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镇里的江小雅,立马接收了刘建的补课班,那是十来名住在附近镇上的初一学生。她开始以为这十来个孩子还是家境比较好的,慢慢地才发现,其中五六个是刘建免费带补的贫困生。
看着这六个贫困生,仿佛看见了为生计被迫停止复读的刘建,江小雅内心再一次被刘建高尚的人品深深震撼。
还能为贫困生再做些什么呢?补课的时候,江小雅总是在思考这些问题。
江老师,能把你的解题分析借给我看几天,再还给你可以吗?放学后,正在埋头整理课件的江小雅,被一声细微的声音惊到。
哦,当然可以了,你需要什么书,只要我有的,都可以借给你们看。
那个声音细微的女孩潘辰,高兴得眼睛都眯成了月牙。贫困的孩子,内心是卑微的。小雅在代课的这段时间,能读懂这些孩子内心的活动是很丰富的。
江小雅脑子突然晃过了田坤的影子,她清晰记得田坤在医院大门口曾对她说,他经常参加社会公益活动,能不能联系他帮忙募捐一批书来给这些孩子们看呢?江小雅被自己的突发奇想感到兴奋,至少为这些贫困生找到一丝课外知识点的希望。
冬月的天黑得早,小雅踌躇满怀地走向熟悉的机械厂方向,快一年不见的工作地,在夜色里显得陌生起来。
嗨,我这算什么呢?还欠着别人一万元没还,又来找别人借书?江小雅觉得自己有点过分了。
她刚转身往回走了几步,田坤迎面走了过来。
是江小雅吗?田坤充满了疑惑,不敢靠近,看着江小雅问。
田坤,是我,你还好吗?江小雅大方地招呼道,并迎了上去。田坤第一次看见江小雅这么热情地向自己走来,他感到惊奇,更多的是坦然。至于他追江小雅的事已成为过去式。关于爱,强扭的瓜不甜,田坤很清醒。他肯掏出自己积蓄来帮助江小雅,只是不愿看着自己喜欢的女孩被苦难击倒。
无事不登三宝殿,想必,小雅一定是有大事寻来的?
嗯,是这样的,你不是在做社会公益吗?我这有一批贫困生,他们买不起课外书籍,但又渴望知识的补充,靠我个人能力去帮助他们是非常有限的。江小雅一口气把在补课班遇见的事情一气说完。
田坤看着夜色里的江小雅,越发觉得这个女孩不一般,有颗金子般的心灵,在如今社会已不多见了。
我可以试试看,努力在山石镇办个公益读书角,免费向社会开放,挺好的!这也是我做公益的初心,田坤侃侃而谈。
两个目标一致的年轻人迅速达成共识,决定在短时间内迅速去完成这个“公益读书角书屋”。
江小雅与田坤走在夜色里侃侃而谈,越谈越投机,让江小雅对公益事业有了更多的认识。
人到了一定境界就是服务于社会,把自己有限的能量投放给社会,串联起更多的能量去温暖弱势群体,让爱传递。
江小雅看着田坤说:你晓得是谁做了帮助贫困生的第一人吗?
谁?田坤开心地说,不会是说我吧?
“我的男朋友,刘建,”江小雅看着田坤搞笑的样子哈哈哈,开怀大笑。
刘建是不错的阳光的大男孩!你的眼光杠杠的,田坤冲着江小雅竖起大拇指。
以后我就是你的哥哥,有啥事尽管来找我,田坤豪爽地看着江小雅。
好,就这样说定了,公益读书角我们再见!
江小雅说完,像风一样,迅速消失在田坤眼前。
田坤目送江小雅的身影越走越远了,其实,他一直在资助贫困学生,只是很低调。他抬头看看夜色,冬夜的天空竟然有了几颗零散的星星在游动,犹如他此刻半掩的心扉。
田坤是家里的独子,虽然不是父母亲生的,但胜过亲生,从小到大,但凡他张口的,母亲想方设法都要去满足他,倘若不是在一次意外打架时,被对方称呼自己是野孩子,他浑然不晓得自己真实身世。从那以后,调皮的田坤一改性情,变得沉默寡言,但读书更用功了。他在心里暗暗定下考上名牌大学的目标,来报答养父母多年不离不弃的养育之恩。
田坤的爸爸田到魁虽然在官场,但无比重视儿子的身心健康成长。当儿子大学毕业面对分配工作时,他建议来自己的单位。儿子虽然当时想留在哈尔滨上班,但最后还是回到了山石镇,这是老两口最欣慰的事。
那天,田到魁偶尔听见员工在小声议论儿子看上了仓库看门房的女孩,他就想探个究竟,借故从那经过。当听见江小雅一口流利的英语,看见一桌子的复习资料,他便断定这个女孩子与儿子很般配,都有一颗积极向上的心。高兴之余,在办公室提了此事,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办公室主任竟然瞒着他使用了一些手段。直到一天,田坤愤怒地跑回家质问,他才知道了事情真相,狠狠地批评了办公室主任,给予了严厉警告。
田到魁从越南自卫反击战场上能幸运活着回来,觉得就已是赚头了,转业后,他依然选择“汽修机械厂”,干他的军工老本行。
每每想到牺牲在越南的战友,就泪流满面。他唯一的目标就是替战友们活好每一天,在党给予的任何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干好革命。他的后背腰窝子留下的老伤,每逢阴雨天就疼痛难忍。
这些年,唯一让他欣慰的事就是,战友的遗孤,自己的儿子田坤茁壮成长得很出色,没有玷污他亲生父亲的英灵。
当年战友在运输线上遭遇越兵的地雷,在临死前将老家的儿子托付给了他,本来这趟车该是田到魁带队,因临时腹泻脱水病倒了,副连长田大斌就替他上了运输线,从此一去不返,这成了田到魁压在内心深处的一块伤疤。
那年,田到魁所在的部队刚换防回到内地,他第一时间便奔赴福建田大斌的老家,找到寄养在堂姐家的田坤。乍一见面,这小子就哇哇地往他怀里钻,亲热地喊着爸爸。这是多大的缘分呀,让田到魁湿了眼眶,发誓此生一定好好疼爱战友的遗孤。他与善良的妻子都做到了,自从女儿夭折后,两口子就决定此生不再生育,好好地抚养田坤长大,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田坤的母亲是个地道的家庭主妇,家里家外收拾得一尘不染。但凡儿子身上多了个小黑点,她都要问个明白。如果说田坤是田到魁告慰战友英灵的寄托,那么田坤就是母亲生命里的天。
这不,田坤一回到家,田妈就端上了他爱吃的蘑菇瘦肉饺子。
你快要把你儿子喂养成肥肥了,还在投喂!一旁的田到魁看见妻子讨好的举动,有点好笑。
老妈耶,还是老爸说的对,单位食堂生活本就好,不差油水,回到家,你又给我吃,长成大胖子,你还想不想我找媳妇了?
切,俩父子都不吃拉倒,白浪费半天心血。田妈有点失落了。
好,坤坤,为了奖励你妈妈的辛苦劳动,为了后续革命工作的需要,咱父子俩一人吃半碗。父亲的话,给了江妈很大的动力,她脸上顿时乐开了花。
田坤看着眼前和谐温馨的画面,宁愿相信自己身世只是个假象,他本就是爸爸妈妈的亲生儿子,他们那么深爱他,他也深爱他们。
不过偶尔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他内心深处还是想知道自己从哪儿来的?这个念头一直煎熬着他。
上大学时,偶见一个约莫十来岁的男孩,衣着单薄,抱着双腿蜷曲在商场角落里。看着男孩无家可归的样子,他的眼眶湿润了,甚至一度怀疑自己也曾是爸妈从大街上捡回来的流浪儿。
哈工大毕业的学生都是很吃香的,本打算留城的,但父亲的一通电话,让他还是回到了山石镇,进了父亲的单位,当了“技术工程师”。
回来这个小镇,一是想感恩抚养自己的父母,二也是想了解自己的身世。他执着地热爱上了社会公益,一有时间就去福利院帮助有需求的人。路上遇见流浪的人,他都会慷慨解囊去帮一把,乐善好施成了他待人的特色。
记得小学三年级,父亲带着他外出玩耍时,一个没有座位的残疾人站在父子俩的前面,父亲连忙起身搀扶残疾人坐下。下车后,父亲告诉他,凡是看见残疾人、老人都要上去搀扶一把,把座位留给有需求的人。这个故事深深烙进了田坤幼小的心灵,父亲的形象从那时起在他心里开始变得高大雄壮。
田坤以为汽修机械厂对外只是回收零件的,当时情绪低落,哈工大毕业回小镇上班确实屈才。但当随着父亲的步伐进入伪装的车间,一切是那么的触目惊心,他第一次真正意义上了解到了父亲工作的伟大,也佩服父亲那么多年的保密工作做得如此严实,同时也理解了武警执勤的缘由。
是呀,生产机械零件的地方,让田坤兴奋地找到了别具洞天的人生新舞台。
高科技科研成了他们团队的兴奋剂,他的专业用在这里算是找对了地方,这“机械厂”是个藏龙卧虎的地方。
好在家属区就在大院外侧不远,田坤与他的科研团队经常熬夜到凌晨,方才蹑手蹑脚地回家。无论他多晚回来,母亲总是躺在沙发上等他。他一洗漱完毕,一碗夜餐就放在了他的床头。
田坤也知道父亲的良苦用心,父亲对待工作的态度就像他犀利的眼睛一样,容不得任何闪失与马虎,他田到魁的儿子必须在科研上要出成绩的。
在田到魁心里,如果当年国家武器再先进些,那场战争就会减少很多的伤亡。那些倒下去的战友成了他心里永远的痛。
他的心血与愿望寄望于儿子这一辈人,想让千千万万在战火中倒下来的战友能瞑目。
年轻人就是要冲,不能娘娘腔的,他总是劝慰妻子不要太疼爱儿子了,放他去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