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昉和郑译得知此方案后,顿时目瞪口呆。他们当初冒险伪造遗诏拥立杨坚,本是想与他平起平坐、共享权力,如同三人共同成立公司,成为董事会的股东。可如今,局势却发生了一百八十度大转弯,杨坚成了公司唯一的大股东,而他们却沦为了替人打工的秘书。但木已成舟,杨坚威望日隆,又手握兵权,他们既无实力,又无兵权,更无显赫功绩,拿什么与杨坚抗衡?纵使满心不甘,也只能默默吞下这颗苦果。
在一切看似尘埃落定后,杨坚才安排为周宣帝宇文赟发丧。这一天是公元 580年 5月 23日,距离宇文赟去世,已悄然过去了十二天。三天后,依照所谓的“遗诏”,杨坚被任命为假黄钺、左大丞相,节制百官。同时,宇文赟年仅二十岁不到的次子汉王宇文赞被任命为右大丞相。杨坚此举可谓用心良苦,他深知自己若独揽大丞相之位,太过招摇,容易引发众人猜忌,落下谋逆的口实。于是,他将宇文赞推出来,名义上与自己并列,实则不过是用来掩人耳目的棋子。
翌日杨坚身着华丽的官服,缓缓步入大殿。他的步伐沉稳有力,神情庄重威严。然而,在这看似镇定的外表下,他的心脏却在胸腔内剧烈跳动,每一步都像是踏在刀尖之上。余光扫过群臣时,他捕捉到了那些闪烁的目光——有人忌惮,有人不满,更有人藏着跃跃欲试的反抗。
“恭请左大丞相、右大丞相上座!”司仪尖锐的嗓音划破寂静。汉王宇文赞昂首阔步走上前,年方弱冠的少年脸上满是自得,全然不知自己不过是被推出来的傀儡。他大大咧咧地在杨坚身侧坐下,袍角扫过玉阶,发出刺耳的摩擦声。
“诸位,先帝遗愿,托孤于我等……”杨坚刚开口,便被一阵骚动打断。此时殿内角落,一位白发老臣颤巍巍出列,手中笏板直指杨坚:“丞相一职,数十年未曾复设!曹操、宇文泰旧事在前,今杨公居此高位,置皇室于何地?”此言一出,群臣顿时炸开了锅,反对声此起彼伏。
“是啊!正阳宫乃天子居所,竟改为丞相府,这是僭越!”
“辅政之位,本应宗室担当,杨公此举,难堵天下悠悠之口!”
杨坚看着下面的议论纷纷,指节捏得咯咯只响,嘴角却仍维持着微笑。他深知,这是一场必须赢下的博弈。目光不经意间扫过人群,望向了站在禁卫军阵列前的一个人,眼神如鹰隼般锐利,正朝他微微点头。此人便是卢贲。卢贲曾是宇文赟为太子时的东宫官吏,后因平定北齐有功,转任司武上士,成为皇帝禁卫军的军官,而他的顶头上司正是杨坚。在与杨坚共事的过程中,卢贲敏锐地察觉到杨坚绝非池中之物,于是毅然投靠。
卢贲向前踏出一步,腰间佩剑随着动作发出轻响。他身披玄铁甲胄,铠甲缝隙间渗出的汗水在晨光下泛着冷光。“欲求富贵者,当相随来!”他的声音如洪钟般响彻大殿,右手一挥,禁卫军立刻呈扇形散开,寒光凛凛的长枪将大殿出口封得严严实实。士兵们面无表情,铠甲碰撞声中,一股肃杀之气扑面而来。
群臣瞬间安静下来,有人惊恐地后退半步,有人咬着嘴唇犹豫不决。一位年轻官员想要开口反驳,却被身旁的同僚死死拉住衣角。卢贲缓步走到杨坚身侧,低声道:“大人放心,有末将在。”他身上带着战场上的血腥气,与朝堂的墨香格格不入,却成了杨坚最坚实的倚靠。
一时间,朝堂上人心惶惶,大臣们又开始了交头接耳,窃窃私语;有的摇摆不定,不知该何去何从;更有甚者,动了逃离朝堂的念头。
此时,卢贲又命令禁卫军守在朝堂外,见大臣们犹豫不决,便大声喊道:“禁军愿追随丞相,听从调遣!”同时,禁卫军们手持兵器,将各个通道死死守住,他们身披铠甲,眼神如鹰隼般锐利,浑身散发着令人胆寒的杀气。大臣们看着寒光闪闪的兵器,心中虽有不满,却也只能无奈地跟在杨坚身后,朝着正阳宫走去。
可到了正阳宫门口,又生出变故。守门的卫士只认小皇帝宇文阐,说什么也不肯放杨坚等人进去。关键时刻,卢贲再次大步上前,脸色阴沉,厉声呵斥道:“如今是杨丞相辅政,胆敢阻拦者,杀无赦!”卢贲身为武将,战场上的生死历练让他浑身散发着一股威慑力,卫士们被他的气势所震慑,只好乖乖打开宫门。
杨坚进入正阳宫后,与百官召开了新内阁的首次全体会议,大丞相府也正式成立。但按照“遗诏”,丞相府还有一位名义上的主人——汉王宇文赞。宇文赞年少无知,竟真把自己当回事,每日准时到正阳宫“上班”,还堂而皇之地与杨坚同席而坐。杨坚虽看他十分不顺眼,却又不好直接将其赶走。思来想去,杨坚将这个棘手的任务交给了刘昉。刘昉深知宇文赞贪图享乐、好色成性,于是投其所好,不断给宇文赞进献美女,还教他各种玩乐之法。没过多久,两人便打得火热。
一日,见宇文赞玩得正兴起,刘昉趁机进言:“小皇帝年仅八岁,尚不谙世事,如何能治理国家?大王您是先帝最年长的弟弟,众望所归,这皇位迟早是您的。只是如今先帝刚逝,人心不稳,您在此处理政务,万一出了什么差错,岂不是有损您的威名?依臣之见,您不如先回府邸,待时机成熟,我们再恭迎您登基称帝。”宇文赞头脑简单,竟信以为真,带着刘昉送的美女,满心欢喜地回府做起了皇帝梦。
宇文赞离开后,杨坚终于实现了大权独揽。然而,在权力带来的喜悦背后,恐惧也如影随形。权臣之路向来是一条充满荆棘与危险的道路,往前一步或许是九五之尊,退后一步则可能万劫不复,宇文护的下场便是前车之鉴。成为大丞相后的杨坚,内心始终忐忑不安。于是,他连夜召见太史中大夫庾季才,忧心忡忡地问道:“我以平庸之身,受此顾命之托,不知天时人事如何?”言下之意,便是询问自己是否有帝王之命。庾季才听后,微微一笑,缓缓说道:“天道玄妙,难以预测。但从人事来看,征兆已然显现。即便我说不可,您又能全身而退吗?”杨坚听后,沉默良久,最终长叹一声:“诚如君言。”与此同时,他的夫人独孤氏也对他说道:“大事已至此,犹如骑虎难下,唯有勇往直前。”这番话,既是鼓励,也是提醒,让杨坚更加坚定了前行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