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巴伦台的感情,要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 1986年军校毕业,怀揣着“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质朴理想,21岁的我背起行囊,踌躇满志地从山城重庆来到新疆天山深处
在穿越天山的古道中,有一条峡谷孔道一直沿用至今,它就是甘沟。
在新疆天山中段、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静县北部山区,有一座被群山怀抱的山谷小镇——和静县巴伦台镇。
高中毕业后,怀揣着对一身戎装的向往和未来的期望,我从家乡河南省光山县应征入伍。
家乡人说话,不仅方言俚语多,而且语速也快,不熟悉我老家人语言的外地人,可能会云里雾里、听不出个所以然。
记忆中的豫南光山县老家农村,进了腊月门,天天有年味。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且末县老兵治沙队脱下戎装治沙海 植绿固沙惠民生
在乡下的童年和少年,逮鱼似乎是我们这些乡下孩子不可或缺的生活趣事。
荧光,点亮了乡村夏夜的寂静,也照亮了我儿时的心灵,它给我带来过快乐,也给我带来过抚慰和温暖。
一晃几十年过去了,那些兵之初的生活,让我对沙湾有着故乡般的眷恋。那年重返沙湾之行,至今记忆犹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