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马龙的头像

马龙

网站用户

小说
202504/18
分享
《王孝锡》连载

第六章 播撒火种

西北的黄土大地仿若被岁月的尘埃层层覆盖,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沉默不语。厚重的黄土地连绵起伏,一道道沟壑纵横交错,宛如一位位饱经沧桑的老人,静静地见证着这片土地上的兴衰荣辱。甘肃,这片古老而质朴的土地,彼时正处于军阀的残暴统治与封建势力的沉重压迫之下,仿佛被无尽的暗夜所笼罩,不见天日。

1927年3月,王孝锡以国民党中央特派员的身份到兰州开展工作,整顿了国民党甘肃省党部,担任青年部长等职,建立了中共兰州特别支部,任组织委员。

同年,王孝锡,这位年轻而坚毅的共产党员,受党组织的郑重派遣,怀揣着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与对家乡人民的深切热爱,毅然决然地踏上了这片他朝思暮想的故土。他身形修长而挺拔,常年的奔波与操劳让他的面容略显清瘦,但那一双明亮的双眸中,却无时无刻不闪烁着坚定而炽热的光芒。这光芒,是他对革命理想的执着追求,是他对家乡百姓苦难的深切同情,更是他立志要为这片土地带来光明与希望的坚定决心。此刻的他,身着一袭洗得有些发白的朴素长衫,背着一个简单的行囊,步伐沉稳而有力,心中满是沉甸甸的使命感。他深深知晓,自己肩负着的,是为这片深陷黑暗的土地驱散阴霾、迎来曙光的伟大重任。

当他终于回到宁县太昌镇,那熟悉的乡音瞬间在耳畔响起,眼前那片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黄土地,让他的心中陡然涌起一股暖流,仿佛漂泊许久的游子终于回到了母亲的怀抱。然而,当他的目光触及到乡亲们那一张张被生活的苦难深深刻满皱纹的脸庞时,他的心猛地一揪,一阵揪心的疼痛涌上心头。那一道道皱纹,就像是岁月留下的残酷伤疤,每一道都诉说着乡亲们在封建统治与地主剥削下所遭受的无尽痛苦。他在心底暗暗发誓,一定要改变这一切,哪怕革命的道路荆棘丛生、艰难险阻,也绝不能有丝毫退缩,因为这一切,都刻不容缓。

王孝锡深知,想要改变现状,必须从唤醒民众的意识开始。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利用自己在当地的身份和人脉,从开办农民夜校入手,正式开启他在陇原大地的革命征程。夜校的教室选在了一间破旧不堪的祠堂里,墙壁上的泥灰大片大片地剥落,露出里面斑驳的砖石,屋顶更是破了好几个洞,丝丝微光从这些缝隙中透进来,在地上形成一片片不规则的光斑。王孝锡走进这间祠堂,环顾四周,看着这简陋到极点的环境,心中却没有丝毫的沮丧,反而充满了希望。他在心里默默想着:“哪怕条件再艰苦,只要能让乡亲们学到知识,了解革命的真谛,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不久王孝锡,成立了中共彬宁支部,任支部书记,后又扩大成立了中共太昌区委。

夜幕如同一块巨大的黑色绸缎,缓缓地笼罩了整个黄土地,月色如水,温柔地洒在大地上,仿佛给这片古老的土地披上了一层银纱。附近村子里的农民们,穿着打着密密麻麻补丁的粗布衣衫,陆陆续续地朝着祠堂走来。他们的脸上写满了好奇与疑惑,一边走,一边小声地嘀咕着:“这夜校,到底是个啥东西?能有啥用呢?”

王孝锡早早地就站在了祠堂门口,满脸笑容,热情地招呼着每一个前来的人。这时,他看到一位头发花白如雪的老大爷,正步履蹒跚、颤颤巍巍地朝着这边走来,每一步都显得那么艰难。王孝锡连忙快步上前,小心翼翼地搀扶住老大爷,关切地说道:“大爷,您慢点儿走,夜校就是教大家识字、学知识的地方,等大家都有了文化,以后的日子肯定会越来越好的。”老大爷抬起那双浑浊而又布满血丝的双眼,打量着王孝锡,疑惑地问道:“娃啊,咱庄稼人,一辈子都在这黄土地里刨食吃,这识字能有啥用呢?”王孝锡微笑着,耐心地解释道:“大爷,识字的用处可大了去了。识了字,咱们就能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就能明白咱们为什么会过得这么苦,就能不再被那些坏人欺负了。”老大爷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在王孝锡的搀扶下,缓缓走进了祠堂。

等人都到齐了,原本就不大的祠堂里显得更加拥挤。王孝锡站在临时搭建的讲台上,轻轻地清了清嗓子,然后开始讲课。他先是从一些最简单、最基础的汉字教起,农民们虽然文化水平极低,但一个个都学得极为认真。然而,由于基础实在太差,有的人握着笔,怎么也写不好那些简单的笔画,急得额头上豆大的汗珠不停地滚落下来。王孝锡见状,赶忙走下讲台,来到这些人身边,手把手地教他们,一边教,一边轻声安慰道:“别着急,慢慢来,咱们一定能学会的。只要有决心,就没有学不会的东西。”在他的耐心指导下,农民们逐渐掌握了写字的要领,脸上纷纷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教完识字后,王孝锡的表情变得严肃起来,他开始给大家宣传革命道理。他的声音洪亮而有力,在祠堂里回荡着:“乡亲们,咱们每天天不亮就起床,一直干到天黑,累死累活地在地里干活,可为啥还是吃不饱、穿不暖呢?就是因为那些地主老财,他们不劳而获,靠着剥削咱们、压迫咱们,过着花天酒地的日子。咱们不能再这样下去了,咱们要团结起来,反抗这种不公平的待遇,要为自己争取应有的权利!”

台下的农民们听了,顿时开始交头接耳,议论纷纷。这时,一位年轻力壮的小伙子站起身来,脸上带着一丝担忧和困惑,说道:“王老师,您说的这些我们心里也明白,可那些地主们有权有势,手底下还有一帮家丁,咱们怎么反抗啊?他们随便找个借口,就能把咱们关进大牢,到时候可就惨了。”王孝锡目光坚定地看着大家,眼神中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力量,说道:“咱们人多力量大,只要大家团结一心,就没有办不成的事。大家想想,一根筷子,是不是很容易就折断了?可要是一把筷子,谁能轻易折断呢?只要咱们团结起来,抱成一团,他们就不敢把咱们怎么样!”

小伙子听了,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坐了下去。这时,一位中年妇女也站起身来,声音中带着几分颤抖和担忧:“王老师,要是真的反抗,他们会不会对咱家人下手啊?咱们不怕自己吃苦,就怕连累了家里人。”王孝锡看着她,眼神中满是理解和诚恳,说道:“大嫂,我完全理解您的担心。但咱们要是一直这么忍气吞声,不敢反抗,那咱们的子孙后代都得继续受苦。只要我们小心行事,组织起来,依靠集体的力量,就一定能保护好自己和家人。我们现在的反抗,就是为了给子孙后代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啊!”中年妇女听了,沉默了片刻,然后缓缓坐了下去,眼神中似乎多了一丝坚定。

随着夜校的持续开办,越来越多的农民受到了教育,革命的思想就像一颗颗种子,在他们的心中悄然生根发芽。王孝锡敏锐地察觉到时机已经成熟,便开始着手组织农民协会。他和几个平日里表现最为积极的分子秘密商议,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大家围坐在一间狭小而隐蔽的密室里。密室里点着一盏昏黄的油灯,灯光在微风的吹拂下摇曳不定,映照着每个人严肃而又略显兴奋的脸庞。

“咱们要成立农民协会,把所有受苦受难的乡亲们都紧紧地团结起来,和那些地主们展开坚决的斗争。”王孝锡压低声音,但语气中却充满了坚定和决心,仿佛在宣告着一个不可动摇的誓言。

“好,我们都听你的!不过,这事儿可得千万保密,要是让地主知道了,他们肯定会来捣乱,说不定还会对我们下黑手。”一位名叫李二虎的年轻人说道,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警惕和担忧。

“对,保密工作一定要做到万无一失。咱们先从附近几个村子开始,一家一家地去动员,耐心地给大家解释咱们的目的和意义,让每一个受苦的乡亲都明白,我们是为了大家的幸福生活而奋斗。”王孝锡有条不紊地安排着,他的思路清晰,计划周密,仿佛一位胸有成竹的将军。

然而,他们的行动还是没能逃过地主们的耳目。有个叫刘大麻子的地主,长得肥头大耳,满脸横肉,活像一只贪婪的肥猪。平日里,他就靠着剥削和压迫农民,积攒了万贯家财,过着奢靡的生活。当他得知农民们有反抗的苗头时,顿时气得暴跳如雷,脸上的肥肉不停地抖动着。

“这些泥腿子,也敢造反?简直是反了天了!”刘大麻子坐在自家的太师椅上,狠狠地拍着桌子,桌上的茶杯被震得跳了起来,茶水溅得到处都是。

他的管家,一个尖嘴猴腮、满脸谄媚的家伙,连忙在一旁附和道:“老爷,不能让他们得逞,得给他们点儿颜色看看,杀鸡儆猴,看谁还敢跟着闹事。要不然,以后咱们的日子可就不好过了。”

“去,给我盯紧了,要是发现谁带头,就给我抓起来,往死里打!看他们还敢不敢!”刘大麻子恶狠狠地说道,眼中闪烁着凶狠的光芒。

农民们得知地主已经有所察觉,心里都有些害怕,一时间人心惶惶。王孝锡得知这个情况后,立刻召集大家,鼓励道:“乡亲们,不要怕!地主们这是害怕了,他们越是这样,就说明我们做对了。他们的凶狠只是虚张声势,只要我们团结在一起,他们就不敢把我们怎么样。我们是为了正义而战,为了自己的幸福生活而战,我们没有理由害怕!”在他的鼓舞下,农民们的情绪逐渐稳定下来,眼神中重新燃起了斗志。

在王孝锡的不懈努力和精心组织下,农民协会终于顺利成立了。成立那天,天空格外晴朗,阳光洒在一片空旷的场地上,给整个场地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农民们从四面八方赶来,齐聚在这里。虽然没有华丽的仪式,没有精美的装饰,但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庄重和自豪,眼神中透着坚定和不屈。

“我们农民协会,为了反抗剥削,为了争取自由,从今往后,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王孝锡站在场地中央,高举着拳头,带领大家庄严地宣誓。他的声音激昂而有力,在空气中回荡着,仿佛是一首战歌,激励着每一个人。

此后,农民协会开始组织大家有计划地反抗地主的剥削和压迫。有一次,刘大麻子又想增加租子,企图进一步压榨农民们的血汗。农民们在协会的组织下,团结一致,集体抗租。刘大麻子得知后,暴跳如雷,带着一群手持棍棒的家丁,气势汹汹地赶来。

“你们这群刁民,敢抗租?不想活了?”刘大麻子挥舞着手中的马鞭,恶狠狠地咆哮着,那声音如同野兽的嘶吼。

王孝锡毫不畏惧地站出来,直面刘大麻子,义正言辞地说道:“刘大麻子,你平日里剥削我们还不够吗?今年收成本来就不好,大家都快吃不上饭了,你还加租,这日子还让不让人过了?你的良心都被狗吃了吗?”

“哼,你们爱种不种,不种就滚蛋,有的是人想种我的地!”刘大麻子嚣张地叫嚷着,脸上露出一副不屑一顾的神情。

“你以为我们怕你?今天我们就抗租了,你能把我们怎么样?我们这么多人,你要是敢动我们一个,大家都不会放过你!”王孝锡毫不退缩,目光如炬,紧紧地盯着刘大麻子。

农民们也纷纷跟着喊道:“对,我们不怕你,我们不租了!”那声音汇聚在一起,如同汹涌的波涛,震得刘大麻子心中一颤。

刘大麻子看着眼前团结一心的农民们,心中不禁有些害怕,但他又不想在众人面前丢了面子,只能色厉内荏地放狠话:“你们给我等着,这事没完!”说完,便带着家丁灰溜溜地走了。

经过这次事件,农民协会的威望在乡亲们心中越来越高,大家对王孝锡也更加信任和敬佩。革命的火种在陇原大地上越烧越旺,仿佛要将这片黑暗的土地彻底照亮。王孝锡看着团结一心的乡亲们,心中充满了欣慰和自豪。他知道,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革命的希望之光正在这片黄土地上逐渐亮起,虽然未来的道路依旧充满荆棘和坎坷,但他坚信,只要大家团结在一起,就一定能冲破黑暗,迎来光明。

在之后的日子里,王孝锡继续带领农民协会开展各种形式的斗争。他们积极反对苛捐杂税,组织农民们一起向官府请愿,要求减轻农民的负担;他们还组织农民进行生产自救,在遇到自然灾害时,大家互帮互助,共同度过难关。每一次斗争,都是对封建势力的一次有力冲击;每一次胜利,都让农民们看到了希望的曙光,也让更多的人受到鼓舞,纷纷加入到革命的队伍中来。

在一次农民协会的会议上,一位新加入的农民激动得满脸通红,声音颤抖地说道:“王老师,以前我们都不知道自己还能反抗,以为这苦日子就得这么过一辈子了。是您让我们知道,我们也能为自己的生活做主,也能过上好日子。谢谢您,要不是您,我们都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摆脱这苦难的命运。”

王孝锡微笑着,谦虚地说道:“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是大家团结的力量。我们要继续努力,让全天下所有受苦的人都能过上好日子,让剥削和压迫永远消失。这是我们的目标,也是我们的使命。”

随着革命形势的不断发展,王孝锡敏锐地意识到,要想取得更大的胜利,必须进一步扩大革命的影响力,让更多的人了解革命,参与革命。于是,他不顾路途遥远和艰难险阻,开始四处奔走,联络周边地区的进步人士,传播革命思想,组织更多的农民加入到革命的洪流中来。

在一个寒风凛冽的冬日,西北风像刀子一样刮过大地,整个世界仿佛都被冻住了。王孝锡穿着一件单薄的衣衫,顶着刺骨的寒风,一步一步艰难地前行在黄土路上。他的脸被寒风吹得通红,手脚也冻得麻木,但他的眼神却依然坚定而执着。

路上,他遇到了一位衣衫褴褛的老人,老人身上的衣服破旧不堪,到处都是破洞,在寒风中瑟瑟发抖,仿佛一片随时都会飘落的枯叶。王孝锡见状,心中一阵难过,连忙快步上前,将自己脖子上的围巾解下来,轻轻地给老人围上,关切地问道:“大爷,您这是要去哪儿啊?这么冷的天,怎么穿得这么少呢?”

老人抬起头,看着王孝锡,眼中满是感激的泪水,颤抖着声音说道:“娃啊,我无儿无女,孤苦伶仃,想去讨口饭吃。这世道,太苦了,活着真是受罪啊。”

王孝锡听了,心中一阵酸楚,他紧紧地握住老人的手,安慰道:“大爷,等以后革命成功了,就不会有这么苦的日子了。到时候,大家都能吃饱穿暖,都能过上好日子,再也不会有人欺负您了。”

老人疑惑地看着他,眼中充满了迷茫和期待:“娃,啥是革命啊?真能有那么好的日子吗?”

王孝锡耐心地给老人解释道:“革命就是让像您这样受苦的人不再被欺负,能自己当家做主。大家一起团结起来,推翻那些坏人的统治,建立一个公平、公正、自由的新社会。在那个社会里,每个人都能靠自己的劳动过上幸福的生活。”

老人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感慨地说道:“娃,你是个好人,希望你说的能成真。我这把老骨头,也不知道还能不能看到那一天。”

王孝锡告别老人,继续前行。他的步伐虽然沉重,但心中却充满了力量。他知道,自己的每一次宣传,每一次努力,都是在为革命添砖加瓦,都是在向着光明的未来迈进。哪怕前方的道路充满了未知和危险,他也绝不退缩。

在邻县,王孝锡历经千辛万苦,终于结识了几位志同道合的进步青年。他们在一间狭小而简陋的屋子里,围坐在一起,彻夜长谈。他们讨论着革命的形势,分析着当前的困难和挑战,畅想着未来的发展方向。灯光虽然昏暗,但他们的眼神却格外明亮,充满了对革命事业的热情和憧憬。

“王兄,您在宁县的工作做得有声有色,成绩斐然,我们深受鼓舞。我们也想在这边组织起来,和你们一起并肩战斗,为革命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一位名叫赵刚的青年激动地说道,眼中闪烁着敬佩和期待的光芒。

“好啊,我们就是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形成一股强大的革命洪流。大家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推翻旧世界,建立新社会。”王孝锡兴奋地说道,脸上洋溢着自信和坚定的笑容。

他们一起深入探讨,制定了详细的计划。决定在邻县也开办农民夜校,组织农民协会,将革命的火种播撒得更远、更广。他们相信,只要革命的火种不断蔓延,终有一天,整个中国都会被这熊熊烈火所照亮,黑暗的旧世界将彻底被推翻,一个崭新的、充满希望的新中国将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随着时间的推移,革命的力量在陇原大地不断壮大。王孝锡就像一位不知疲倦的播种者,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播下了无数革命的火种。这些火种,在农民们的心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终将汇聚成一股不可阻挡的力量,为这片土地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为黑暗中的中国照亮前行的道路 ,尽管未来的路途依旧布满荆棘,困难重重,但王孝锡和他所带领的革命群众,已然坚定地迈出了走向光明的步伐,他们的身影,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成为了鼓舞后人不断奋斗、追求自由与幸福的精神丰碑。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