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泰不仅在身体素质上不断提升,在人际交往方面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他知道,若要出去实现自己的抱负,需要结交更多的朋友。
他开始主动参与村里的各种事务,帮助村民解决问题。有一户人家的屋顶漏雨了,那是村西边的刘大爷家。刘大爷孤身一人,房子年久失修。王文泰带着几个朋友一起帮忙修缮。他们爬上屋顶,小心翼翼地揭开破旧的瓦片,然后将新的瓦片一片一片地铺上。在这个过程中,王文泰细心地检查着屋顶的每一个角落,确保不会再漏雨。刘大爷站在院子里,感激地看着他们,嘴里不停地说着:“真是好孩子啊,多亏了你们。”
还有一次,村里的两口子吵架闹得不可开交。丈夫叫张大福,妻子叫李翠花,两人因为家庭琐事产生了矛盾。张大福认为李翠花花钱大手大脚,李翠花则觉得张大福不关心自己。王文泰去劝解了他们。他先分别找两人谈心,了解他们的想法。然后,他把两人叫到一起,说:“大福哥,翠花嫂,大家过日子都不容易,相互理解包容一下。大福哥,翠花嫂照顾这个家也很辛苦,你要多关心她;翠花嫂,家里的钱也要合理安排,毕竟挣钱不容易。”在王文泰的劝解下,两人终于重归于好,他们感激地对王文泰说:“汝山啊,要不是你,我们这个家就散了。”
通过这些事情,他的人缘越来越好,村里的人都很信任他。他还结识了邻村一位名叫张启元的年轻人。张启元读过很多书,也有远大的志向,两人常常一起讨论学问和国家大事。他们的见面地点通常是在村外的小河边。河边垂柳依依,河水清澈见底。他们坐在河边的草地上,一边看着流淌的河水,一边畅谈。
“汝山,你觉得我们国家现在的局面要如何改变呢?”张启元问道。 王文泰沉思了一下说:“我觉得首先要让百姓都有知识,百姓强大了,国家才能强大。” “我也这么认为,但是现在教育普及很难,而且还有洋人的压迫。”张启元皱着眉头说。 “我们可以从自己身边做起,像赵先生那样,教更多的孩子读书识字。”王文泰坚定地说。 他们的讨论常常持续到夕阳西下,到最后,两人总是互相鼓励,要为国家的未来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