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祝红亮的头像

祝红亮

网站用户

小说
202505/09
分享
《星河刹那》连载

第五章 风云初起

北周大象二年五月二十二日,长安城中弥漫着压抑的气息。皇宫内,为周宣帝发丧的仪式还在进行着,每一项议程都庄重而肃穆,然而暗处的权力斗争早已暗流涌动。杨坚身着素服,站在一众朝臣之中,看似悲痛的面容下,藏着难以掩饰的野心。身为国丈,他借着皇帝驾崩的时机,巧妙运作,已然掌控了京城的局势,将北周的最高权力牢牢握在手中。此时长安城门口五辆装饰着鎏金兽首的马车正碾过朱雀大街的青石板,溅起细碎的尘埃——宇文家的五位王爷终于回来了。

赵王宇文昭掀开车帘时,暮色正漫过宫墙。他望着飞檐高耸的宫墙和宫殿,指甲深深掐进掌心。三个月前离京时,杨坚不过是皇帝身边唯唯诺诺的国丈,说白了就是他们宇文家族的奴才而已,而如今却掌控着禁军与诏书。陈王宇文纯踩着车辕跳下,玄色团龙纹锦靴重重砸在地上:“二哥,这满宫侍卫都换了面孔。“一阵不知名的风袭来,锦袍在风里猎猎作响,檐角铜铃突然乱撞,越王宇文胜抚过宫柱上斑驳的朱漆,突然轻笑出声:“抬头看了一眼天空,不仅是侍卫换了,恐怕这用不了多久,这天也会变吧?太祖泉下有知,怕要掀了这陵寝。”

面对这样的局面,他们心中虽有不甘,然而此时的杨坚早已控制住了整个京城,生米都已经煮成了爆米花。他们再不甘心,也只能无奈的接受杨坚的安排。他们再不甘心,也只能无声的叹息。俗话说得好,生活就像强奸,当你无力反抗的时候,就只能默默享受吧。

其实杨坚早就看穿了宇文家的这五位王爷,他们没有这个骨气,更没有这个胆识。这也他让杨坚胆更肥了,从而一步步启动了谋朝篡位的大业。但他这么一搞,北周的那些开国元老可不干。这些大佬们未必忠于北周,但问题是,就算北周气数已尽,要改朝换代,那也轮不到你杨坚。你杨坚算什么东西?就凭你外戚国丈的身份,就凭皇帝死的时候你恰好在京师,就凭几个小臣矫诏推的,你就想改朝换代?如果是这这样的话,这北周的皇位也太不值钱了。所以就在杨坚任左大丞相之后不久,北周最有实力的元老尉迟迥开始发飙了。其实杨坚辅政后,让他最担心的就是各地的诸侯,尤其是时任相州总管的蜀国公尉迟迥。尉迟迥那可是北周创始人宇文泰的外甥,此时已经 65岁,在北周他资历最深,很早就跟随舅舅宇文泰四处征战,且战功卓著,公元 549年时,他就已担任了尚书左仆射,一年又升任为大将军,公元 553年,他曾作为主帅,率军夺取了南梁的属地,从而大大增强了西魏的实力。公元 557年,北周才刚建,他就升任柱国,这比杨坚的父亲杨忠还要早一年。虽说杨坚和尉迟迥都是国公的爵位,但杨坚这个随国公是从他爹那里继承来的,而尉迟这个蜀国公可是他真刀真枪打下来的。另外尉迟迥担任的相州总管,镇守原来北齐的都城邺城。管辖范围包括相州、冀州、沧州、瀛州等河北 9个州,加上其侄尉迟勤所统的青州和齐州等 5个州,尉迟迥的势力范围相当于原先的半个北齐。所以尉迟迥是北周所有总管之中实力最强的一个,拥有这样的身份和实力,现在却让杨坚这个小字辈一步登天当了丞相,尉迟迥当然不可能没有想法。这一点杨坚也很清楚,所以他对尉迟迥非常不放心。

夜晚丞相府内,杨坚的书房里烛火摇曳。他把各地的密报认真的看完,然后扔在火盆里,纸上的朱砂字在火舌中蜷曲,化作灰烬。他凝视着那跳动的火苗,窗外的槐树突然沙沙作响,几片枯叶扑在窗棂上,宛如枯瘦的手在叩问。

与此同时,相州城内,蜀国公尉迟迥同样在为周宣帝举哀。65岁的他,白发苍苍却身姿挺拔,岁月的沧桑在他脸上刻下深深的印记,每一道皱纹都仿佛诉说着他曾经的赫赫战功。尉迟迥望着祭坛上的灵位,眼中没有丝毫悲哀,只有对现状的不满与警惕。他出身名门,是北周创始人宇文泰的亲外甥,自年轻时便跟随舅舅四处征战,尚书左仆射、大将军、柱国……他的每一个官职都是用鲜血和汗水换来的,与靠继承爵位的杨坚截然不同。如今,却要屈居于杨坚这个晚辈之下,他如何能咽下这口气?“杨坚小儿,不过是靠国丈身份和些许阴谋手段,也配执掌大权?”尉迟迥在心中冷哼,眼神中满是不屑与愤怒。

据《资治通鉴》中记载,杨坚在 5月 22日给周宣帝发丧时,各地按照惯例也都要为皇帝举哀。这时正好有一个朝廷派出的巡视官员叫杨尚希,当时就在相州,于是他就和尉迟迥一起给周宣帝举哀。但在举哀过程中,他小心翼翼地观察着尉迟迥,敏锐地察觉到对方表面的哭泣只是敷衍,那双眼睛里闪烁的不安,暴露了尉迟迥内心的真实想法。杨尚希心中一惊,深知此事非同小可。夜晚,他趁着夜色,骑上快马,不顾一切地向长安奔去。一路上,风声呼啸,仿佛预示着即将到来的风暴。

所以当天夜里,杨尚希就从相州跑回了长安。回到长安后,杨尚希就马不停蹄地拜见杨坚,他对杨坚说道:“尉迟迥哭而不哀,而是不安,将有他计,吾不去,将及于难。”用咱们现在话说大概意思就说,我看蜀国公尉迟迥哭的一点都不伤心,明显是假哭。而且一边哭,一边眼珠子还乱转,像是有什么心事。

听了杨尚希的汇报,杨坚觉得自己该做点什么了。既然你尉迟迥不是一盏省油的灯。与其等你造反,不如自己先下手为强。但该如何对付尉迟迥这个心腹大患呢?杨坚这台精密的电脑又开始了不停的运转,不停的计算,不停的沙盘演练,一直在苦苦思索。经过反复考虑,最后他打算像对付五王一样,把尉迟迥骗回京城,只要尉迟迥到自己控制下的长安那就相当于把老虎赶到了海里,一切就好办了。

那么尉迟迥回来了,该让谁去接管他的地盘呢?又有谁有足够的威望能镇得住尉迟迥那些桀骜不驯的老部下呢?杨坚想到了权谋大师,防御界的扛把子韦孝宽。在此之前,杨坚已经取得了韦孝宽的明确支持,那么韦孝宽为什么会站在杨坚这一边史书上虽然没讲,根据一些学者猜测,这或许跟韦孝宽一直不受宇文氏重用有关系。韦孝宽虽然屡建奇功,但作为关中大族出身的汉人,似乎一直都被边缘化。从宇文泰时期到宇文邕,整整 30多年,他都一直以州刺史的身份镇守玉壁就是最好的明证。直到 570年年,他才被封为云国公。因此,他对宇文家族的感情并不是很深。此外,他的外孙皇甫绩和族人韦莫都参与了拥戴杨坚的行动,对他估计也会有一定影响。也可能是他和独孤信之间的关系很好,所以他才愿意帮助杨坚这个独孤信的女婿。当然也不排除杨坚汉人的身份,从而让他坚定的选择了杨坚。韦孝宽的加入,对杨坚建立隋朝的重要性。为了把尉迟迥骗到京城,杨坚也可谓是煞费苦心。他找的理由是让尉迟迥回京参加周宣帝的葬礼。身为皇亲,参加皇帝的葬礼是很正常的。派去传召的则是尉迟迥之子尉迟敦,这也充分表明了杨坚的诚意和信任。如果不信任,早就把你儿子扣为人质。尉迟敦出发后的一刻钟,韦孝宽也以新任相州总管的身份踏上了东去的列车,前去接替尉迟迥。然而杨坚的如意算盘最终还是落了空。尉迟迥毕竟是叱咤风云的老江湖,对于杨坚这个毛孩子的用意,他一下子就看出来了,这不明摆着是要夺自己的兵权吗?我还没把你怎么样,你杨坚倒先来夺我的权利。老虎不发威,你当我是病猫?真是叔可忍,神也忍不了。对于杨坚,他本来就很不服气。论资历,自己是杨坚的父辈。论关系,你杨坚虽然是外妻,我还是太祖最最亲爱的外甥。论战功,你杨坚和就仿佛猪八戒和兰陵王比帅气,根本不是一个级别的对手。你让这样的尉迟迥怎么能甘心屈居杨坚之下?在这种背景下,尉迟迥磨刀霍霍就开始准备一切造反事宜。可造反毕竟是件大事,不能说打就打。在没准备好之前,尉迟迥也不想和杨坚撕破脸,所以在表面上他还是高高兴兴地接受了杨坚的安排。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