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部这片广袤无垠的大地上,艾日克贝西村宛如一颗遗落的珍珠,静静地躺在岁月的长河中,诉说着古老而又平凡的故事。然而,近来的日子,这颗珍珠却不再宁静,它被一阵阵喧嚣所包围,那是关于乡村振兴后评估考核的风暴,它如狂风骤雨般席卷而来,让这个小村庄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忙碌与混乱。
县里、乡里,仿佛一夜之间都变成了传令官,他们不停地嚷嚷着:“地区要来考核了!”“自治区也要来检查了!”“疏附县的艾日克贝西村,你们可得小心了!”这些消息像一把把锋利的刀,切割着村庄的宁静,让每一个村民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我站在村委会门口,望着那片熟悉的土地,心中不禁泛起了涟漪。作为从自治区走出来的人,我深知基层减负的重要性,然而眼前的景象却让我心生疑惑:“自治区的文件不是明确要求基层减负吗?为何这里却如此折腾?”
在艾日克贝西村,爱国卫生运动仿佛成了一出永不落幕的闹剧,日复一日,周而复始。村民们手持扫帚,身着“战袍”,在村头巷尾上演着一场场“清洁大战”。然而,这场战役似乎总也打不完,刚扫净的街道转眼又被落叶覆盖,刚清理的水沟不久又积满了垃圾。
这场爱国卫生运动,似乎成了一种形式,一种负担。村民们私下里议论纷纷:“这哪里是爱国卫生,简直是折腾人!”讽刺的是,尽管表面上村庄变得干净整洁,但那份对美好生活的真挚追求,却在无尽的折腾中被渐渐消磨。
村里的每一个角落都弥漫着紧张的气息。工作队和村干部们忙得脚不沾地,他们背着各种迎接检查的数字,反复检查和补充着各种资料档案。那些厚厚的文件夹,仿佛成了他们肩上的重担,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
而村民们呢?他们也被卷入了这场风暴之中。工作队和村干部们拿着各种材料,挨家挨户地做卫生、宣讲政策。“你们家人均收入是多少?”“你们家享受了哪些政策?”“工作队都有谁?”“你的包联干部是谁?”这些问题成了他们每日的必修课,让村民们既无奈又疲惫。
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时不时乡里就会传来县委书记在某个村检查时发现问题的消息。于是,全村人又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连夜排查各种问题。水龙头不出水了?全村连夜排查!马桶盖裂了?全村连夜检查!冰箱里的食物发霉了?还是全村连夜翻找!这种种荒诞而又真实的场景,让艾日克贝西村的日子变得异常艰难。
那一日,县里推送了一条消息,说艾日克贝西村的人均收入达到了24000元。这个数字一出,立刻炸开了锅。
“不可能!怎么会这么多?”工作队和村干部纷纷表示质疑。
“前边收入测算我们挨家挨户地算的呀!”村干部们也一脸茫然。
“我们村人均收入最多就是18500—19500之间!”会计斩钉截铁地说。
“他们这个数怎么来的?”所有人都摸不着头脑,心中充满了疑惑和不解。
我站在村头,望着那片熟悉的土地,心中涌起了一股莫名的情感。那是一种对乡村的热爱与眷恋,也是对当前状况的无奈与叹息。我深知,乡村振兴本应是让乡村焕发新生机、让村民过上更好日子的好事,然而如今的种种折腾,却让这份美好变得遥不可及。
夜幕已深,村里的喧嚣渐渐平息。我独自漫步在田间小道上,心中思绪万千。月光如水,洒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给大地披上了一层银纱。远处的山峦在夜色中若隐若现,仿佛一幅淡雅的水墨画。我停下脚步,闭上眼睛,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芬芳和稻草的清香,那是乡村独有的气息,如此熟悉而亲切。它仿佛能洗净一切尘埃与疲惫,让人的心灵得到片刻的安宁。
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曾经孕育了无数勤劳善良的村民。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用汗水和智慧浇灌着这片土地,换来了丰收的喜悦和生活的安宁。他们朴实无华,却拥有着最真挚的情感和最坚定的信念。然而,如今的喧嚣和忙碌却打破了这份宁静与美好。
我睁开眼睛,望着远方的星空,心中涌起了一股强烈的情感。那是一种对乡村未来的无限期许与美好愿景,也是对当前困境的深刻反思与积极探索。我想,或许我们可以换一种方式来迎接乡村振兴的考核,不必如此折腾,不必如此疲惫。我们应该回归乡村的本质,尊重村民的意愿和需求,让乡村振兴真正成为一件惠及民生、顺应民意的好事。
我想起了那些古老的诗词,它们以诗意盎然的语言描绘着乡村的美好与宁静。“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那是陶渊明笔下的田园风光,充满了宁静与恬淡。“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那是孟浩然笔下的乡村景象,和谐而美好。这些诗词如同一幅幅美丽的画卷,在我的脑海中徐徐展开,让我对乡村的未来充满了无限的憧憬。
我想,如果我们也能以平和的心态去面对乡村振兴,或许就能找到一条更加轻松、更加美好的道路。我们应该摒弃那些形式主义的做法,注重实效和民生,让乡村振兴真正落到实处。我们可以鼓励村民们发展特色产业,提高收入水平;可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活环境;可以丰富文化生活,提升精神面貌。只有这样,才能让乡村真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让村民们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我仿佛看到了未来的艾日克贝西村。它依然保持着那份宁静与美好,却又充满了新的活力与希望。村民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他们在这片土地上自由地耕耘、快乐地生活。工作队和村干部们也不再忙碌于无尽的考核与检查,而是与村民们一起,共同建设这个美好的家园。
那时的艾日克贝西村,将不再是一颗被遗忘的珍珠,而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岁月的长河中熠熠生辉,诉说着属于它的崭新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