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的梦想被书点燃了,便发誓要走出去,看看“远方”。书帮我看到了“远方”。
多年前,3月3日晚,在“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的状态下,我突发兴致,4日(周末)和妻子走了一趟天柱山,见到了“山头斜照却相迎”的初春山景。
我们70初出生的,如今都50+了,心智成熟,在春节活动中扮演着主心骨的角色。此时的人生状态,对一个家庭的幸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劳碌与奔波,都为着“谋生”。这些年,我经历很多的人、事,深深懂得,人不是天生就会做人的。人是靠着一步步学习,获取更好地做人的资质的。
这一片一片慢慢洒落的银杏叶,在深秋午后的阳光下,轻轻地在说,“我这一生,于己无悔,于人无愧,足矣。”
故乡的记忆一直是少年的模样。……这个国庆,应堂兄之邀,回了一次。今昔对比,变化巨大,几多感慨,几多欣喜。我虽不是“少小离家老大回”,却也差不了多少。
地球每公转0.986°,完成一个昼夜交替,也就是通常说的一天。就人的生活来说,就是一日。每一个日出日落,秋来暑往,织成一个人完整的人生。
蓦然回首,我已从教32年了。眼见着第40个教师节来了,我想起了32年前,我初为人师时的情景,便翻出当时的日记,竟然找到一篇我当时写的文章。现在,稍稍修改一下,以纪念第40个教师节。
做人,不能只对自己有用,一定要对别人、对社会有用,做一只群飞的大雁。如若只是作为一个纯粹利己的生命存在体,与蚊子、苍蝇又有什么不同呢?
“千秋万古”后,依然有“骚人”“狂歌痛饮”,那么何为人生呢。我在想,人生真的会“多愁善感”,这是生命的规律。但人生又一定要释然,遵循生命规律,生命便少很多苦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