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大山的山腰间,一个堆放着一摞一摞石条或石块的采石场,人来车往,十分繁忙。
采石场一端一个路口前,装满石料的五十多辆木轮车前后形成一排缓缓起运,每辆车前面有一人肩上挎着绳索,双手抓着车把,拉着车走,后面有一人双手推着车走。
“保持车距,有序前行。”义均挥舞着一面小旗指挥着这支车队出发,车队很快就离开了采石场。
义均手中的小旗上绣着“治水运输队”几个金光灿灿的字。
却说义均找到皇储益后,益对义均愿意为治水贡献出力的“义举”甚为高兴,随即委任他担任这支“治水运输队”的队长,带领这个运输队在这个山区采石场往正在修筑黄河大堤工程的工地上运送石料。
义均认真负责,毫不懈怠,带领一百多名身强力壮的民夫,动用五六十辆木轮车,几个月来,不停地在一百多里开外的采石场和黄河岸边的工地上昼夜往返,从未间断。
工友们得知义均是前朝舜帝的长子,很受当今皇储益赏识,自然对他尊敬有加。加上义均对工友们关心体贴,并亲自搬石拉车,就没有人把他当作“工头”或外人,而是把他当做亲人,都对他唯命是从。在这支“治水运输队”里,最能吃苦耐劳,最卖力的要数戈旦。
这戈旦真是浪子回头金不换,自从幸遇义均救他后,他就下定决心跟定恩人,义均让他干什么,他就干什么,义均让他怎么干,他就怎么干。无论装卸石料,还是拉车推车,戈旦跑前跑后,苦活累活总是抢着干,让义均越来越喜欢他。
“治水运输队”把大量的石料源源不断地运到黄河岸边,充分地保障了修筑黄河大堤工程建设的需要。可是,“治水运输队”在采石场与黄河岸边顺利往返几个月后,他们通过一座山下的路由于山体大面积坍塌将此段路全部埋没,他们不得不绕道另一座山间的山道。事有凑巧,正是由于他们绕道这座山,竟与棍旅运送木料的送输队遭遇了。
原来这座山上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山上有一个伐木场。
狐一、付二等十八名棍旅成员押着三十多个抓来的农人,动用二十多辆木轮车,组成一个运送木料的运输队,将这个伐木场砍伐的大批木料运送到黄河岸边的草香滩,供“千户侯”和棍旅一伙大兴土木,建设各种游乐和享乐设施使用。
“千户侯”和棍旅一伙在草香滩大兴土木,建设多种设施,钱从哪儿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