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
告老还乡
河川县已经大变样,旧貌换新颜了,小县城在短短二十五年间面积扩大了五六倍,且到处都是高楼大厦,随处可见住宅小区,大街上各种各样的高级小轿车川流不息;原来东西只有 一条主街道,如今变成了五条,且街道拓宽,东西南北都延长了五六倍,每个街口都闪烁着红绿灯,大小车辆有条不紊地像流水似的在流淌着,街面依然那么拥挤不堪。
林陆开着别克小轿车,副驾驶座上坐着妻子爱美,后大座和后车厢里拉着一些必须要带回来的东西,开进了河川县城,向城北林家大院开来。
林陆自从考上北方省大学中文系文学创作研究班之后,便不打算在河川县文联工作了,研究班还未毕业,他就被借调到北方省作家协会帮忙了,毕业后虽然没能到作家协会工作,但留在了《北方文艺》当上了诗歌散文组主任。然而,二十多年来,他虽然是编辑部的一名主任,但他几乎没当几天编辑,不是他不想做编辑,而是一直担任着《报告文学》的主编,已经顾不上坐班做编辑工作了。当然了,《报告文学》是《北方文艺》一个副刊,没有列为国家期刊系列,他这主编也是编辑部任命的,虚职而已,只是在《北方文学》挂了个副主编的名头,在《报告文学》上挂着主编一职。有了这两张名片,他就可以堂而皇之地以主编自居,到处去承揽报告文学,手下还有一批业余作家在帮他组稿,因此,他虽然是《北方文艺》的诗歌散文组主任,但不坐班,到处去跑报告文学,一年的任务只要认真跑上几个月,就算完成任务了,剩下的时间专门去搞自己的文学创作,因而这些年他不但正而八经地出版了一部中短篇小说集,还出版了八部长篇小说,且都是国家正规出版社出版,而且还在网络上发表了大量文学作品,总字数已经超过千万,于是也引起一些文化公司的重视,北京林源文化公司派人找到他,与他签定了合作协议,从此他的所有作品便交由此公司具体操作,将来的利润对半分成。如今,林陆的所有小说均在网上发表,引起了全国读者的关注与热捧。林陆的长篇小说《作家人生》(后来修改为《作家是怎样练成的》)在网上已经连载一年有余,眼下还在继续连载,已由北京林源文化公司推上网络。目前,林陆的八部长篇小说由林源文化公司逐一开始在网上发布,引起了文学界的充分关注,每部作品的读者有好几万,作者成为人们关注的对象。眼下,林陆开始创作自传体小说《作家是怎么练成的》的第二部。第二部主要内容从他退休回到河川县为线索,展开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书写他成名成家之后,回到家乡那些动人的故事。
当年,林陆从北方省大学文学创作研究班毕业之后,便从家乡河川县将家搬进了省城,刚开始自己租房子住,后来便买了房子,他一处,儿子林霄一处。有了房子,父子二人便有了先安居后创业的基础,林陆边工作边写作,儿子林霄边开厂边创作,也出版了三部文学作品,且加入了北方省作家协会,成为地道的作家。眼下林陆带妻子回到家乡边养老边创作,儿子和媳妇儿还在开着废品回收站,收益可佳,瞅空还在创作文学作品,可谓一举两得。但是儿子他们厂子在柳树镇,很少回到父母跟前。孙子大学毕业之后,学习了摄像技术,一个人留在省城,做着他的摄像业务。
别克小汽车来到城北草山路自家大院。大院北边临街处早已盖起了门市部,两间门市部曾经出租给别人,现在已经全部收回。林陆不差钱,所以不愿意租给别人,而且不知什么时候起,县城内一些做纸火生意的人都被赶到了这条街上,到处可见挂着做纸火招牌的门市部,林陆家左右都是纸火铺。当初有人来租房子,一问是要开纸火铺,爱美想也没想便拒绝了。
林家大院整整一亩大,靠公路的房屋建筑面积共计二百二十平方米,后面门市部由车库改建而成,分东西两间。从东边那间门市部进去,穿过后门进入厨房,厨房前边是客厅,客厅两边各有一间卧室,可谓一进两开,穿过东屋还有一间房子,当初是给父母亲住的,如今两位老人均已下世,这间屋子就当客房用,来人便住在此屋。
爱美用钥匙开了后门,林陆将东西从车上一件件搬进了屋里。爱美便开始收拾屋子,并且将她和丈夫的东西分别放进两个大立柜之中,也将车上带回来的食物放进了冰箱。冰箱一直没有带走,留在厨房内,如今自然配上了用场,从北方市带回来的肉食全部放了进去,猪肉羊肉放满了冰箱。爱美顺便拿出一些切碎的羊内开始炖,他们夫妻吃惯了羊肉,所以家里总是储存着许多羊肉,而猪肉则很少,只是用来炒菜所用。
爱美做饭期间,林陆开始收拾院子。刚好是春天,院子中央梅花型菜地里还残留着去年的庄稼苗,枯黄着脸歪歪斜斜地立在地中央,租住户却没有把它们收拾干净,还得主人亲自将它们清除出去,然后用锹翻了,再用水泵抽水浇了一遍。
吃罢午饭,爱美说:“开车上街置办些油盐醋酱,还有一些缺少的日用品。”
林陆只得开车陪她出去,进商场购买一些日用品。爱美买,林陆往外拿,夫妻二人买好了所用物品,才开车回到大院。小汽车是开不进大院内,前大门进不了汽车,只好停在后面门市部旁边。
左右邻居发现林陆把家搬回来了,都过来与他们夫妻打招呼。西边门建英两口子热情地与林陆夫妻攀谈了许久。
东边房东早已换了主人,原来那房主叫高旗,因不务正业,倒腾买卖赔了钱,债台高筑,被债主告上法庭,他无钱可还,法庭判决拍卖他的房子抵债。一个叫汪换的提前获悉消息,通过关系买下了院子。汪换是个开电焊铺的,刚买下房子不久便听说此外要拆迁,为了多要点房子面积,他把三分大的小院全部用钢架焊接成房顶,充当房子面积。
林陆回来那天发现了邻居焊起的院顶子,院子房顶要比他的南北房高出两米,直接遮挡了东西两边邻居的阳光。最初发现此事时,林陆还没有把家搬回来,但是他清楚这是违章建筑,自己偷偷建起来的,没有办理任何手续。可林陆不好说什么,既然已经盖起来了,说也没有用,让他拆他肯定不拆,弄不好就是一场官司,所以他忍了,没有管这件事。然而,汪换还把洗澡间的下水管道安装在墙外,且顺着他家南房的西墙,沿着林陆家南凉房上方延伸到了南墙外,还在林陆家的南墙外挖了一个渗水井,此种行为简直有点霸道。住村和村,住邻和邻,林陆夫妻仍然没有找他们的麻烦。然而有一天,突然发现汪换家的水管破裂,水哗哗地从破裂的水管中流出来,流到林陆家的凉房顶上,又从凉房上流到了林陆家的院子里。林陆着急了,急忙跑过去寻找汪换。汪换不在家,老婆薛莲在家正看电视。林陆冲她说:“你家的水管子破裂了,水都流到我家凉房顶子上,又从凉房顶上流到院子里了,你快过去看看。”
薛莲急忙带着她闺女跑过来,一看果然是自家的水管破裂,所有的水都流到了林陆家的凉房上,又从凉房顶上流到了院子里。“这可怎么办?”薛莲显得挺无奈的样子。
林陆问道:“你们水箱里有多少水?怎么流了这么长时间也没流完?”
“坏了!水箱是自动上水。”她说着赶快转身往自家跑。
“赶快把自动上水关了,关了电就停止上水了。”林陆在后面叮嘱着。
薛莲边走边说:“知道了!”她跑回家关掉了自动上水开关,水却仍然呼呼地往林家凉房上流。
薛莲关了开关过来问:“不流了吧?”
“怎么不流?你自己看!”林陆指着破裂的管道让她看。
薛莲想想说:“自动上水开关已经让我关掉,现在流的是洗澡箱里的水。”
林陆没再说什么,望着那些从凉房流下来的水,无可奈何地苦笑一下,然后说:“赶快修理管子吧!”
薛莲说:“她爸回来就告诉他,让他赶快修。”
半小时之后,破裂的水管子不再往外流水了,雪莲领着女儿回家去了。
林陆心里很憋气,本来想与这家人家理论理论,可他还是忍了。据说义和渠北要建游乐场地,所有的住户都要拆迁。只要拆迁了便给安排楼房住,并且还将住户的搬迁地点都大致划了片。林陆听说后,开车搬着妻子爱美以及连襟萧武夫妻两个,前往西渠畔看过。西渠畔有两处即将建筑的小区,也插上指示牌供人们挑选。南公路边有一处,北公路北也有一处,但是林陆他们看中了南公路那进,大致还选了具体位置。
然而,没过几天,国家出了新条文,政府拆迁居民区房屋时,必须先盖好小区,然后再拆,坚决杜绝拆迁后让住户等待盖房的做法。这一政策一出台,吓退了地方政府,也吓退了开发商,他们哪儿有钱先盖房后拆迁?河川县一看沿渠盖游乐场一事难以实施,只得打了退堂鼓。如此一来,北城外义和渠北准备盖游乐场泡了汤。政府又同意让居民建房子了,只要符合条件都给批。
这一折腾就是半年,结果是狗咬尿泡一场空。等得拆迁没有了一点希望,有重新建房子的人们开始大兴土木。林陆的邻居门建英把房子后面的那走空地也建成了门市部,他西边那户人家面积大,后面原是一片空地,出租给了一家收破烂的,如今一看允许盖房子了,他们把那片地方收了回来,然后沿街建了一溜门市部。
林陆也蠢蠢欲动,也想重新装修一下自家的院落,让老两口晚年生活过得舒适一些。于是他和儿女们商量说:“我和你妈想重新装修大院,装修过程中肯定没有地方住,必须到城中买一处住宅先住着,等房子装修完毕再搬回来。”
儿子林霄说:“爸,既然你决定了就去操作吧!”
儿女林瑞也同意说:“想装修就装修吧!”
得到儿女的同意后,林陆首先到南公路附近的小区内,挑选了一处八十平方米的房子。电梯房,四楼,西面迎街,东边是小区院子,有两道门,分东门和北门。楼房南边靠着一家酒店。西窗外是条南北大街,坐在西窗下可以看到拥挤的车辆,以及熙熙攘攘的人流,平时坐到家里可以听到大街上的声音,特别是汽车的喇叭,以及那些从酒店吃饭出来那些酗酒者的吵闹声——环境境告诉林陆,这儿只能是暂时过渡,不是久留之地,对于一个作家来说,这种环境不适合他写作。可是房子已经买了,登记房屋时,林陆就写成了外孙女的名字。女儿林瑞没有生儿子,只生了两个闺女,为了平衡孙子和外孙将来继承他们财产的关系,他们夫妻把省城的楼房留给了孙子林越,而把河川县城买的楼房登记成外孙女郝絮,而没有登记自己的名字,直接登记到外孙女郝絮名下,省得将来还得变更。
买下房子必须马上装网络,文学创作一天也不能停。刚建成的小区还没有装网线,林陆只好主动找联通公司,在窗户外面装了接收器,把网络联了起来。传记小说便马上投入了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