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小餐厅里。和暖,温馨。
这是老师们天天就餐的地方,今晚却别有一番感觉。镶嵌在屋顶上的圆圆的吸厅灯,像农历十五的月亮,清高而柔和地亮着,看不见一丝儿光线,却把墙壁、壁画、餐桌、茶杯映照得明净如洗、亮豁而不刺眼。生长在乡村菜园挂图里的红番茄、绿菜椒似乎长得更加新鲜饱满,那股清新的蔬菜气味散发出来,直扑人的嗅觉和味觉;金黄树林的生态园,不是让人走进了灿烂明丽的秋境,而是把秋的意境放大开来,弥漫开来,包围了小餐厅,把坐着就餐的人带到硕果盈枝的金秋深处。
岁末年初到了,老师们的会餐如约进行。
老师们陆陆续续到来,一个个在两张圆桌前坐好。大家端坐着,等待梁校长和其他没来的人。打饭的窗口里,不时闪动着炊事员奔忙的身影。大家就近小声地议论着学校、学生的事情,说这回校领导又想起办会餐,说明学校又有成绩了要给老师鼓劲,早见识过这场面的老师不以为然地戏谑,就是搞个仪式,比平时多坐一会儿,无它。老师们相视一笑,心有灵犀,就是个仪式也不多余嘛!
事前,梁校长特意交待炊事员:把往常做的那些烩菜,分开来,一盘一盘地放;把往常做的那些汤,打在一个大盆子里,要热;菜盘、汤碗、餐具样样都干干净净、整整齐齐放在餐桌上,像个待客的样子。从附近村里请来的炊事员当然见识过乡村人待客的菜品,听了校长的话暗自发笑,抿嘴忍住,好在还有口罩遮挡,只是身手麻利地做。梁校长又特意吩咐负责后勤的老师,多预算几个菜,每一道菜照着一百元左右安排,还说要拿出好厨艺,做得像个样子。负责后勤的老师满口应承,答应一定照办,心里也想着,看你领导一本正经当成什么大事儿办,现在谁还在乎这个?实际上人家早就知道校长的做派,也早早地按着这办法实施了。
二
年轻的杜老师走了进来。他戴着黑色出檐帽,像个少年郎,还像有什么专业特长的人。他手里拿着一沓纸,反扣身后。
“你还带了什么礼品?”大家看着他笑。
杜老师却显得年少而老道、聪慧又浪漫。大方沉稳地回应道:“也算是个礼品吧。”
大家的目光都向他投射过来。他举起用书夹子扣着的一沓字纸,晃动一下,让大家看清那是排版清秀的一部书稿。杜老师谦虚地说:“想请大家给我当第一位编辑,帮我审查一下。”
杜老师少年时代就有许多文艺方面的爱好,高中时就在省级文学杂志发表过诗歌作品,参加工作还时不时的写写抒情、记事的诗文。但他一直把它作为一种爱好,把主要精力投注在本职工作上。
他旁边的老师也不谦让。直接抢过来就翻看。他一边看目录、一边向大家念。在《乡村诗情》的标题下列有乡音、乡情、乡景、乡境几个篇章。那一串串的诗文题目,清新亮丽:《悠扬钟声》《飘扬的国旗飞翔的歌》《奔跑吧,中国少年》《喜鹊对歌》《山泉的笑魇》,还有《柿子红了》《麦田泛绿》《那一束黄菊花》《垂槐树下》《灯·桥·路》《五月槐花》《深山村居》《远山蓝韵》等,像是写景。再一板块:《好朋友》《一朵红花》《一堂科技课》《点赞我的梦》《黑板报》《石头上的善》《新老师》《送别》等等,大概写校园生活。
老师们听念标题,就感觉很有乡村韵味,看到了一院子悬挂的山货和山果;像站在果园旁,面对一株被果实压弯了枝条的树,那树上满是鲜艳熟透的果实,似乎闻到了甜滋滋的果香;还像参观校园文化长廊,一幅幅照片,一张张奖状,醒目亮眼,激情励志,背后都深深藏着鲜为人知的生动故事……
“你干脆朗读一段给我们听。”
“现在读,有点早。”
“读你的诗,还需要什么时辰?”大家好奇地哂笑。
杜老师就捧起水杯:“我就以茶代酒。”猛喝几口。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一路澎湃奔大海;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不为自身忧后代……
黄河滔滔东流去,
谁人能把大势改?
传承文化育新人,
我不担责谁担责?
不忘初心,壮志满怀,
将进酒,
追梦路上无所惧,
一腔豪气向未来!”
“我先喝为敬!”他做出“临行痛饮一杯洒、壮志未酬誓不休”的慷慨姿态,身旁的人立刻站起来制止他。“看你,看你的酒杯!”原来他手里的酒杯还空着,身旁的老师立刻给他斟满,他就像电影的豪侠之士,一饮而尽,放下酒杯,慷慨大度地说:“让大家见笑了!”
三
“小杜老师,”一向严谨的王主任也被杜老师的才艺表现逗笑了。她轻唤了一声,接应道,“你说你想找位老师把关看看,我就给你推荐两位吧?”
王主任主抓教学,一心用在提高教学质量上,但她从多年实践经验中得知,老师专业素质十分重要,而提高素质的最实用方法就是教研,钻研科技、文学、艺术,发展个人的爱好,也算是教研份内的事。在她的任期内,就有多名舞蹈表演、新闻采写、文学创作特长的教师走上名师之路。这位精明的小杜老师,曾经给她出过小难题,让她对教师任课一再改变安排,可一旦满足要求,人家倒是十二分的用心用力,再不用悄悄地监督,辅导学生参加体育比赛、艺术展演几次获奖,为学校赢得了荣誉。因此,王主任总还是以欣赏的眼光和心态看待他。
“谁?”
“吴蒙蒙和大姐老师。”
大家都同时看向吴老师。吴老师还在不经意地翻看自己手机上的讯息呢,她机灵地仰起脸,却茫然地看着大家。
“昨天的教育时报上,刊登咱们学校老师的一篇德育案例文章,作者就是吴蒙蒙和大姐老师。确实有水平吧?”
大姐老师忽然站起来,像个大女生一样任性地问道:“我怎么不知道,报纸在哪里?”
“报纸还没有来呢。”王主任欣喜地介绍,“我偶然从网上发现的。这是今年咱们学校第三次在省报上见名字,大家可以互相学习,教学相长,个人和学校共成就。”
老师们投来羡慕和敬佩的目光,大姐老师高兴得红了脸,连着说:“这可是人家吴老师的功劳。”
这氛围窘得吴老师甚至不敢抬头看大家。她心里腾起一阵感动的温泉,以往她自己获奖也没有这次让她这么高兴。她撩了一下头发,鼓起勇气,瞭一眼大家:“这不算什么功劳,只要去做,就有可能被认可。不过,对文学作品,咱还得好好学习呢。”
王主任看大家热烈议论,还想就这个话题再说几句,恰在这时,梁校长来了。
四
“耽误大家时间了吧?”梁校长一来,就抱歉地说道。
他看到老师们已经坐好,但还留有空位,就问还有谁未到。又走进操作间,看两个炊事员准备得怎么样,炊事员告诉他已经准备就绪,只等上菜。梁校长特意吩咐她们:“也到餐厅,和老师们坐一起。”炊事员们感激一笑,加快了动作。
大家共同动手,几道菜立刻传递上桌。
“又是一年即将过去,为了感谢老师们辛勤工作,咱们在一起共同吃顿家常饭。”梁校长意味深长地说道,“老师们十分敬业,工作十分投入,尤其是这个学年开始后,大家要比往年更加繁忙,更加紧张,值得欣慰的是,我们的工作虽然有过失,但整体上还是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肯定,也得到学生家长和村民群众的好评。大家已经知道,最近接连发生喜事、好事,让人备受鼓舞。前天,我到镇里见到了镇长,镇长拍着我的肩头说‘你干得不错’!我当时就说‘是老师们干得不错’。我对大家的工作敬佩,对大家做出的突出业绩表示感谢!这份谢意很想通过集体圆桌吃顿饭来表达。希望大家吃好,对学校有什么意见建议也随便提一提。”
刚说到这里,大家还没动筷子,门外响起敲门声。受到邀请的村委主任带着另一名年轻的村干部来了。梁校长急忙站起身,把他们拉到自己的座位旁坐下。
村委主任示个眼色,那位村干部悄悄地从衣襟里拿出两瓶酒,放到餐桌正中。
“不兴这,不兴这。”梁校长慌忙劝阻。
“咋不兴?”村委主任十分慷慨地说道,“你邀我们吃饭,我带瓶柿子酒让老师们品尝品尝,咋,错啦?”
“我请你们来学校和老师们一起会个餐、吃顿饭,想让你给学校提些建议。你弄这,岂不让我们惭愧了?”
半天没说话的那位年轻村干部,却话中有话地接上一句:“人家梁校长的意思是,咱来吃饭需要给个饭钱。”
村委主任却抿嘴不笑,瞪圆一双大眼,理直气壮地反问梁校长:“咱尊师重教的传统可是有些年岁了,啥时候你给改啦?”说着,他放下筷子,一把把酒瓶揽到怀里,又像举奖杯一样举起来向大家展示,咧嘴一笑:“这是咱村刚刚投产酿制的柿子酒,是用咱山上的野柿子,用传统的手工方法,经过几个月发酵做成的,和他们的什么名贵品牌不是一个概念,第一批货已经直进中原特色农产品博览会。这两瓶,容我聊表心意。”
“嘭!”村委主任利落地拆了包装盒,揭了瓶盖子,粗壮的大手握住酒瓶肚子,不容回避地对老师们说:“你们都是教书育人的文化人,有修养、有讲究,我可没法跟你们相比,但我得借这个机会,给大家适量表示,请大家尝一尝咱家乡酒的味道。——梁校长,你先把茶杯递过来!”
村委主任给梁校长茶杯倒上大半杯,又给每个老师一一斟上。
梁校长一时变得豪爽起来:“为了咱乡村和乡村学校的发展,为了团结一致、积极向上的团队,干杯!”说着他自己首先把茶杯在餐桌上“当”地轻磕一下,然后高举过眉。
大家都把茶杯举起来,小餐厅里一起响起清脆的玻璃器具碰击声,大家的祝愿也汇集了一屋的喜气。
五
村委主任见大家都端起了杯,即刻伸出两手,同时朝外猛地一摆,似乎要把松臃的衣袖甩往一边,使饮酒的动作显得更利索些。酒杯不过一百克,但他郑重地举起来,似乎10多公斤似的,然后一饮而尽,脸上即刻收敛起深深的皱纹,像一方峰峦齐聚之地,表明他经历了一场极度的味觉和神经的刺激而又沉静了下来,最后他长长哈了一口气,庆幸闯过了一次新的考验,又仿佛体验了一次无以言表的享受。
“老师们哪,你看看咱们的村子,路修好了,房建成了,规划的生态园区和景点也立马完工,来参观学习的,来休闲旅游的,越来越多,乡村也变热闹了,繁华了。可是只有学校办好了,乡亲们心里才踏实,干事创业才有底气和后劲,乡村才有精气神,像个现代化的乡村!好,我给老师们敬一杯!”
村委主任说话,大家诚心服从,连最不喜欢沾酒的年轻女教师们也举杯轻抿表示敬意。
放下酒杯,梁校长推心置腹地对村委主任说:“你知道,最近上级要求咱这里实行一体化办学,学校还要联办。但镇里并没有一刀切缩小山区学校的办学规模,原则上必须保留教学点,还要保留小规模学校的成建制资源配置,还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师资力量。也就是说还会给咱们乡村学校派来好老师,请父老乡亲们尽管放心,咱乡村教育有前景、有奔头!”
村委主任拍着桌子说:“要不是看老师们教得好,乡亲们早把孩子转到城里了。咱们村里有不少人家在城里买了房,又回来山上,说是种几亩庄稼地,其实还是为了娃们上学,要是上学耽误了,挣个金山银山算它个啥?”
六
大姐老师举起酒杯。
“吴老师,我请你举杯,原因有三:一是你作为徒弟却为师傅做了许多工作,我心存感谢;二是你班学生评上了全市好少年;三,祝贺你找到了好朋友!”
吴老师绯红了脸,依然仪态大方地站起来,捧着酒杯贴近胸前,那姿态就像捧着奖杯。“这,哪敢当啊?”
“说起来,我还非常感激老师们,还有学生家长。有的人就像我母亲一样,把我的婚恋大事放在心上,为我操心,我真的很感激。要在城市……”
“在城市又怎样?”大姐老师不相信地追问道。
“有朋友还建议我登征婚启事呢!”
老师们又仰脸大笑,女教师的笑声更响亮,一边笑还一边说:“长江边卖水——多此一举。”
“都是一家人,也不怕你们笑话,说起来有点偶然,就是在学生家的那个村里见过一面,我还真没注意人家长什么样,后来才知道,已经早有介绍,就连我母亲让我见的也是他。我母亲老埋怨我:现实点,不要太挑!”吴老师面对同在一校工作、天天见面的老师们,就像一个清纯的小姑娘面对自家人一样,坦诚地表露自己的心声。“说老实话,咱凭啥敢挑剔别人?但我也有一个标准,就是支持我在乡村学校工作就行!”
“哎呀,你这样一个择偶标准!”吴老师话音一落竟然溅起一阵惊叹声,“你怎么不早声明呢?早就有人备好了玫瑰不敢亮出来,怕学历、身高、收入、房车达不到……”
“小吴老师啊,”一向沉稳的梁校长忽然把酒杯“嘡”往桌上一蹲,“把酒喝下!有你这句话,我奉陪一杯!”他伸手拿过酒瓶,看似要往自己杯里倒,却顺势加满身旁村委主任的杯子。
村委主任却淡然若定,慷慨地任他作为,看到梁校长也把他自己的杯子倒上,大手一挥,像指挥乡亲们田间收割一样:“老师们,大家随意!”
梁校长毫不犹豫,豪侠之士一般,端起酒杯就近嘴唇。
村委主任嘿嘿一笑:“咱也没啥说,为好老师们干杯!”痛快一饮放下了酒杯。
吴老师环顾左右,看老师们手持酒杯在等待,就破上了身家性命一般地说道:“那我就充当一回女汉子吧!”在和悦的气氛和兴奋的心情下举起了酒杯……
这时,杜老师站起来,示意把酒瓶递给他:“该轮到我了吧!”
还有老师争着说:“我们还没表示哪!”
梁校长左手握住瓶颈,右手按压在瓶口上,像守住着一个魔盒一样,沉稳地说:“君子之交淡如水。你们想表示,只要心诚意笃,饮料、白开水照样可以。”
可是,他自己话却多了起来:“你去看一下,炊事员们做够了菜,就让她们也来坐一起。”坐在另一个餐桌旁的炊事员朝这边望一眼,不说话,只管微笑着吃菜。
“平时,我对你们工作分派多、要求严,对各位的生活关心很不够,我不求你们谅解,但求多提建议……周末,你们也要回家一趟,和一家人团圆,陪一陪老人,看一看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