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我习惯于在暗处静静观察,对所有发光的事物报以深深的钦慕。这份独特的情感,源自对光的向往,也来自对黑暗中的明亮的珍视。
“昱言,你快点来吃饭了”,“你怎么吃这么点啊”,“除了肉,青菜也要吃,营养才全面”,女儿小时候总是要我们催着她吃饭,现在成年了,还是本性难移,相信许多家长都为此苦恼。
四月的雨,打得紫藤花纷飞,却滋润了与之有几分相似的禾雀花,在清明景和中盛放。 早就听说河东乡玄武岩地质公园是松溪最佳的禾雀花观赏之地,苦于不识路,今年沾了记者的光,才得以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端午节的习俗除了吃粽子,就是穿新衣裳,那是刚刚脱离饥饿的年代,吃粽子和穿新衣裳的喜悦,总是混杂在端午的浓浓空气中。父亲店里的橱子里就堆满了人们拿给父亲加
“凭谁踏破天险,助尔攀登高峰。志向务求克己,事成不以为功。”这是著名作家郭沫若对鞋的礼赞。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一双鞋子,带着我们到达世界的各个角落。
冯顺志先生的文化散文集《千年人文渊薮》于2014年5月出版,今年刚好是出版十周年。渊薮是聚集的意思。书名装帧文雅而精致,一看目录便知是人文历史散文集。十年来,我多次捧读这本外表
在安身立命、笃行本分之余,我更希望以史料为基础,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以鲜活的写法,用文学元素和散文笔法,将历史还原得清晰深刻、丰满圆润,力求做到真正的“好看历史”。
只有躺到床上,白月才知道自己有多累。全身的骨头都像散了架一样。床是坚硬的木板床,爸妈结婚时候的婚床,有二三十年的历史,油漆已经剥落,被时光打磨得光滑圆润,颜色也呈现晦暗的
罗菊妹睁开眼睛,发现天已经大光了,她好久没有这迟醒来过,她今年已经75岁了,从小到大她都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除非是生病动不了,她才会躺在床上等待日头爬上窗台,否则,天蒙蒙亮
19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农村虽然发生了不少变化,但物质生活还比较贫乏。本篇小说主人翁春芸,就是反映那个时代人们开始向往和追求美好生活的真是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