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储刘生的头像

储刘生

网站用户

小说
202503/23
分享
《望山》连载

第一章 夫妻夜话

一次转身就是一个春天。一个春天就是一个轮回。每个春天都有着属于自己的故事,它们与以往有所不同,又极其相似。

花草拥有前世的记忆,总在适当的时候绽放,这些记忆也是它们家族的传承。映山红从春天里跑了出来,满山欢喜。它们是为爱而降临尘世?还是为理想信念而来人间?

村庄对面的山坡上一片火红。昭明住在左厢房,书桌摆在窗户边,抬眼尽览人间春色。可他没有注意这些。他只一门心思放在书本上,两耳不闻窗外事。除了吃饭和上厕所,他从未离开房间一步。对他来说,比欣赏这繁花似锦的春天更为重要的事情是考研,以便将来找到满意的工作,结婚生子,过上幸福的生活。

昭明家世代都是农民,父母从小就在他耳边念叨,老百姓要想出人头地,就得好好念书。昭明不负众望,成为村庄里第一个考上大学的人。收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他志得意满,家人更是无比的欣喜和激动。

八月时节,庄稼还在田地里生长,农人得闲,昭明父母早早地上床休息了。婚后多年来,他们的感情如同屋外的月光,既不冷淡,也不热烈。尤其是昭明三兄妹相继出生后,夫妻俩从没有深入地交谈过。

今晚,夫妻俩就像婚后头两年一样,有说不完的话。他们商讨着哪天摆酒,宴请哪些客人,预备几桌酒席,还对菜品也做了要求:菜不能太孬,得有几个硬菜,要不会被别人戳脊梁骨的。

夫妻俩又对报喜的事打着商量:岳父、姨亲、表亲、姑舅、朋友、家族,得亲自通知到。尤其是礼数不能少,比如昭明的外公、舅舅和老家婆家得拿上糖酒去接。晚辈姻亲就让各自兄弟去通知。

两人甚至考虑到昭明的未来,有着幸福美好的憧憬。当说到昭明学费的事,夫妻俩心中有着焦虑。

“昭明的学费和杂费加起来要八千多,现在家里只有四千块,还差一半。”昭明的父亲无奈地说道。

“家里往礼多,摆酒时总能收些回来吧!?”昭明的母亲宽心地说道。

“亲戚六眷包不了多少钱,估计50块边上。真亲真戚,像你哥家顶多100块,我姐家200块顶天了。”昭明的父亲心里盘算着说道。

“我哥家应该不会只送这么点礼吧!?前年他们家盖门楼子,我家送了一副扁,一板豆腐,5斤猪肉,还包了300块红包。”昭明的母亲有些质疑地说。

“你就等着看吧,我还不了解他们。你还记得吧?十多年前,你哥在我家捉了两头小猪,你大姐家捉了一头,当时是五块钱一头,到现在都没给。”往事如同蜿蜒曲折的闪电,在两人脑际中闪现。“像这样的人,你还指望他们能办出什么大事来?”昭明的父亲说得坦率,妻子哑口无言,只是叹气。

沉默了一会,昭明的母亲碰了碰丈夫,提醒道:“还有临时家你没有算?”

“临时家(岳西方言,指邻居、村民的意思)都是10块20块,吃饭时窝锅统(岳西方言,全家都来的意思),主要是个热闹,不赔钱就算好的了,”昭明的父亲如实地说道:“我粗略算了下,除掉饭菜烟酒钱,能有二千块钱进账就算不错了......”话音刚落,夫妻俩陷入了沉思。

“向亲戚朋友借点凑凑?”昭明的母亲提示着丈夫。

“他们的条件都没有我们家好,怕是指望不上的。”

“诶!”昭明的母亲豁然想到了一个主意,有些激动地说道:“家里的一窝小猪可以提前卖掉,这样应该能凑齐昭明的学费了。”

“小猪十一月才出窝,昭明十月份开学,九月份就得卖掉小猪。”昭明的父亲有些不舍地说道:“猪还小,要是养大点有个三四十斤一头就好了,”昭明的父亲叹了口气,还是下定了决心,说道:“也只能如此了。”

山区,田地少,每家每户粮食都不多,养母猪是件烦心的事。昭明的母亲每天干农活的同时,还要操心着到哪里去讨猪草。尤其是捞水葫芦和浮萍耗时耗力,弄得一身泥水不说。回来还得剔除腐烂的根须。洗净泥巴后,再煮熟,主要是担心有蚂蟥和其它寄生虫。到了秋天,昭明的母亲就开始捡泡桐树叶,将其和玉米棒子碾碎磨粉,掺着米糠喂猪。

昭明的母亲看着小猪长膘,一天一个样,心中充满了幸福感和自豪感。现在提前卖掉,她比谁都舍不得。一分钱难倒英雄汉,见丈夫无计可施,她只得提出来。一切都是为了孩子。作为父母,即使是卖血也心甘情愿。现在丈夫也同意了,夫妻俩心里的大石头总算放了下来。

昭明的母亲开心地说道:“往年一窝不是七八头,就是十来头。今年第一窝生了十二头,这窝生了十六头。”昭明的母亲难掩喜悦之情,接着说道:“它们都是来报恩的,知道我家昭明今年要考大学,缺少学费。”在一些模糊的念头中,在恍恍惚惚,零零碎碎的想法中,夫妻俩渐入梦乡。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