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康熙三十九年(公元1700年),湘西苗寨镇竿(今凤凰县城)升协为镇。
同年,这古色古香的千年小镇,却发生一起苗民反清、数千人惨遭杀害的大案,震惊朝廷。康熙帝亲批御诏给湖广总督于成龙:“彻查辰州府,清理沅靖道。告谏百官,晓谕群苗”。
然于成龙查来查去近一年时间,也未能查出个子丑寅卯来。
而最令其百思其解的是,掀起这轰动京城朝野的惊天大案,却是由一起“货郎勾搭民女被杀案”所引发的。而这卖货郎,还是远离镇竿东南约五百多里开外的耒阳县里的一个名不见经传、满脸长着“麻坑”的中年男人。
这男人姓钟名秋林,表字秋林,年方三十有八,是耒阳城里的一个大家族的三公子,早年因出麻疹而落下一脸“豆坑”,被人戏称为“钟麻子”,因长得难看无人嫁他,他便成为耒阳城里为数不多的老光棍。这钟秋林祖上乃是前朝的进士,官至翰林院大学士。曾袭过列侯,今到秋林份上,业经五世。只可惜这钟家支庶不盛,子孙有限,钟秋林父上虽娶有几门,却惟有其一根独苗男丁。而其他与秋林父辈者俱是堂族而已,没甚亲支嫡派。今秋林年已三十有八,因其长相丑陋而无人问津。虽请过无数媒婆,但却未谋划过一番好姻缘。
而就是这个长得“长不像鳝鱼,短不像泥鳅”的家伙,还真有点“道行”,任凭他走村串户的那张“三寸不烂之舌”,先是把苗寨镇竿的总兵大人的千金小姐调戏后在家中奸淫,继而利用他从《皇帝内经》中所看到的各种房中术等手段,将其玩弄得团团转。事发后被总兵处死,继而引发两个家族间的报复行为,导致这场惊天动地的大案发生。而于成龙在纵观整个卷宗后,得出的结论却令人啼笑皆非:单身无罪过,调戏有风险。
原来,这钟秋林有一大特点:好学。因其幼时出过麻疹留下的满脸“豆坑”而遭人嫌弃,故家人便将其放入宗族祠堂,请私垫教授。而这钟秋林虽长相丑陋,却也是个勤奋好学的苗儿,深得先生喜爱。虽常有顽童嬉戏于他,却也屡被先生“护犊子”。钟秋林在私垫期间,学得一手好诗文,从诗书礼记到诗经子集,四书五经无所不通,无所不读。虽不及“学富五车”,却也算是“腹有诗书气自华”。尤以其写得一手蝇头小楷和飘逸的行草字型,颇有几分“二王”的神韵,更是惹得教书先生怜爱,时常对其“开小灶”,令其作文。
也算是这钟秋林祖上积了一些阴德,从小长得“不逑人样”的他,却学得一手好绝活:对楹联,在当地俗称“对对子”。什么“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等自不在话下,在他十岁那年的“童生试”时,因为晚到一会,主考官不让他进去,钟秋林便道:“我是来参加考试的,你怎么叫我出去呢?”主考官说:“你小小年纪考什么试,不要混闹了,快出去!”怎知这钟秋林虽长相丑陋却也机智过人,便对主考官道:“不如考官出道对子考我吧?我对得上便让我进去考,对不上算我倒霉。”主考官看看还有一些时间,便说:“好,就这样,我出一联给你对,对得上,给你考;对不上,你出去。”主考官想了想后道:“河水推沙粗在后。”他笑钟秋林考试迟到,差点错过时间,算是个粗人。钟秋林随即回答道:“风车放谷甏先行。”主考官见钟秋林才思如此敏捷,大为惊异,就让他参加考试,准备荐拔他为第一名,谁知查阅考卷时,发现他居然高中榜首。而且是在湖南省学政卢震(后任偏沅巡抚)主持的地方科举考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后所中的榜首,可见其学识的确是非同一般。待三年后举行的乡试时,他的考试成绩也进入了“三甲”。而在这次八月中秋的“秋闱”时,钟秋林能进入前“三甲”,也的确令人刮目相看。只可惜他无缘参加三年后在京城举行的“会试”(因在春季举行,故也称“春闱”)。究其原因是因“相貌丑陋,影响市容”。这恐怕是湖南省科举考试史上,最早的一次因考生的相貌不端而产生的“不良反应”,也称得上“一绝”了。
再说这钟秋林,在得知自己无缘“进京赶考”时,只是在家“闷闷不乐”了几天,便没人似的又欢快起来。该吃吃,该喝喝,也没有表现出过多的不良反应。倒是其父怕他想不开,特意把他叫到书房里“开导”了一番。不曾想,这钟秋林却没人似的,不以为然地对其父道:“当今的名士不过是勉强记诵,移东换西,做几篇窗稿,刻一部诗文,就要树帜词坛,纵横一世了。据儿看来,那是假借,无一真才实学。要做真名士,毕竟要读尽天下异书,交尽天下奇士,游尽天下名山,然后退藏一室,著书立言传于后世。儿虽未挂名皇榜,未来却也能替朝廷做些事业来……”其父听闻儿子志在四方,既有“读尽天下异书,交尽天下奇士,游尽天下名山”之意,也有要做“世间第一个才子”的宏愿伟业,心道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说不定还真是儿子的一条生路。便咐咐下人带上书童和丫环各一人,吩咐一路上好生伺候。又带上管家一名,备了银票若干,一行四人便从衡州府耒阳县出发,开始了“游历山川,拜师学艺”的征途。只是,令钟秋林及其族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钟秋林这一出家门,便再也没能踏进家门,走上的是一条“不归路”。
话说这钟秋林来到湘西辰州府,到达了苗寨镇竿。当他走过那飘洒着濛濛细细雨的沱江,看到沱江边上的一排排吊脚楼群,还有那风景秀美的风雨桥廊时,看到这座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的千年苗寨时,看到这令人充满无限暇想的烟雨沱江及沿江而建的一座座古色古香的老宅时,不禁为之感叹:这就是我心中向往的圣地啊!
于是,他就停下了自己的脚步,不再去“游尽天下名山”,他将自己随身所带的书童和丫环谴散回家,也将管家打发回老家去后,自己便在此隐居起来。家里带来的钱花光之后,他便学着衡山老道教给他的生存之法,挑着货担开始走村串户,做起了小买卖。一晃十年过去了,钟秋林练就了一副好口才,借着自己巧舌如簧的“三寸不烂之舌”,居然还攒了一大笔钱,在这里买了一间带有竹园的老宅住了下来。
尽管钟秋林长得奇丑无比,但他毕竟是经过了童试和乡试的秀才,在那个年代,秀才就算是文化人了,况且,他自恃才高八斗,自然也是能附风文雅的主。而且在他与衡山老道的交往中,已经被那个“流氓老道”成功地教唆成为一个猎艳高手。在与自己的丫环有过云雨之后,没有多久,便按照那老道给他的一本《春宫图》来作试验,奈何那小丫环才年方十六岁,怎经得起他胯下的那个特大号家伙的那番折腾?便天天告饶,只几个月后就被他打发走了。可尝到“甜头”的钟秋林,岂能甘心寂寞?他便四处寻找美貌少女,可美貌少女见他那模样,怎敢见他?就算是风月楼内的妓女们,见了他这模样,躲都躲不及,怎会与他亲近?在那个年代,既便有再多的银子,就连妓女也有自己的选择!
钟秋林自知凭他的外貌无能如何是不能正常接近女性的,更不说漂亮的女性了。夜里正辗转难眠,突然外面传来“抢火啦!抢火啦!”的呼喊声,他灵机一动,我何不去参与救火呢?正待他要出门救火时,考虑自己的面容丑陋,在这个小镇里已经有许多人知晓,他便悄然去了另一个苗寨,把自己乔装打扮后,又经过一段时间的暗中观察,发现镇上有一户人家,住着一位绝世美女。苦于自己现在的状况无法与她相见,钟秋林联想起前些日子的一场大火,便寻了个机会,悄悄潜入那户人家,索性烧了她家的老宅,然后又装着好人去救火。最后,等家人们将大火扑灭后,发现了倒在地上的钟秋林,身上已经被大火烧得面目全非。好心的主人将他抬进屋内进行救治,经过三个多月的治疗,加上苗家特殊的除疤中草药物的涂抹,居然将钟秋林脸上的麻坑也“抹平”了。
钟秋林也算是“因祸得福”,主家的大小姐张双全也亲自过来与他道谢。之后,钟秋林便告辞而去,回到了自己在镇竿的竹林院舍。看到屋前那淇水弯弯的水岸,那碧绿竹林连成一片片。仿佛自己也成了高雅的先生,是一位谦谦君子。一下子感觉自己的学问更精湛,品德更良善。神态庄重胸怀广,地位也威严显赫了许多。仿佛自己真的就是一位高雅的先生,正直的真君子,不觉喜上眉梢润入心田。
钟秋林的老家在耒阳县城,家里有一大片竹林,有方圆数百亩,枝繁叶茂,遮蔽阴森,阳光几乎难以照透。休闲之余,钟秋林便时常在竹林中一边散步,一边诗赋词。回到了自己在镇竿的竹林院舍后,也依照老家竹林的规模进行了扩建。
不久,为了答谢钟秋林的“恩情”,张双全小姐来到了钟秋林的家里,见到了他家的这片竹林,赞许有加。而且开口便是良言佳句:“竹生荒野外,梢云耸百寻。无人赏高洁,徒自抱贞心。”吟的是南朝梁·刘孝先的《咏竹》。钟秋号称自己是个秀才,怎好意思输给一位女生,于是,也跟着了一首:“我生性放诞,雅欲逃自然。嗜酒爱风竹,卜居必林泉。”诵的却是唐·杜甫的《寄题江外草堂》。
随后,张双全又吟诗一首:“此处乃竹乡,春笋满山谷;山夫折盈把,把来早市鬻。”把唐·白居易的《食笋诗》背诵了出来。钟秋林也不甘示弱,随即便将唐代诗人王维的《竹里馆》背诵出来:“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这张双全不愧为才貌双全的女子,便想见景生情,现场吟诗作词,一来是考究他的文才,二来试探他的见识,三来见识他的思想。便朱唇一启,笑道:“钟公子,我们吟诵先贤达人的诗句,总有些不是滋味。可否见景生情,我问你答?”
钟秋林也被这可人儿的才貌所吸引,也正有想试探她文采的想法,便欣然应允:“小生正有此意。小姐不妨出题,晚生来对。”
张双全环顾了一下四周的竹林,这才发现自己家的竹林,居然是按照这里的规划和布局进行设计的,开口便是一首五言律诗:“宿昔原多露,深哀恐未须。独怜秋稍稍,谁伴影疏疏。”
钟秋林猛地一惊,这女子居然也是出口成章,看了看四周的竹林,便吟了一首五言律诗:“暝色佳能远,高情解已殊。故人眼明处,休更日逃虚。”
张双全心里也是一惊:这人也是个快手啊!便张口又来了一首五言律诗:“海国森森气,谁家楚楚春。还移波浪色,曾倚去来人。”
钟秋林自然也不甘示弱,针对自己十年的卖货经历,当即和了一首五言律诗:“奠玉刍成束,刳心节自分。如何天不见,蟠屈十年身。”
张双全之前,听说过钟秋林之前做过十年卖货郎,借徨子的高节,用一首七言绝句夸了他一回:“玉干亭亭含粉霜,雪欺雨打自矜强。严寒不灭凌云志,为有贞坚风骨香。”
钟秋林一听,哪敢自夸,急忙也用一首七绝来回应:“都云直节欲冲霄,气毅色严雄劲骄。怎奈一经风雪后,千竿寒碧尽弯腰。”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谦虚谨慎。
张双全见钟秋林如此谦虚,便直接来了一首七律夸赞:“抚柏依松傲雪霜,春神解箨住云乡。横斜笛韵传梅影,浅淡风馨浮月光。建节澄空因耿直,盘根热土自丰昂。几人清骨闻如是,爱到镇竿钓夕阳。”
钟秋林一听,这还了得,这女子这样厉害,怕是今天遇到对手了,无奈之下,也用一首七律接了下来:“绕屋凌冬隐地仙,闻雷出土漱松泉。临溪个个风吹笛,过岭人人月笼烟。劲节生来元俊挺,虚心长去却高坚。由闲染画云波外,浪涌冈峦尤绿天。”
俩人就这样你来我去,直到张双全的丫环过来叫吃晚饭时方才停下。至此,俩人也有相见恨晚之意。没多久,正当韶华仍待字闺中张总兵的千金小姐,因频繁亲近货郎的缘故,便悄悄被他勾搭成奸,而且不能自拔,俩人时常在女方家中幽会,而张总兵一家还罔觉其事。
某天,张总兵突然归家,不想瞥见货郎与女儿挽颈交吻,姿势模样非常猥亵无耻,登时勃然大怒,手持枪械兵器猛砸货郎。钟秋林猝不及防,脑瓜开瓢,当场身亡。
毕竟家丑不可外扬,总兵始终不忍追究小女,故此唤来其子合力抬走尸体,深埋于竹林。后又担心尸体遭狼狗刨掘,泄露杀人形迹,便托言竹笋失盗,连夜修筑高墙圈围竹林,此事计划周密,街坊无人知晓。
谁曾想,钟秋林新管家当夜不见主人回家,便寻到千总家,也未见到主人踪影。问及其女双全,回答也是吱吱唔唔,但碍于总兵的官威而不敢多问。此后月余,寻得一机会将总兵千金堵截,方知钟秋林死于总兵之手,遂快马向耒阳钟府报告了公子被害之实情。
钟家获悉详情后,纠集了上百名家丁,顺沱江而下赶到镇竿镇与千总兵寻仇,却遭到总兵的残酷镇压。钟家嗣后纠结了数千名苗民,集体反清。随后,朝廷派礼部尚书席尔达带领驻防荆州满兵1000名并酌带广西、贵州、湖南三省及永顺、保靖两地士兵,于农历十月到达镇竿,辰州府沅细镇总兵赵金锁随带马步兵1000名,也于十一月初移驻镇竿城(今凤凰县城沱江镇)。十二月十日会同湖广总督于成龙,巡抚赵申乔亲赴暴木营(今禾库乡吉寅村)督战,分四路“进剿”反民,惨杀苗民4000余人,征服301寨。至此,康熙四十一年(公元1702年)废土司后的“苗民反清案”至此终结。
康熙帝亲批御诏给湖广总督于成龙:“彻查辰州府,清理沅靖道。告谏百官,晓谕群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