴皇不得善用。”后有诗赞周婳:
“貌若貂蝉西子颜,玲珑心暖剑霜寒。
纵横虎豹皆痴醉,宴罢娇姿舞影残。
心纳五湖知世理,身含六艺蕴淑贤。
愿将胭脂凝成血,九拜辞君再续缘。
杜预手下见此情景,纷纷涌入堂内,欲砍下刘皞、周婳头颅邀功,被杜预呵退,要保留忠义之士尸首,便把此事上报晋帝,赐以王侯之礼下葬。
正在此时,有士卒带了一对母子前来,其子约莫四五岁的年纪,杜预见了,道:”我认得你,项蕊是吧,这孩子是……“
项蕊道:”这孩子是黄山头领俞赫之子,名叫俞春。“
杜预部曲听了,请求杜预处死二人,项蕊抱住俞春,瞪了这些人一眼,杜预道:”对手无寸铁的母子妄加刀兵,非君子所为。“而后让他们拜祭了刘皞周婳后,离去。
俞赫之子俞春长大后得知了这些事迹,便应召跟随刘渊反晋,刘渊去世后,跟随刘曜,刘曜覆灭后投降石勒,石勒去世后,石虎夺位,陷入父子乱局中被杀,此皆为后话。
而后杜预登上黄山顶端,环视了这如画般的胜景,千山万壑,雄伟壮丽,连连惊叹,而后叹息道:”真美呀,羊太傅生前总想登山览景,惜哉无此良缘。“
再说晋廷得着好音,群臣入贺,捧觞上寿。晋帝执爵流涕道:“这是羊太傅的功劳呢!”
惟骠骑将军——孙秀,乃吴大帝孙权侄孙,前为吴镇守夏口,因吴皇见疑,惧罪投晋,得列显官,他却未曾与贺,且向南垂涕道:“先人创业,何等辛勤,今后主不道,把江南轻弃,悠悠苍天,伤如之何?”此前甘心降敌,此后却来如此言语,亦非善人。
吴皇以王濬为首功,拟下诏褒赏,忽接到王浑表文,内称王濬违诏擅命,不受自己节度,应照例论罪。晋帝未以为然,举表出示群臣。群臣多趋炎附势,依附王浑,请用槛车征王濬入朝。晋帝不纳,但下书指责王濬,说他“不从王浑命令,有违诏旨,功虽可嘉,道终未尽”等语。晋帝还算英明,最终未徇私众议。
原来王浑听闻王濬入吴都后,方才率兵渡江,自思功落人后,很是愧忿,意欲率兵攻浚。王濬部下参军——何攀,料王浑必来争功,因劝王濬送吴皇与王浑。王浑得了吴皇后,虽勒兵罢攻,尚未解忿,乃上表王濬罪状,王濬既奉到朝廷责言,只得上书自讼,略云:
“臣前受诏书,谓:‘军人乘胜,猛气益壮,便当顺流长骛,直造秣陵。’奉命以后,即便东下。途次复被诏书谓:‘太尉贾充,总统诸方,自镇东大将军伷及浑濬彬等,皆受充节度。’无令臣别受浑节度之文。及臣至三山,见浑军在北岸,遗书与臣,但云暂来过议,亦不语‘臣当受节度’之意。臣水军风发,乘势造贼,行有次第,不便于长流之中,回船过浑,令首尾断绝。既而伪主孙皓,遣使归命,臣即报浑书,并录皓降笺,具以示浑,使速会师石头。臣军以日中至秣陵,暮乃得浑所下当受节度之符,欲令臣还围石头,备皓越逸。臣以为皓已出降,无待空围,故驰入吴都,封库待命。今诏旨谓臣忽弃明制,专擅自由,伏读以下,不胜战栗。臣受国恩,任重事大,常恐托付不效,辜负圣明,用敢投身死地,转战万里,凭赖威灵,幸而能济。臣以十五日至秣陵,而诏书于十二日发洛阳,其间悬阔,不相赴接,则臣之罪责,宜蒙察恕。假令孙皓犹有螳螂举斧之势,而臣轻军单入,有所亏丧,罪之可也。臣所统八万余人,乘胜席卷,皓以众叛亲离,无复羽翼,匹夫独立,不能庇其妻子,雀鼠贪生,苟乞一活耳。而江北诸军,不知其虚实,不早缚取,自为小误。臣至便得,更见怨恚,并云守贼百日,而令他人得之,言语噂沓,不可听闻。案春秋之义,大夫出疆,有利专之,臣虽愚蠢,以为事君之道,唯当竭力尽忠,奋不顾身,苟利社稷,死生以之。若其顾护嫌疑,以避咎责,此是人臣不忠之利,实非明主社稷之福也。夫佞邪害国,自古已然,故无极破楚,宰嚭灭吴,及至石显倾乱汉朝,皆载在典籍,为世所戒。昔乐毅伐齐,下城七十,而卒被谗间,脱身出奔。乐羊战国时魏人。既返,谤书盈箧,况臣疏顽,安能免谗慝之口?所望全其首领者,实赖陛下圣哲钦明,使浸润之谮,不得行焉。然臣孤根独立,久弃遐外,交游断绝,而结恨强宗,取怨豪族,以累卵之身,处雷霆之冲,茧栗之质,当豺狼之路,易见吞噬,难抗唇齿。夫犯上干主,罪犹可救。乖忤贵臣,祸常不测。故朱云折槛,婴逆鳞之怒,望之周堪,违忤石显,虽阖朝嗟叹,而死不旋踵,俱见汉史。此臣之所大怖也。今王浑表奏陷臣,其支党姻族,又皆根据磐牙,并处世位,闻遣人在洛中,专共交构,盗言孔甘,疑惑亲听。臣无曾参之贤,而罹三至之谤,敢不悚栗。本年平吴,诚为大庆,于臣之身,独受咎累,恶直丑正,实繁有徒。欲构南箕,成此贝锦。但当陛下圣明之世,而令济济之朝,有谗邪之人,亏穆穆之风,损皇代之美,是实由臣疏顽,使至于此。拜表流汗,言不识次,伏乞陛下矜鉴!”
晋帝得书后,也知王濬为王浑所忌,不免有诬罔构陷之情,便下诏各军,班师回朝,待亲讯功过,核定赏罚。王浑既得吴皇,乃与琅琊王——司马伷会师,送吴皇入洛阳,吴皇至都门,泥首面缚。由朝旨遣使释免,给吴皇衣服车乘,赐爵名为归命侯,拜孙氏子弟为郎。所有东吴旧臣,量才擢叙。
从前王濬东下,吴城戍将,望风归降,惟建平太守——吾彦,固城自守,及吴皇被俘,方才投诚。晋帝调其为金城太守。
至于诸葛靓,其姐为琅琊王妃,诸葛靓自板桥败后,即逃入姐姐家,晋帝素与诸葛靓相识,亲往搜寻。诸葛靓复避匿厕中,被晋帝左右牵出,跪拜流涕道:“臣不能漆身毁面,使得复见圣颜,不胜惭愧。”
晋帝几番宽慰,欲赐其为侍中。诸葛靓固辞不受,情愿放归乡里。晋帝不得已依议,听他自去,终身起坐,不向晋廷,后幸善终。
晋帝复颁诏大赦,改元太康。会值诸将陆续还都,因临轩召集,并引见归命侯,赐令侍坐,对其说道:“朕设此座待卿,已好几年了。”
归命侯亦指着座道:“臣在南方,亦设此座以待陛下。”
此时贾充已回朝复命,当时在侧,向归命侯冷笑道:“听闻君在南方,凿人目,剥人面,此刑施于何人?”
归命侯答说道:“人臣有敢为弑逆,及奸邪不忠,方加此刑。”贾充听了此言,深知自取其辱,不由的默然甚愧,低头不语。
王浑王濬,相继入朝,彼此尚争功不已。晋帝命廷尉——刘颂,叙次战绩。刘颂不免偏袒王浑,列王浑为首功,王濬为次功。晋帝因刘颂徇私,贬为京兆太守。怎奈王浑私党,充斥朝廷,因王浑之子王济娶了文皇之女,气焰逼人,大家都为王浑帮护,累得晋帝不便专制,也只好委曲求全,乃增王浑食邑八千户,进爵为公。
授王濬为辅国大将军,与杜预王戎等一并封县侯。其余诸将,各有赏赐。遣使祭告羊祜庙,封羊祜夫人夏侯氏为万岁乡君,食邑五千户。
自此三国归于晋帝,为一统之基矣。此所谓“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一番统一事迹,至此结局。后人有古风一篇,以叙其事:
“三十六峰刺天青,云海浮沉玉殿明。
石髓千年化龙剑,松涛万壑隐雷鸣。
悬栈凿冰星作伴,群英欢笑枕戈行。
忽逢司马甘霖至,霞光一展破棘荆。
铜鼓震摇千涧雪,金罍泼碎九天星。
红袖裂帛缠战甲,墨发飞霜舞吴绫。
戈矛直指寿春月,战旗烧赤弋阳城。
角声催渡长江水,铁甲连山夜鏖兵。
败血浸袍骨犹立,残阳坠铠目未瞑。
回山更种桃李阵,春风过处物华生。
独倚江楼思逸女,垂竿叟钓潭底鲸。
棋枰敲落忘忧子,石灶蒸腾太乙精。
怎奈寒鸦惊蔽日,玄甲压山山欲倾!
矢雨穿云裂帛幕,炬石霹雳彻霄惊。
刀卷悬瀑血凝涧,旗折孤崖骨垒茔。
断刃尚悬晋盔裂,黄沙漫卷山岬腥。
天都雾散鼓角寂,铁锁沉江寒月生。
犹闻子夜白纻曲,空对震泽碧波平。
愿化春泥沃菽麦,甘随夜雨润荒町。
来年若见炊烟密,万点渔火曜金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