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张庆昌的头像

张庆昌

网站用户

小说
202005/07
分享
《修正无极》连载

第一十二章

塘口中学是一所国办中学。校长涂正坤热情地握住了郑博生的手:“你可是我们学校来的第一个本科生啊!卫局长签调令时还一再对我说,这个大学生本来是要留在县城第一中学的,可本人强烈要求回到家乡工作,风格高啊,你涂正坤可捡了个大便宜。”

郑博生淡淡一笑,未置可否。报到前他就知道眼前的这位涂校长和自己的大哥郑博全是同班同学,用他大哥的话说是拜把子兄弟。此外,还和他二哥郑博有沾亲带故。他来这所中学,一切都是他大哥事先安排好的。来前,他大哥对他拍着胸脯:“在市里我不敢打保票,要说在海滨县塘口这一亩三分地,你大哥是脚面水——平趟!到塘口中学好好干几年,我保证你当上副校长。”

郑博生自从在山海关偶遇刘紫茹后,像是放下了千斤重担,心理压力也得到了解脱。新婚燕尔,在回绝了叶楠楠为他找工作的同时,也就断了对叶楠楠的奢望。心情鬼使神差般渐渐好转起来,对一些事情也越想越开。加上他和许灵的关系正常后,两人男欢女爱,感情日笃,使他对自己未来的工作充满了足够的自信。但他对大哥却没有什么好感,这是他上小学时就留下的印记。

他上四年级时,教他们语文的是上山下乡女知识青年龙芳芳。龙芳芳上课时总面带微笑,白玉般的脸蛋上镶嵌着一对黑宝石般的大眼睛,在长长的眼睫毛配合下,闪动着智慧的色彩,让学生们充满着神奇的幻想。

学生们喜欢龙老师,喜欢上她的课,她教的语文成绩却特别好。

一位“右派”老教师听了龙芳芳的课,动情地握住她的手,悄悄夸赞道:“讲得真好,讲得真好!这要在从前,可以上示范课的。”

有一次,郑博生所在的班级帮生产队劳动。休息时,龙芳芳教学生一首儿歌——

弯弯的月亮小小的船,

小小的船儿两头尖。

我在小小的船上坐,

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清新的语句,优美的意境,一下子把学生们吸引住了。跟着龙老师的手势,学生们有节奏地高声朗诵着。

贫下中农代表走过来了:“龙老师,要让红色革命小将背《毛主席语录》,唱红色革命歌曲,你教这些,是在走资产阶级白专道路呢。”

“没那么严重!这首儿歌我小时候也学过,很适合小学生的。”还没等龙老师吱声,一个穿一身绿军装的英俊小伙走过来。

“既然郑连长这么说了,你们爱学就学吧。”贫下中农代表悻悻走开了。

英俊小伙叫郑博全,退伍不久就被塘口镇公社革命委员会任命为槐亲庄民兵连连长。

“你就是龙老师吧,你教的太好了,我听了后,仿佛又回到了童年。”郑博全主动伸出右手。

“我教得不好。”龙芳芳红着脸握了握对方的手。第一次接触,她很感激这位帮她解围的民兵连长。

“以后有机会多向龙老师请教。”郑博全说完向众人一挥手:“干活!”

第二天早上,郑博全叫住去上学的郑博生:“把这本书交给龙老师。”

“《艳阳天》!大哥,我先看看行吗?”郑博生在收音机里断断续续听过这部小说,在当时书籍匮乏的时代,能有一本书读,的确是一件很难得的事,尽管他识字不多。

“先给龙老师看,你要看,我这有小人书。”郑博全脸色严肃。

龙芳芳接过书,眼神闪出惊喜的光芒:“替我谢谢郑连长!他没说什么时候还?”

郑博生噘着嘴摇摇头。没捞到书看,他还生着大哥的气呢。

没过几天,郑博全又让郑博生给龙芳芳带去一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老师,我大哥怎么把好书都送给你看啊?”渴望读书的心理,让郑博生有些眼馋和不解。

龙芳芳脸一红:“这些书只有大人才能看懂。”

“我也能看懂的,老师!”好奇心加争强好胜心理,更加激起郑博生对读书的渴望。

“现在不行,你先把课本学好!长大了再读这些书。”龙芳芳语气坚决。

一天放学,龙芳芳留下郑博生,把一本用牛皮纸包着的书交给他:“给你大哥,还有,里面有一封信,小心别弄丢了。”

半路上,郑博生见四下无人,偷偷打开包书皮,书名是《海岛女民兵》,书的中央夹着一封叠成燕子形的信,好奇心驱使他打开那封信──郑连长:

谢谢你送来的书,我们知青都喜欢读,书以后再送还,我们都希望能读到更多的革命书籍,欢迎到知青点做客。

致无产阶级革命敬礼

龙芳芳

1975年6月10日

郑博全看过信,脸上泛起红光:“博生,以后你就是大哥和龙老师的通讯员啦。记住,没有大哥的话,这些事情不能对外人讲。”

偷看老师的信,郑博生还有些担心呢,见大哥没有察觉,一块石头落了地,鸡吃米似的连连点头。

一个明月东升的晚上,郑博全告诉郑博生:“到知青点叫一下龙老师,就说我在民兵连部等她。”

听郑博全要找,龙芳芳用牛皮纸把《艳阳天》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包好:“我正要把书还给郑连长呢,顺便再借几本。”

郑博全把龙芳芳让进连部,转头叮嘱郑博生:“你在门口看着点,有人来就假装咳嗽一声。”

在电影里郑博生看过儿童团员站岗放哨的镜头,而现在都解放了,又不是打鬼子,不就是几本书吗,大哥搞得这么神秘干嘛?他极不情愿地坐在民兵连部门口的门墩儿上,无聊地看着天上的月亮。

工夫不大,郑博全送龙芳芳走出来,龙芳芳手里拿着一个红布包。“布包里面一定是书。”郑博生猜想。

“博生啊,替我送送龙老师,你大哥还有点别的事。”郑博全一面关门,一面向龙芳芳摆摆手。

路上,龙芳芳把布包捂在胸口,难掩内心的喜悦:“郑连长真是神通广大,连这样的书都能淘换到(找到的意思)。”

“老师,是什么书呀?”郑博生第一次看见龙老师走起路来像他们小孩子一样有时连蹦带跳,高兴得不得了,像捡了个金元宝似的,不禁更加好奇。

“哦……”龙芳芳感觉自己说走了嘴,忙岔开话头:“知青点就到了,你也快回家吧,路上走路稳当点,别连蹦带跳的,小心摔着。”

“今个儿连老师自己走路都连蹦带跳的,还好意思嘱咐我!哼,要是我带大黄狗出来,还敢到开洼(田野)去玩哪。”郑博生心里这么想着,那个红布包却总在他眼前闪亮。

明月高悬,照得大地如同白昼。手拿电筒的龙芳芳悄悄躲在知青点的房顶上贪婪地读着手抄本《第二次握手》,开始,连龙芳芳自己都感到好笑,一个大姑娘家为了读书会深更半夜爬梯子上房。龙芳芳暗暗解嘲自己:古人萤囊下读书、凿壁偷光读书,其勤奋劲儿也不过如此吧!何况郑博全把书交给她时,一再叮嘱不许让别人知道,她怎么能大白天读这本书呢?

当郑博全把《第二次握手》手抄本完整地交到她手上时,她的胸口抑制不住地“突突”地跳,真有如获至宝的感觉。虽然郑博全是复员军人,民兵连长,共产党员,根红苗正,但从他对自己讨好的话语和眼神中,龙芳芳很快打消了所有顾虑。对于自己的美貌,她充满了自信,这是取悦和征服男人的制胜法宝。在爱情方面,少女的心是最细腻最敏感的,龙芳芳隐约感觉到郑博全正在追求自己。有一种信息清楚表明:在那么多女知青中,郑博全为什么单单把书借给她?甚至包括禁书,这分明不把她当成外人。

读着小说中苏冠兰丁洁琼的爱情细节,龙芳芳似乎猜透了郑博全的某种暗示。对于郑博全,龙芳芳也充满好感:小伙精明能干,能说会道,很有发展前途。自己如果真的扎根农村,嫁给郑博全可能是最好的选择。毛主席的话又在她耳边响起:“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一种神圣感和使命感从心田油然升起,龙芳芳幸福地笑了。

月亮渐渐西沉,几声夜鸟叫惹得刚停息片刻的风又在树叶间“沙沙”作响。

一次劳动间隙,郑博全把龙芳芳叫到一边:“龙老师,书看完了吗?”

“其他几本看得差不多了,那一本才看了一点儿。”其实,《第二次握手》她都读了二遍了,但她真舍不得这么快就还,她还想读第三遍。

“没给别人看吧?”郑博全盯住了龙芳芳的眼睛。

“郑连长不相信人哪!”龙芳芳面沉似水。

“哪里哪里,看那本书是有风险的,我一直担着心呢,希望你理解。”见龙芳芳有点不高兴,郑博全赶紧赔笑。

“郑连长从哪搞到的?”龙芳芳本打算抽时间抄下一本,没想到郑博全追这么紧。

“这个你就别问了,反正我有办法。”郑博全当然不能告诉龙芳芳是一个战友偷偷送给他的,故意卖了个关子。

“郑连长,你也知道我们知青的文化活动开展得不多,希望多借给我们一些书看看。”这是不争的事实,尤其自己手里有这么好的书却不能给其他知青密友看,这让龙芳芳心里很不好受,就趁这个机会,言辞恳切地向郑博全求情。

“一定,一定!该尽力的我肯定帮忙。这样吧,我找个借口给你放半天假,你抓紧时间把书看完,晚上你到我老婶家把书还给我。我也正好和龙老师探讨一下书里的内容呢。”郑博全盯住龙芳芳的眼睛,渐渐往“正题”上引。

“这有什么好探讨的,报纸上广播里不早就批判过了吗?”龙芳芳被郑博全看得有点不好意思,红着脸低下头。

“报纸上广播里是给这本书定了性,但也允许革命青年带着批判的眼光当成反面教材看看这本书嘛。当然啦,保密也很重要,能不让外人知道的最好不让知道。”郑博全有意把外人两个字咬得特别重,那意思就是他没把龙芳芳当外人。

“既然郑连长有这个兴趣,就这么办吧。”龙芳芳听出了了郑博全的弦外之音,既然你有情我也有意,这层窗户纸早晚得捅破,而且,她也正好利用这半天的时间抄《第二次握手》呢。

“就这么定了,晚上我让博生去叫你。”郑博全心中一阵狂喜。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