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马龙的头像

马龙

网站用户

小说
202504/18
分享
《王孝锡》连载

第五章 信仰确立

1924 年,暮秋的三原,像是被岁月轻轻染上了一层冷色调。空气中已经弥漫着丝丝寒意,风一吹,透着股沁骨的凉。街边的树木,树叶开始泛黄,在风中瑟瑟发抖,时不时有几片挣脱枝头,打着旋儿飘落,给地面铺上一层斑驳的金黄。

三原陕师的校园里,学生们的脚步匆匆。他们穿着各式各样的衣衫,有的是洗得发白的粗布长衫,有的是带着补丁的短褂,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这个年纪少有的凝重。他们怀揣着对知识与救国道路的探寻,从宿舍、从食堂,朝着教室、图书馆奔去,仿佛每一步都在丈量着与理想的距离。

在学校那座略显陈旧的教学楼里,一间昏暗的教室被浓厚的学术氛围所笼罩。一场马克思主义研讨会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教室里弥漫着呛人的烟草味,那是学生们紧张思考与热烈讨论的副产品。昏黄的灯光在头顶摇曳不定,像是随时都会被这热烈的气氛给扑灭,却又顽强地照亮着这群热血青年的脸庞。

王孝锡坐在教室的前排,专注地聆听着每一位发言者的声音。他身形清瘦,像是一阵风就能吹倒,面容白皙,透着几分书生的文弱,可眼神中却透着一股与年龄不相符的深邃与坚定。一头乌黑的短发整齐地梳理着,穿着一件洗得有些发白的长衫,衣角还有一处不太明显的补丁。虽然朴素,却难掩他身上那股知识分子的气质。此刻,他微微皱着眉头,手中的笔不停地在本子上记录着关键的语句,心中思绪万千。本子上已经密密麻麻写满了他对马克思主义的思考、对发言者观点的分析,还有一些他自己突然冒出来的灵感。

“我认为马克思主义不过是纸上谈兵,在中国根本行不通!”一位同学站起身来,激动地挥舞着手臂,打破了教室里原有的讨论节奏。他身材壮实,像是平日里干惯了农活,脸颊因为激动而涨得通红,额头上的青筋微微凸起,豆大的汗珠顺着鬓角滑落。“中国有着自己独特的国情,西方的那一套理论怎么能解决我们的问题呢?我们几千年的封建传统,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岂是马克思主义能搞定的?”他一边说着,一边扫视着周围的同学,希望能得到一些认同的回应。

王孝锡的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反驳欲望,他深吸一口气,缓缓站起身来。他的动作不紧不慢,却有一种让人无法忽视的气场。“我不这么认为。”他的声音沉稳而有力,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坚定。“马克思主义并非空洞的理论,它是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洞察。看看我们周围,中国正处于内忧外患之中,封建军阀割据,为了争夺地盘,连年混战,百姓苦不堪言;帝国主义列强虎视眈眈,在我们的土地上烧杀抢掠,划分势力范围。传统的救国方案已经一次次失败,洋务运动想通过学习西方技术来富强国家,结果甲午海战一败涂地;戊戌变法想通过改良政治来挽救危局,却只维持了短短百日。我们必须寻找新的道路。”他的眼神扫视着教室里的每一个人,目光坚定而炽热,试图将自己的信念传递给每一位同学。

这时,另一位同学提出了疑问:“可是马克思主义强调的阶级斗争,在中国真的能实现吗?我们的民众真的有这样的觉悟吗?”这位同学戴着一副黑框眼镜,看起来文质彬彬,此刻正扶了扶眼镜,满脸疑惑地看着王孝锡。他的声音不大,但在这安静下来的教室里却格外清晰。“你看我们的老百姓,大多只想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能吃饱穿暖就知足了,怎么可能会跟着我们去搞什么阶级斗争呢?”

王孝锡微微沉思了片刻,脑海中迅速闪过家乡那些贫苦农民的身影,他们在土地上辛勤劳作,却依然生活困苦,饱受剥削。有的人家孩子生了病,却没钱医治,只能眼睁睁看着孩子受苦;有的人家辛苦一年打下的粮食,大半都被地主收了租,一家人只能在饥寒交迫中熬过冬天。他缓缓说道:“民众的觉悟并非天生,而是需要我们去唤醒,去引导。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只要我们深入群众,宣传革命思想,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力量,阶级斗争就有了坚实的基础。我们不能因为困难就放弃,这是一条艰难的道路,但也是唯一能拯救中国的道路。就像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只要我们把革命的火种播撒下去,总有一天会形成熊熊大火,烧毁这吃人的旧世界。”他越说越激动,声音也不自觉地提高了几分。

随着讨论的深入,王孝锡越发清晰地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伟大之处。在这场激烈的思想碰撞中,他仿佛看到了一道曙光,照亮了中国未来的方向。他的内心被一种强烈的使命感所填满,他知道,自己找到了一生的信仰。这种信仰就像一颗种子,在他的心底扎下了根,开始生根发芽。

研讨会结束后,王孝锡独自走在校园的操场上。夜色已经深沉,月光洒在他的身上,勾勒出他修长的身影。操场上空无一人,只有他的脚步声在寂静的夜里回响。他抬头望着星空,心中默默想着:“马克思主义,这就是我要追寻的真理,我要用它来改变中国的命运。”星星闪烁,像是在回应他的誓言,又像是在为他指引着前行的道路。

从那以后,王孝锡开始主动向党组织靠拢。他如饥似渴地阅读各种马克思主义的书籍和刊物,《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经典著作,他反复研读,每一次阅读都有新的感悟。他的宿舍里,桌子上、床上堆满了书籍,书页上满是他用红笔、黑笔写下的批注。他不断充实自己的理论知识,遇到不懂的地方,就四处查阅资料,向老师、同学请教。他积极参加党组织组织的各种活动,演讲比赛、街头宣传、工人夜校授课……在这些活动中,他与其他进步青年交流思想,分享心得。在这个过程中,他的思想越发成熟,行动也越发坚定。他学会了如何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工人、农民宣传马克思主义,如何组织群众开展斗争,如何在困境中保持乐观和坚定。

党组织也注意到了这个充满热情与才华的年轻人。党组织负责人李老师,是一位有着多年党龄的老党员。他中等身材,面容和蔼,眼神中透着睿智与温和。他经常穿着一件洗得有些褪色的中山装,领口的扣子总是扣得整整齐齐,给人一种严谨又亲切的感觉。他经常与王孝锡交流,对他进行悉心的指导和考察。

一天傍晚,李老师约王孝锡在学校的图书馆见面。图书馆里弥漫着淡淡的书香,一排排书架整齐地排列着,安静而庄严。书架上摆满了各种书籍,有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有自然科学的经典之作,还有许多宣传进步思想的刊物。李老师坐在一张书桌前,看着王孝锡走进来,微笑着示意他坐下。

“孝锡,这段时间你的表现我们都看在眼里。”李老师的声音低沉而温和,“你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和热情让我们很欣慰。但是,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仅仅是一种荣誉,更是一份责任和使命。你准备好了吗?”李老师的目光深邃,像是要穿透王孝锡的内心,探寻他真正的想法。

王孝锡坐直了身子,眼神坚定地看着李老师。“李老师,我准备好了。”他的声音中充满了决心,“自从接触到马克思主义,我就坚信它是拯救中国的唯一道路。我愿意为了党的事业,为了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奉献我的一切。”他想起了那些在苦难中挣扎的同胞,想起了国家的危亡,心中的信念更加坚定。他仿佛看到了未来的中国,没有了战争,没有了剥削,人们在和平与幸福中生活。

李老师点了点头,眼中流露出赞许的目光。“加入党组织需要经过严格的考察,这是对每一位党员的负责,也是对党的事业的负责。在这个过程中,你会面临各种困难和考验,你要做好心理准备。”他语重心长地说道。“可能会有敌人的威胁,会有生活的困苦,会有思想上的动摇,你都能坚持下去吗?”

“我明白,李老师。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都不会退缩。”王孝锡坚定地回答道。他的语气斩钉截铁,没有一丝犹豫。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王孝锡接受了党组织的全面考察。他在学习上更加刻苦努力,每天早早地起床读书,晚上在昏暗的灯光下学习到深夜。他的成绩始终名列前茅,每一门功课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生活中,他关心同学,乐于助人。有同学因为家庭贫困面临辍学,他主动帮忙筹集学费;有同学生病了,他守在床边照顾,端茶送水。他积极参与各种公益活动,去街头为贫困儿童募捐衣物和书籍,去农村帮助农民干农活,宣传科学知识。在思想上,他不断反思自己,参加各种思想讨论会,与其他党员和进步青年一起探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实践问题。他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觉悟,时刻以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他的每一个行动,每一次思考,都展现出他对党的忠诚和对共产主义事业的坚定信念。

终于,经过党组织的严格考察和批准,王孝锡迎来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时刻。在一个秘密的入党仪式上,王孝锡站在鲜红的党旗前,庄严地举起右手,宣誓加入中国共产党。他的声音洪亮而坚定,回荡在这个狭小却充满神圣感的房间里。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

宣誓完毕,王孝锡的心中充满了激动和自豪。他看着眼前的党旗,心中感慨万千。这一刻,他正式成为了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肩负起了拯救国家和民族的重任。他知道,未来的道路充满了艰难险阻,但他毫不畏惧,因为他有着坚定的信仰和无比的勇气。

入党后的王孝锡,更加积极地投身于革命事业。他与其他党员一起,深入到群众中去,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组织工人罢工、农民起义。他的身影出现在工厂、农村、学校。在工厂里,他看到工人们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工资却少得可怜,工作环境恶劣,随时都有生命危险。他耐心地向工人们讲解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斗争、工人阶级解放的理论,鼓励他们团结起来,为自己的权益而斗争。在农村,他看到农民们被地主剥削,土地被夺走,生活困苦不堪。他走村串户,向农民们宣传土地革命的思想,帮助他们组织农会,开展抗租抗税斗争。在学校,他组织学生社团,举办演讲比赛、话剧演出等活动,传播革命思想,激发学生们的爱国热情。他用自己的热情和智慧,点燃了人们心中的革命之火。

在一次工人运动中,王孝锡站在工厂的广场上,面对着数百名工人,大声地演讲着。他的声音激昂澎湃,充满了感染力。“工友们,我们不能再忍受资本家的剥削和压迫了!我们每天从早到晚拼命干活,换来的是什么?是微薄的工资,是伤病和死亡!我们要团结起来,为自己的权益而斗争!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只有通过阶级斗争,我们才能获得真正的解放!”工人们被他的话语所鼓舞,纷纷举起拳头,高呼口号。“打倒资本家!”“争取合理权益!”那一刻,王孝锡感受到了群众的力量,也更加坚定了他革命的决心。他看到工人们眼中闪烁着的希望之光,那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自由平等的渴望。

然而,革命的道路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反动势力开始对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进行残酷的镇压。白色恐怖笼罩着大地,许多党员和革命志士被捕牺牲。大街小巷都张贴着通缉令,上面印着共产党员的照片和名字。特务们四处搜捕,稍有不慎就会被抓进监狱,遭受严刑拷打。王孝锡也面临着巨大的危险,但他毫不退缩,依然坚持在革命的第一线。他知道,退缩就意味着失败,意味着无数人的牺牲白费。他和其他党员一起,转入地下斗争,继续组织群众,开展秘密活动。他们在黑暗中寻找着光明,在困境中坚守着信仰。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