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李舒文的头像

李舒文

网站用户

小说
202503/01
分享
《黄河的娇女儿》连载

第三十一章 银装山河

终于回到学校。

时过18点,冬夜已经降临到山谷,可遍地的白雪反映着亮光,夜色被稀释得没有往日那样浓重,像薄纱一样朦胧而透明,上学的路好像从来都没有今天这样远,对校园也从来没有今天这样让人向往。一看到校园依偎的那面山坡,孩子们就兴奋起来:“你看,那山都在迎接咱们了!”“再不来迎接,我们就累倒在雪窝里啦!”

临近到学校的路,宽大、平坦,孩子们鼓起劲,走得更快。这时,大雪好像也累了,下得小了些,落到半空中的雪花也不急着往地上落,飘飘悠悠地到处逛。孩子们倒拿着伞,仰头看天,张大嘴巴等着雪落,老也落不到嘴里,不免有些失望:“把咱们送到家了,雪也该休息休息。”

“还是来啦,你们!”梁校长看着一个个走得疲惫又卖劲的孩子,对着吴老师和军人叔叔说。他已经把校门口的积雪打扫到一旁,露出一大片干爽的混凝土地面。

“要不是护送孩子们,可真不一定会来。”军人叔叔夸奖说,“咱山区的娃子们跑的很有劲。”

“没想到突然下了这么一场大雪。早知道山区公交道路封停,想着你们不会来了。”梁校长把大扫帚送到学校治安岗亭后,和他们一起进了校园。

梁校长走过四年级教室,告诉吴老师今晚的例会暂时不开,首先安顿好孩子们的事情。他看到吴老师疲惫的神色,像看着自家晚辈人一样,心疼的随口询问:“路上,你们吃得消?没有遇到什么危险吧?”

一到校门口,吴老师就看见了梁校长。他穿着平时常穿的束襟棉衣。这时,吴老师却忘记了自己的劳累,对孩子滑倒的事后怕起来,若真的出现了无法挽救的意外,该如何承担起责任?虽是幸运,教训永留。她摇摇头,轻描淡写地回答校长:“这倒没啥,现在我想让孩子们用温热水洗洗手脚。”

“走,把电闸合上!”梁校长立即亲自到电控室开通电源,又到洗浴间调试。

吴老师来不及把自己的书包送放到住室。仍挎在肩上。她帮助孩子们拍打身上和鞋上的积雪,招呼孩子们放好书,分组、依次到宿舍和洗浴间。看着孩子们脱掉湿透的鞋袜,把手脚一并浸放在温水盆里,她自己也有了一种温润的感觉。

“热死我了!”那些顽皮的孩子在洗脚时解放了双手,好像要找点事做,就从棉衣袖子里挣脱出来,要把棉衣扔掉。

“你不听话了不是?”吴老师立即制止他,匆忙中就直接引用了上辈人说的话。她感觉有许多事要做,而自己总是缺少了哪一件。她让孩子们把衣服搭在了床头的架子上,把鞋子放到靠暖气的地方。又到外班提醒老师。她带了孩子们湿透的袜子,到洗衣机房统一洗涤烘干。忙完,才回到自己的住室。

打发学生洗漱完毕归寝,吴老师回到住室,正准备自己也整理一下,忽然想到还有一件要事断不可拖延到明天。她带上培训记录本和纸质文件通知,去向教导处王主任汇报。

刚出门,王主任却从黄光映照的雪树和雪堆中走来,到了近前,她关切地询问吴老师,这么冷还往哪里去?要她回屋去说个事儿。

王主任跺了跺脚上的雪,裹紧大衣进了吴老师的屋门。

“校长安排咱的例会不开了,但教学上的事咱还得再通知一下。”王主任胳膊下夹着个文件夹子,就站着问吴老师,“你们的培优补差、系统复习等情况,就自己把握,既要细心谨慎,又要得法、高效。”

王主任一说就有很多话,她内心里是对教学效果不太放心,多年经历告诉她,学生成绩决定学生的发展,而每一次检测就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学生心理情绪、测试内容难易、创新性题目和内容重点等等,失之毫厘,谬以千里。而且年轻教师、年老有经验教师都会有失误的时候,关键时刻更要用真心、下实功。

看吴老师手里还拿着会议记录本,王主任明白这位年轻老师心思全操在学生身上,意识到自己讲太多并无必要,就直说希望:“这回,咱学校可是凭你们要成绩、争荣誉咧,期末质量检测后,咱们还照样开家长会,向父老乡亲汇报教学成果。”

吴老师谦和地点头领教。王主任的提醒让她备受鼓舞,也绷紧了心弦。王主任总是那样细心,她自己还任着一个年级的数学课,成绩一直都很好,给老师们树立了榜样。她在心里默默地发誓,一定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技能,引导学生掌握各单元知识要点,让学生取得好成绩、养成好素质,如果,援边援疆的意愿能实现,就放心愉快的暂时告别。

她把培训会上的内容简要报告给王主任,把两个文件通知交给王主任。王主任翻了翻,了解了大致内容:“咱的工作也就是这样做的,早就在进行着智慧课堂、温馨校园建设,家校社协同育人也在做。只是还不够,还要更加努力、锦上添花。”

王主任看到援疆的通知后,很不在意地说:“这个,没人报。”接过文件又迭了一折。

“没人报?”吴老师反问一句,想引起王主任关注。

王主任从往年的情况中得到肯定的结论:“条件其实也是挺严的,去年,听说咱们镇里报了几个,可都没被批准。”

“今年,我想报。”

“你想报?”王主任可没想到吴老师真有这个意愿,定定地看着吴老师。想突然不认识了一样,“蒙蒙老师呀,你说,咱这里和边远地区哪里不一样?”

“我也是突然有了这个想法,想到更艰苦、更需要青年人奉献的地方去。”吴老师鼓起勇气,说出自己的理由。她认为,这话早晚要说出来。

王主任突然顿住不说话。吴老师的这个想法让她感到意外而又在情理之中,如果要她表态,还真的不一定干脆同意。咱学校几乎每年都有教师来,也都有教师回城,支援老少边区教育,当然应该大力支持了。可另一方面,学校正需要这样的青年人,培养还来不及,怎能说走就走。

吴老师委婉地转了个圈;“只要学校同意,我就去,我看人家规定的服务期是两年时间,两年后还回咱这里。”

“你把文件直接送给校长吧。”王主任本想表态,却克制了自己。她职责在教学上,人事由人家校长决定,她向来不在自己职权范围外的事上随便多说。

吴老师打定主意,就向梁校长提出自己的意愿。

第二天一早,雪住了,雪雾升高了,天空还压着厚厚的云。

孩子们听从铃声的召唤,还跟往常一样按时在早操时间集合到校园里。他们围着昨天打扫出的道路跑步,可是跑不开,跑得慢腾腾的,老师们站在一旁看,没有像往常那样跟着各班学生队伍后跑步。他们都知道雨雪天气是特殊情况,半小时早操时间完全可以用到早自习上。况且,期末质量检测马上就到了,系统复习、查漏补缺的任务非常重,时间珍贵。都等着教导处王主任发话,象征性的走两圈就回教室。

这时,梁校长却招呼老师们组织学生扫雪:“劳动一会儿吧!”站在一起的老师们都明白梁校长的意思,可都跟没听见一样,并没有马上行动,一种疑惑的情绪在相互传染:时间这么紧,等着雪消有什么不好呢?大家也都熟知,王主任非常重视教学成绩,甚至指望领导之间磋商。

谁知王主任却对大家说:“各班先来领工具。”吴老师一听,随即反应过来,转身就跟着王主任往劳动工具室走去。她早就观察到孩子们跑得不尽兴,拐弯时候往往一蹦一跳的,踩到积雪上。

吴老师带着孩子们,首先来到操场边,偌大的操场还被积雪严严实实地覆盖,像一块沉睡的庄稼地。孩子们一到这里,就变成了热火朝天的劳动工地。有的用扫帚扫,有的用铁锨铲,有的没有抢到工具,就在雪地上把一团积雪卷起来,卷着卷着就卷成了圆圆的大车轮。两个人、三个人十分用劲地推着滚动,越滚越大。就把一个大棉花轮子推到操场的边缘。场地上又有高呼,又有欢笑,村人猛一看,甚至分不清到底是在劳动还是在做游戏。昨天说“累死我了”的孩子一憩恢复活力,加入到同学除雪的队伍中,干得更加起劲。一会儿功夫,他们就把操场上的积雪推移到边沿,开出一片湿润润的清新的场地来。

可是,孩子们不尽兴、不愿走,还在操场边上,叽叽喳喳地玩着堆雪人的游戏。

程序设定的下操铃声响起,校园活动场地清扫积雪的孩子回来了,操场上的孩子也该回来,可迟迟不见孩子们的身影。王主任问梁校长,梁校长问王主任,他们一边给吴老师发微信、打电话,一边往校门外的操场上走去。

刚到门口,吴老师和其他几位老师领着孩子们迎面而来,他们的脸上红扑扑的、头上冒着股热气,一派喜洋洋、乐滋滋的神情和气氛。

谁说的真不假,孩童之心如平原走马易放难收。让你劳动锻炼一会儿,你就当成游戏放任不羁。两位领导一脸严肃,很想警告几句,看到老师陪着孩子一副欣喜的表情,都忍住什么也没有说,只待过后再提醒他们。

梁校长和王主任走出校门,往操场那边望,两人同时都愣住了,操场临河川的那一边,竟然出现了一座座冰雕,这可是从来没有过的景象。

两位校领导继续往前走,走到操场入口,又往冰雕近处走。终于,他们看清了冰雕的真面目,严肃惊异的神色又顿时变得欣然和悦,甚至也同孩童一般露出天真的微笑。

一个圆身方头的智能机器人迎面而立,手执银色魔棒向他们指向、挥手;紧跟在他身后的是一艘飞船,圆锥体的船头,油罐状的船体,还有三个圆圆的瞭望窗,顶头两个汉字一个短语,“环宇”;往后,一个直径2米多的球体,像是月球的模型,可又辐射出一根根链条,一条红线连在链条上,给月球加上了一道美丽的光环,这是什么?美丽的木星、飞碟、新发现的卫星?梁校长和王主任忍不住嘻嘻发笑,猜测着孩子们的创意,都感到“值得好好探究”,而这句话一直都用在对待课本知识和专家的理论上。

昂首欲飞的和平鸽,魔方般的方块楼,奇形怪状的机器人,封闭加露天的空间站,还有太空游览船,准备运往外星际的核能体……

“没想到,孩子们的想象力这么丰富!”王主任感慨道。

“咱教学生学文化、学科技,就是要培养有创造力的人嘛。”听王主任的话,梁校长郑重地点点头。他把欣喜抿在嘴角,在一个个冰雕面前,都驻足打量,像欣赏艺术品一样观其形色,品味其内涵。

“有一项实践研学活动,想临时取消。现在看来还要继续搞,要让孩子在实践中学习,在身体力行中受教育。”染校长感触地说道。

雪后初晴,丽日灿灿地普照雪山大地。

雪山上,行走着一支孩子们组成的小小队伍。

因雪而取消的实践教育活动,在校领导建议下,重又按照既定计划进行。中高年级班学生在老师们带领下,沿着扫开的硬化道路,攀上学校西南的山岭。

山山岭岭被雪覆盖,银白的雪装扮了一个奇异的世界。远处的山岭在天际横亘一条山脊线,虽然感觉不算太高,却依然巍峨峥嵘,连绵悠远,令人敬仰。近些的山岭高低错落、远近交叠,几乎要融合在一起,细细分辨,还是可以看出它们的轮廓来。白晶晶的阳光普照大地,给山川布施一层柔和而亮爽的面膜。山阳山背呈现出略微不同的亮度。高高低低的山岭,都被一色覆盖,同时隐藏了本来的面目、本来的个性,都一样的起伏连绵,一样的银装素裹和金盔银甲。在浑然一体中,肃穆,庄严,雄壮。

天空深蓝。雪山蒸发的乳雾开始升腾,天边缥缈着白亮的丝纱。温暖的阳光和闪闪发亮的洁白互相辉映、互相感染。太阳发送金色的光线在天地之间散射,蓝天高远,雪山辽阔,遥遥相对,又浑然一体。

这晶莹、纯洁的白让人仰望,望不断它的厚度;让人远眺,望不到它的边际;让人俯视,即使近在脚下,也难以猜测它的深度。

踏雪望雪山的人,不管你走了多远的路,长或短,你经历了多少事,多少岁月,此刻都像是一块界碑,一个重新开始的起点的标志。

你看,这一片厚实的白,一定收藏了无限的能量聚变的可能,孕育着一个季节、一个年轮,甚至从新开启的新世界。一旦开始,那一定是生命的勃发、万紫千红的绽放、万千气象的呈现。当然,这宽大无比的白,更像是一轴巨幅画卷,等待书写天地间最美观、最雄壮的图画。还像一帘待启的帷幕,恢弘、壮丽的剧情正在构思、正在酝酿,或者已经编排好了程序,只待轻缓而隆重的开启……

在老师和孩子们的眼中,这暖阳下的雪山都是壮丽的锦绣、奇异的世界,让人的想像飞驰,让人的心境扩展。

孩子们一路欢声笑语,放眼瞭望,思维和意念也来到这天地大课堂。

壮阔的金山银川呈现在面前,到处都闪射着光彩,让人急于想看,又睁不大眼睛一眼望穿。一道山岭,一条河谷,一丝细微的雪线,都把人的视线拉长,拉向更细微、更悠远的境界。

梁校长特意换下平时常穿的皮鞋,穿上很少穿的白色球鞋,棉袄换成厚夹克,换了一个人似的,平时的儒雅气质淡化了,平添几分矫健,甚至让人看不出这是一位多年躬耕乡村小学的校长。

是的,多年了。他的心里,好像有潮流在翻腾,一时把过往的一切劳苦和荣耀、卑微和慷慨都掩埋了过去,也是一派晶莹的世界。前不久,就在这里,因学生离校事件遭到派出所长的训斥,他记忆犹新;往前,因教师调动,想拦住好教师,被上级一位领导同志批评,他也没有忘记。那天,吴老师述说她想赴边支教的愿望,他不仅认为合情合理欣然同意,而且从中受到启发,为共同事业奋斗无止境。他觉得管理好一所学校、管护好老师学生,并不只是操心劳累,更要有大境界、大胸怀。而今,这晶莹的雪,也仿佛把一切杂念都洗却和涤荡了。还有下一代的前程,还有重任在肩,没有必要、没有任何价值去回忆以往。几十年乡村教育的经历,就像一段起伏曲折的盘山小道,也像是时时重启、常读常新的分卷阅读。

“孩子们,你们看到了什么?”走上山头,居高临下,骋目远望,他满怀深情地询问同学们。

金灿灿的阳光投射在身上,雪地反射的光线也映照在身上,一个个都是金色少年。这一回,跟踏雪归校不同,孩子们轻装行走,目标是建设工程,更加兴高采烈。

走在校长身边的几个孩子机灵地转动小脑袋,忽闪着大眼看校长的脸色。“你说要去参观南太行高速公路建设工程,这哪有挖掘机、推土机的影子?”孩子们都想质问校长,可他们都知道和大人们“顶嘴”不好,就耐心地走着瞧。校长一问,他们可找到机会了。

“我看见了可燃冰!”一个孩子抢先回答。校长一听,打眼望去,淞盛这孩子了。

“你见过可燃冰?”

淞盛非常自信地说:“你看这雪山不就是可燃冰?你看那地方红彤彤的正要燃烧起来呢。”梁校长抚摸一下淞盛的肩背,夸奖他有丰富的联想,鼓励他:“长大后,你就去好好研究它!”

受到校长鼓励,孩子们开动脑筋,争抢发言。

“我看见了猛虎在奔跑。”

“我看见宇宙飞船正要起航飞天。”

“我看见金苹果、银菠萝,还有……”

同学们嘻嘻哈哈地笑,梁校长喜眉笑眼,好像是孩子们要好的大朋友,慷慨的回应:“孩子们,走,咱们就去摘个金苹果!”

果然,刚转过山头,一个高速公路建设工地就展现在眼前,那是雪山中的一个剪影。一段路基劈山而出,又沿着山体向南延伸,到了半山坡突然停住,像被截断了一般。再看河谷,有几座桥墩正直挺挺地向天际拔高,其中一个桥墩的头上还戴了铁笼一样的安全盔。

梁校长让同学们停止行进,就站在这里远远观望。他自己还从挎包里掏出一个望远镜,拿着调试几下,就交给孩子们轮流望远。孩子们凝神望去,他们即使没有望远镜,也看见了建筑工人们在路基上忙碌,大红色和杏黄色安全帽分外鲜亮,一辆工具车悄然从山中驶出,徐徐地移动,从工人身边穿过。

凌空拔起的桥墩顶端突然闪现几下星光。“有人在焊接!”孩子们惊奇地感叹,“那太像火箭发射塔了!”

吴老师和一群孩子们肩挨肩站在一起。米黄色的紧身棉袄,一袭红围巾垂落在胸前,和身着红蓝相间校服的孩子们组成一幅雪中的风景,他们遥望远方,也期望未来。

她看见了山谷中一道清溪绕过大大的弯道,又消失在山隙里,悄悄向黄河奔去。从北太行飞跃过来的高速公路,正从一座高架桥上横跨黄河。她眼中的山岭没有来处,也没有尽头。她好像也看见当初她进山来的那条飘扬的乡间道路还在穿越雪山,还在起舞。

她已经做好心理上的准备。合适机会再向校长提出支教边疆的意愿。如果能够被批准,到来年秋天送这届学生升级后,她就可以义无反顾的奔赴边远乡村,二年期满后,再回到这个令她终身都难忘的地方。

也许明年这个时候,她带着另一群孩子,站在黄河的上源,眺望雪山,心随高铁飞扬……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