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我,生活在一个非常贫困的年代,那个时代家里没有收音机,就更别提电视了……唯一能看的就是图文并茂的连环画啦。其实我们那时都叫“小画书”,每一页都是上图下字,图画精美形
在我儿时味蕾中,总是念想南大街上的“三横子茶馆”,茶馆里的那些陈年往事和弥漫着的那一碗人间烟火,一直沉淀在记忆中,总让我时时反顾。王三娘,一张笑脸迎客,一声亲热招呼,俨然
那时候,每当夜晚,左邻右舍的大大小小孩子们,拥挤在王爷爷家那间十几平方米阴暗的屋子里,有时候屋子里坐不下,门也关不住,都凑在门口黑压压一片,都在静静地听王老爷爷讲隋唐演义
母亲会烧鱼,尤其会烧小杂鱼。煎的时候,母亲不再动铲子,等到杂鱼微微变色,受热一面变黄,再用铲子小心翻动鱼的两面。有了亲历烧鱼的过程,我终于领悟到:“烹小鲜”讲究火候的拿捏
清乾隆时期,升仙荡一时兴建起三座名园,即李鱓的“浮沤山馆”、郑板桥的“拥绿园”和王国栋的“秋吟阁”。三位名士比邻而居,意趣相投,时常诗酒唱和,围炉夜话,“赋诗作画,日与诸
南宋宝庆元年(1225年),时任兴化知县的陈垓在范仲淹所建学宫文庙大殿东侧建成范文正公祠(今南城外城南小学西北处)“为屋三楹”。该祠比建于南宋咸淳十年的范仲淹家乡苏州范公祠早
犹忆儿时喝喜酒,迎新娘,闹洞房、吃锅巴的嬉戏情景,那也是美好的……
古城兴化沧浪河畔处处是美景,最美是南公园。早在100多年以前,小南门城外沧浪河畔曾有一座极具江南情调的仿古园林——南公园,人们至今还津津乐道的,是南公园昔日如诗如画的迷人美景
小时候,只记得那时喝酒要打,不像现在整瓶整箱买。喝酒的是大人,可打酒的多是半大孩子。舒家大巷内,我和邻居陈大个、小喜子是经常被家里大人差去南大街杂货店内去打酒的三个孩子。
古亭、旧园、宫祠、老庙,是构成古城兴化沧浪文化的重要历史元素。兴化知县范仲淹奉宋仁宗诏令,在沧浪河西岸创建一座宏大的祭祀我国春秋时期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和儒教创始人孔子的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