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储刘生的头像

储刘生

网站用户

小说
202504/14
分享
《望山》连载

第五章 春光有梦

春光泄,大地苏醒,万物听懂了春的语言,纷纷向着太阳生长。山青了,田野绿了,花开了,世间温暖了。

春风暗换年华,在山间、田野、树梢、茶园和花丛中悄然流淌。奔跑的小孩身后响起一串串笑声。

春天是农人最美的底蕴。水田里映着四野青山,蓝天飞鸟。农人在田间犁田打耙。昭明的父亲就是其中一员,正在耖田。他挥着鞭子驱牛,吆喝声短促有力,奏响了春耕的序曲。他的每一声吆喝,是在与土地对话,与烈日较量,与春天赛跑。他的吆喝声,带着乡村的韵味,在田野间回荡。

那被春风磨去锈迹的犁铧和阳光一样锃亮雪白。那一道道犁沟,是岁月刻在大地上的痕迹。翻开的泥土厚实坦然,存储了足够的能量。田水沸腾着。几只喜鹊飞到了田间。它们在新翻的泥土边蹦跳着,喳喳报喜,好似提前知道了丰收的喜讯。

春天是一位善良的姑娘,她把美丽带给了人间。昭明家对面山坡上,一场盛大的花事正在进行,主角是映山红。空气中弥漫着茶叶的芬芳,兰花的馨香。

阵阵欢声笑语和山歌小调不时从茶园里传来。在田间劳作的汉子,很容易就能从这些声音中辨别出妻子的声音。他们不时地望向茶园,劳作的疲惫在这些声音中烟消云散。树上的鸟儿也被这氛围感染,它们竞相卖弄歌喉,唱着春天在哪里。

春天是如此亲近,它是一幅展开在眼前的绝美画卷,每一抹色彩都晕染着生命的蓬勃;它是手心里那束花,那棵草,娇艳明媚、倔强葱茏;它是茶人脸上幸福的笑靥,是悠悠茶香中的收获与满足;它是农人对土地的深情,对丰收的渴望。

春天土地松软,有着青春的弹性。昭明的妹妹在田埂田塝上掐毛香。这是昭明母亲在摘茶叶前特意嘱咐的。只因昭明父亲好一口毛香粑。夫妻俩感情深厚,每年清明时节,无论多忙多累,昭明的母亲都会做几笼腊肉大蒜粉丝馅的毛香粑。自家吃一些,大部分送给了左邻右舍。

悠悠岁月,毛香粑作为岳西县极具代表性的土特产,它早已超脱了食物的范畴,成为乡愁与思念的寄托。每到特定时节,很多人家都会做上一些毛香粑寄给在外的亲人。游子们品尝着这饱含深情的家乡味道,无论身在何处,心中都有着温暖的归依。

昭明母亲一如既往的每年还会做些圆子、米粑、籼米圆子、玉米粑、小麦粑。对于昭明来说,最喜欢吃的还是籼米圆子。

每逢青黄豆上市时,昭明的奶奶就会吩咐儿子到田埂上砍几棵回来。昭明的父亲庄家把式,总会在繁密的黄豆丛中挑选几株颗粒饱满的豆萁砍掉,这样还有利于其它黄豆的生长。

昭明的父亲抱着豆萁回来,放在遮阴处。“你这伢!让你砍几棵,你倒好,把一田埂的(黄豆)都砍回来了。”昭明的奶奶拿上一把小椅子坐下,一边剥黄豆一边笑着说道。

“黄豆窠太密了,不砍掉一些,(结的)都是瘪壳。”昭明的父亲如实地答道。

昭明的母亲将籼米粉炒香后,帮着婆婆一起剥黄豆。婆媳俩唠着家常,有说有笑,温馨的氛围在她们之间流淌。黄豆剥好,洗净沥水。肥瘦相间的五花肉剁碎,青南瓜切丝,葱姜蒜等调料备用。一切就绪,婆婆灶下把火,儿媳妇灶台上忙着。只见昭明的母亲热锅下油,将调料下锅炒香,依次加入肉丝、黄豆、青南瓜丝。翻炒至四成熟盛起,待冷却后与调和好的籼米粉混合,做成圆子放蒸笼蒸熟。即成。

中国地大物博。五十六个民族,风俗各异,饮食文化异彩纷呈。正所谓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地理与人文的交融,孕育出风味万千的各地美食小吃。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这些美食不只是味蕾的盛宴,更是地域文化的符号,承载着人们对故乡与岁月的记忆。无论你身在何方,品尝一口家乡味,瞬间让你爆棚,将你融化。

人的心境不同,视野也会不同。心情好,四并相随(四并是指,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同时遭逢),哪怕暂处黑暗,心中依然有着星辰大海;心情不好,处处不顺眼,即便眼前美景如画,也会熟视无睹。很多时候,人,身不由己。

春风浩荡,山花烂漫,苍苍翠微横陈。乡野无邪,花草无邪。春天的一切美好,昭明视若无睹,漠不关心。他把自己关在屋里,为考研而读书。房间成了他的囚笼。

春耕时节,每家每户都早早入睡,村庄里唯有昭明的房间灯还亮着。他伏案读书,认真地做着笔记。灯光照进了他的心里。

夜深人静,有着神秘。月光覆盖着村庄的鼾声,昭明熄灯上床。

月影横窗。昭明万千思绪交织,在一无所成的苦闷和屡试不中的悲哀中长吁短叹。他大学毕业后就有了这个毛病,总喜欢躺在床上东思西想一会,方能入睡。

月光指出一条路,微风将春天的馨香和大地的絮语送进屋里。昭明迷迷糊糊的进入了梦乡。梦里,生活的海洋汹涌澎湃,他在搏击,在奋斗......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