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时代,遇到的所有老师中,小学老师是最亲切的形象,点点滴滴哪怕是“挨批评“的记忆也是美好的。
人名不仅仅是一个代号,也是身份、情感,甚至是归属的象征,地名也是。
人生旅途有各种沟沟坎坎、艰难险阻。在每次的跋涉中,要避免各种伤害,解决各种困难,排除各种干扰,完成既定目标。
2019年的劳动节,为解乡愁,老同学邀约几位姐妹陪我在老家聚会,午餐时吃到了一块生鱼片——
儿时常到排湖的校办农场去劳动,也去生产队的农田插秧、割稻,那时的排湖是一望无际地“累”;去年的暑假再走排湖,看到随时代变化的排湖,是美、诗和远方的隽永!
从学龄期到退休,一直来回于讲台上下的我,遇到了很多德艺双馨的好老师,他们坚守在平凡的岗位,默默无闻,却永驻我心里。
上世纪七十年代,粮食还不充足,种地全人工。每年的酷暑农民都要抢季节割早稻插晚秧——日夜双抢!
久居异乡,特别想念老家,乡音、地名,凡与老家有关的都喜欢,哪怕是调侃!
“积谷防忧、养儿防老”已不适应当今时代,“有钱能使鬼推磨”也成为过去时,如何面对衰老病残的自己呢?
中秋节是阖家团圆之时,但,不是每一个中秋节家人都能一起赏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