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柿叶之红的头像

柿叶之红

网站用户

小说
202501/03
分享
《流放地(上)》连载

第一十三章 高坞镇窑的头等大事

“你们爷爷一字不识,可你们知道大家为什么叫他海水先生吗?”这话,干乌塘对他们兄弟说了不下八百回了。可以这样说,干德旺就是听着这话长到六岁的,恐怕大黄狗的耳朵也听出茧子了。

“什么叫白手起家?你爷爷才是白手起家。当年,他十九岁来到这里,孤零零一个人,全身上下什么都没有,只有身上穿的一条短裤,一穷二白。可你们看看现在,看看这个村子,看看这么大的厂,看看我们家的人丁……”乌塘仰起脖子,骄傲地抽一窝烟,然后“噗”一声射在地上,砸出得意的一声响。

可是,海水却已经成了碎片,经常在乌塘的嘴里吐出来。

干德旺更喜欢姜家窑厂的宴席。在他六岁小孩的眼里,那个宴席就是高坞镇窑每年的头等大事。

又是深秋的一天,天气已经不那么热,在窑厂的房子里面,显得不那么繁忙了。从早晨在家里喝稀饭的时候开始,德旺便急切地盼着时间能撒开大步跑起来,把中午的欢乐时光快马加鞭地送来。可是,时光的脾气却总有些执拗,当你想要它快的时候,它偏一定慢条斯理,像一堆湿漉漉的柴火,光冒烟,不起火,让人干着急。

“来富,你去看看现在猪肉已经下锅了没有?”他和来富、来贵、来荣在窑埂上玩跳房子,心里一直挂意着姜家屋内的事。来富跑到门口瞅一眼,被姜尚福给赶了出来。

“来荣,看你口水都流出来了,我赌你一定不敢去屋里面。”他们玩骑大马,德旺便逗来荣。来荣没扛住,溜进去一圈,灰着脸被骂出来。

后来,他们推着铁圈满窑埂跑,来贵不小心把铁圈扔进了屋,忙不迭地追进屋去,心花怒放地出来,说:“姜厂长已经在烧火了。”

接着,姜厂长家的烟囱冒出了烟,接着,一阵一阵奇异的香气生出来,证明了姜尚福的屋子是破的,拦挡不住满屋的香气溢出,直冲几个小鬼毛的狗鼻子。于是,这几个小鬼毛心花怒放起来,之后一直魂不守舍了,后来变得呆呆的,变成了一只一只馋猫。那一阵一阵飘荡的肉香、油香,像挠心的爪子,挠得这些馋猫都心痒痒,很难受。

姜家窑厂一早已经摆上了桌子,侧边开了一个门,连通姜尚福的屋。这一刻,那门是关着的,不让人进出。

高坞镇窑的窑厂数姜家的最宽敞明亮了。姜家窑厂黄灿灿的人字榀光洁亮丽,一尘不染,盖在榀子上面的新瓦也锃光发亮,怎么看怎么舒服。长溜溜干净的三直空间,里面竖了四根大的杉木柱子,好像要比别家窑厂粗一倍,而且更加光洁亮丽,杉木香也比别家的好闻。里面空间很大,最里靠墙处堆了两路货坯,空场处摆了六张桌子和好多登子,也在焦急地等着人来。慢慢地,有人来了,陆陆续续坐到桌子前面聊天,窑厂里开始喧闹起来。后来,人来得越来越多,渐渐地坐满了,屋子并不显得拥挤,但屋子里喧嚣起来的声音,却真真地把屋子里的光和空气都挤扁了,膨胀了,几乎要把新盖的屋顶给掀翻了去。后来,屋子里坐不下,来人就坐到屋子外面。

窑厂外面,还摆着三四张桌子。人坐久了,要脱衣服。旁边一棵硕大的梨子树和柿子树,叶子虽已变黄了,变红了,但还挂在树上。所以,有人把桌子往树阴底下移动。

整个窑村的人都来了,大大小小的,有一个来一个。在这一天里,从高坞镇窑嫁出去的女儿,也带着女婿和孩子回来,高高兴兴地坐进姜厂窑厂。座中还有窑厂挑土踏泥的董发达,学徒董武旺,厂长姜尚福干儿子兼学徒金祥兴,还有德旺最喜欢的大陈师傅。有一张桌子还空着,有人说那是给大队和生产队干部留的。桌子上已经摆了碗和筷,还有每桌一壶的米酒。墙根底下放着几只酒瓶。大人们坐在桌子前,高一声低一句地开玩笑。“为了这一天,我们要等一整年。”金炳荣代表大家说出心情,大家便都说了一些吉祥喜庆的话,但小鬼们听不懂这些,也不管这些,早已经桌上桌下到处跑,像水缸里按不住的瓠瓜瓢子,乱窜。

“小鬼毛别乱跑,可别叫吴校长抓住了。” 姜尚福的女儿姜玉仙拉了一下来富的袖子,被他一把挣开了,她哈哈笑,“今天吴哲西校长要来抓人去读书的。”

来富回头瞪他一眼,冲她狠狠诅咒说:“抓你去嫁一个癞痢头。”

德旺刚想追着来富去厨房旁边看,结果看到吴哲西校长正和谢书记从窑埂上走来,他便乖乖地又坐下。姜尚福跑过去迎接,接着便宣布开席。

“开张咯。”姜尚福一声喊。

那门里接连走出几个笑脸绽开的女人,手里都端着托板走过来,板上托着六碗各色美食,在望眼欲穿的眼睛当中穿行。

德旺心里美极了,他喜欢这一天桌子上面的色香味,更喜欢这样热闹的气氛,喜欢这种喜庆。他一边享受着这种喜乐,一边拿眼扫视全场的人。所有的人他几乎都认识,就连陶器厂外的人,也都脸熟。高唱毛主席恩情比海深的大队支书谢良材,大人们都怕他,但德旺觉得谢支书对他们小孩倒很亲切,有一次还给了他一颗什么糖果吃,甜得很。其他两名大队干部中,一个长年拎着一只黑皮包,德旺经常猜想那里面装了什么,另一个常坐在大队部里面打算盘,有一回在窑厂,他拿了一张蓝色的油纸给德旺划着玩。

德旺很喜欢坐在乌塘旁边的大陈师傅,有一个原因是这个人很神秘。他不知道这个人来自哪里,总是突然出现,又突然失踪,什么时候又会突然出现了。还有一个原因,是这个人有一门神奇的手艺,就是转车拉坯,而这门手艺没哪个村里人能学得会。德旺喜欢看他干活,看他轻轻松松就能把一个瓶啦罐啦拉出来,他能看得口水流满衣服。可奇怪的的,他轻轻松松的活,别人一上手,那泥准歪转开去,被甩到边上去了。德旺暗地里不相信,等大陈师傅消失的时候,他偷偷地去试拉过好几回,一回比一回失望。

乌塘呵呵笑。“那是人家的吃饭本领呢,哪是随便就能让人偷学到的?”

德旺喜欢大陈师傅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大陈师傅是轮饭的。大陈师傅轮到他们家的时候,德旺就可以在早晨吃上香喷喷的米饭,而不是稀饭,而且还可以吃到酱油豆腐干,中饭可以吃一小块咸鸭蛋,里面的蛋黄是香甜的。

“你们这些婆娘们,别光顾着背后偷吃了!先把事情做圆满咯!”姜尚福站在厨房门口的位置,大着嗓门嚷。

一整天里,姜尚福是吃得喝得最少,但喜气盛得最满的一个人。整整一天,他手握一把长勺子,像将军一样威风凛凛。在他的比划吆喝之下,全村的女人团团转着。他的老婆桂梅是唯一一个不用团团转着的一个,她是被谢良材钦点的高坞镇第一把锅铲,这一天,她只需守好锅台就可以,旁边一帮人全是她的下手。平常难得一展才艺,今天得这个大好机会,她手里的锅铲也会唱歌。她把十八般武艺全用进了大锅的红烧肉,那红烧肉就特别香味淳厚,色泽丰润,却一点不油腻。姜尚福舀起大勺的肉块,高声叫嚷起来:“吃一大碗也不油腻的红烧肉来了,吃完了,碗要留下来。”大家哈哈大笑。姜尚福满面红光,油腻腻的手摸一摸这个小孩的头,捏一捏那个小孩的脸,顺手就给小孩的碗里加上几块肉块,勺上半勺的肉汤。

德旺最喜欢滑肉和滑肉的汤。那个滑肉吃在嘴里,又香又滑又嫩又酸酸爽爽的味道早钻进了身体的每一个地方。姜尚福知道小孩们馋,便特地给小孩们多盛一点那汤。忙碌中,他会轻轻地问他们:“油壶分油,有谁分出来了?分出来的有奖励!”那天中午,德旺被允许喝了一大碗米酒,结果一个下午满脸通红,被大家笑话了半年。

德旺在醉眼里,那一天姜尚福的那个样子,让他特别羡慕,特别佩服。

德旺知道,这一天的宴席吃过,第二天便要开始装窑了,姜尚福将军要指挥一场决战。

吃完饭回家,乌塘趁着酒劲,又问他们:“你们知道人们为什么称你们爷爷叫先生吗?”

德旺知道,爷爷海水武功了得。“你们爷爷可不像你们这么懒,每天天不亮就起来挑泥的。那时,一切都自己做,雇不起人啊。”乌塘说,海水起床的时候,乌塘必须跟着起床,当时他才九岁,就要跟着他到葫芦塘去挑窑泥。出门的时候,天还没亮,又黑又冷,走到田堘上,乌塘是很害怕的,瑟瑟发抖,不敢开步走路。海水就一路跟他讲话,告诉他没什么可怕的,说害怕是偷懒,骂他是找借口。

“他还在说着没什么可怕的话,水塘里响起来一点奇怪的响声。我说有水鬼,他又骂我死懒。他骂我的话还没传进我耳朵呢,人已经扔了手里的挑子,箭一样飞了出去。我还没反应过来,一条两斤重的大鲢鱼已经被他一巴掌泼到了田里。”

德旺在脑子里还原那个场景:那一个箭步,怕要有半丘田的距离,还要跳到水塘里去,再出手泼水,一整套动作完成,时间不过一瞬间。海水的功夫真这么神?后来,等他再长大几年,看了李连杰演的电影《少林寺》,终于知道了人的功夫可以有那么神。

乌塘说,海水常年劳动在窑厂里,天热的时候,脖子上总挂着一条长手巾。干活一流汗,拿过长手巾,在头上一抹,方便得很。于是,脖子上的一条长手巾,也就成了高坞镇窑工的标配。成亲的时候,他做了一件长衫,平时都不穿,后来见了一回县长,听说县长是个文化人,而且曾经跟国父一起革过命,他就特意穿了那件长衫。

那一天,县长老爷来到高坞镇窑,一来就要求引见海水先生:“我一定要见见海水先生。早就听说海水先生不一般,果然不一般,这个龙窑好,有气势。哈哈哈哈。”那一回,据说,海水先生就和县长大人聊了一个多时辰。最后,县长对陪同的保长毛老虎说,海水先生可是能人哪!

乌塘说:各色的客人,不管是文绉绉的,还是粗口的,海水都能和他们聊得起来,聊得兴起,能聊上几个时辰。慢慢地,他养起了穿一穿长衫的习惯。

德旺记得乌塘说过,海水先生虽说很忙,但隔三岔五,总少不了要挤时间上白云寺的茶摊坐坐。白云寺的茶摊远近闻名,肚子里没有点货色的人,在里面可坐不住。那里少不了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人士,更少不了各路消息,海水先生穿着长衫坐在里面,要点茶点,慢悠悠地跟人聊着天,真就是一副先生的模样。据说说起话来,也是满口的文绉绉,经常夹带一些戏文。但文绉绉的海水先生有一天跟人打了个武行的赌,一下子又出了个名。

有个卖花生的不好好卖花生,动了个歪脑筋,开了个赌局:如果有人能一手抓着木梯档吊着,吃完一斤花生,那花生就白吃,如果吊不住,那花生也只付原价而已。这个名堂一出,生意竟然好了不少。败下阵来的一个接一个,不服气的却越来越多,卖花生的摊前就特别热闹。

海水先生穿着长衫,在一旁看着热闹,半天乐着。后来被认得的人看到,知道他会武功,几下怂恿,他就心痒起来,文文地挤了上去,挽了袖子,一只手吊在木梯子上,另一只手从笸箩里捏了花生吃起来,捏开一个吃一个,又捏开一个吃一个,一直吃掉了一笸箩的花生壳。

“海水先生真功夫!”大家喝彩,海水先生很开心。

“可是,他还意犹未尽,半天没从梯子上下来。”乌塘很骄傲地说。

听得人都笑起来,玉仙笑得最放肆:“乌塘叔厉害,还会‘意犹未尽’呢。”

只要讲起海水先生的故事,乌塘就开心舒坦,脸上全是满足,全是幸福,全是快乐的神色。而对高坞镇的人们来说,能喝着米酒、吃着猪肉的日子是不多的,其余的日子,则需要忍饥挨饿。但是,却不妨碍快乐,一天一天,幸福和快乐翻着花样地演绎。得到幸福似乎很简单。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