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明万历年间,山阴(今浙江绍兴)人高元和来到华山修道,隐去真实姓名,字号为“还虚子”。他四纶无一处完好,两袖大半无存,裸露肩膀,不梳头,不戴帽,不剃胡须,蓬头散发,人称“高蓬头”。
经过多年修炼后的高蓬头,别看衣衫槛楼,貌不惊人,却有一套奇特的功能,他想什么就会得到什么。不过,这一套本领轻易不使出来,如果使出来,倒十分灵验。这是由于曾经有一位高士来拜访他,看他学道诚心,临走时赠送了一个枕头给他。告诉他说:“这是游仙枕,枕着它心想哪里,就会到哪里,无不灵验。”
一天,高蓬头带着这个枕头到京师里游玩,所有想去的地方都去了,就是想见一见萧太后,他知道萧太后也崇拜道教,但一月来却不知萧太后在那儿居住。
这天,高蓬头大摇大摆地向宫里走来,门官看他衣衫破烂,蓬头垢面,急忙拦阻不许入内。
高蓬头说:“萧太后如果信道的话,一定会出来接见我的”。
门官说:“不要再说昏话了,赶快走吧!”
晚上,高蓬头在一间庙宇檐下休息,似睡非睡,他拿出枕头,两目微闭,手托睡枕,口中念念有词:“华山道士高元和求见太后,以观圣容。望太后准见。”言毕而熟睡。
说来也怪,萧太后正在宫中与一群宫女玩乐,忽听门官启奏:“有一位华山道士高元和要见太后,只见他衣衫破烂蓬头散发,我们不敢放人,特奏太后知晓!”太后平时尊道家为仙,听说是华山道士尤为重视,便立即下旨:“宣高元和道士上殿。”并亲自到殿前迎接。
不一会,只见一位蓬头道士翩翩而来,直到殿下,拜道:“臣乃华山道士高元和,特来京师拜望太后!”
太后将他引至殿上,赐坐,待茶,问他在华山的景况。随后,萧太后说:“朕欢迎你来此。”就将高元和在宫中留下来,这一留居就有好几年。不过,高蓬头喜欢游山玩水,他在京师住了数年,就要出宫回华山,萧太后挽留不住,就赐《道藏》480函。
万历十八年,高元和在华山青柯坪建起了藏经楼。从此以后,各地巨儒名卿纷纷来这里造访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