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缪海云的头像

缪海云

网站用户

小说
202501/25
分享
《花开有时》连载

第五章

5

立冬了,挂满柿子的磨子村,开始变得空旷起来。

这些天,总有人好奇地问江小雅:你怎么还不去上学呢?小雅支支吾吾地搪塞了过去。

天气一凉,江母完全瘫痪在床,只能喝点米汤,甚至连稀粥都无法进食。远近的亲戚都闻讯陆续赶来探望,做最后的道别。

小雅的舅舅来探望后,看着奄奄一息半昏迷的老妹子,难过地跑到屋后竹林里撕心裂肺地大哭。

看着舅舅伤心欲绝的样子,小雅心像刀扎一样疼。

冬至这一天,不幸的事还是来了,江母永远停止了呼吸。

立在母亲坟头,小雅泪水已流干,她与父亲默默无声地给母亲的新家围上大石头,母亲生前怕大黑狗,堆上大石头就给母亲围上了道高院墙。

小雅临下山前,跪倒在母亲坟前,向母亲坦白了放弃大学的事情。江父在一旁也对着坟头说:老婆子,不能全怪孩子,这是我们共同决定隐瞒你的,如果你天上有灵,来年再保佑小雅复读中榜。

送走了母亲,心空下来的小雅,看任何事物都觉得变了,不是以前的那个样子了。

村庄、远山、乡亲、林莽,恍如是那么的陌生且渺茫。

她睡了好些日子,除了父亲喊她吃饭,吃完又睡过去了,仿佛要把不好的事物通过昏睡来医治。

菊芬来家喊了几次,都未叫醒,她的世界空了。

状态持续了半个多月,江父除了一日三餐喊小雅起床吃饭,就默不作声地忙活自己的事情去了。他理解女儿内心的煎熬,同时失去母亲与前程,这是多么大的打击呀!

醒来的小雅,看着少了母亲的家显得分外冷清,突然悲从心头来,但父亲就在厢房,她赶紧捂住嘴巴。

不能这样颓废了!得出去转转,行尸走肉般的鬼样子怎么能让天堂上的母亲安心呢?

磨子村,冬日的阳光暖暖地照射在这个山村,并未因为少了一个人而去改变什么。

江小雅沐浴着久违的阳光,情不自禁地漫步到后山坡,远远的,一个熟悉的身影向她欣喜奔来。

小雅,你终于来了,菊芬喊了几次,你怎么不肯出来呢?刘建兴奋地冲到小雅身边。

一个月未见,刘建越发壮实了。小雅却消瘦了很多,两只大眼睛越发显得大了。刘建心疼地握住小雅的手。

你怎么知道我此刻要来?小雅惊奇地问道。

感应呗!哈哈,刘建大声笑道。其实我是每天就来这地方转转,你信吗?刘建露出一排洁白的牙齿。看着他灿烂的笑容,小雅感觉一股暖流正在缓缓打开自己冰冷的河流。

对了,告诉你一件事,我考取了我们学校的生活助教,已上班快半个月了。

哦,确实是好消息!小雅看着刘建清澈的眼睛,却无法高兴起来,她丢下冰凉的一句话,冷漠地转身往回走。

刘建百思不得其解,寒风吹打着他褪了色的蓝色大衣,他望着小雅离去的背影。本以为这个消息会给小雅带来一丝欣喜与希望的。

小雅边走,边流眼泪,说好的一起做生意倒卖山货,这么快就变了。

一片茫然的心绪突然爬上小雅的心头,莫非当初撕碎大学通知书错了吗?可是,内心从不曾后悔,百事孝为先,她做到了。

村头,空荡荡的,磨子村的人们都躲进了房屋烤着柴火炉子。这里木料随地取材,熊熊的火焰温暖着忙碌了一年上头的人们,他们三五成群的围在柴火炉子旁,拉家常话长。

每年这个时候,就是农村人最清闲的日子,一走进村头,一股烤红薯的清香,让这个贫瘠的小山村多了些人间烟火气。

小雅看着逐渐清冷下来的大石磨子,这是人们平时一清闲就喜欢扎堆的地方。不过腊月底,这石磨子又要变得热闹起来,家家户户都要磨米粉与豆粉,做年糕,做豆腐。这几乎成了春节人们必须要做的事。

唉!小雅深深叹了口气,今年石磨子忙活的时候再也看不见母亲的身影了。她突然有些后悔自己的小心眼了,她返身拼命往后山坡跑,可是哪里还有刘建的身影了呢?

“我每天就会来这转一转的”哈哈,刘建清朗的声音仿佛还在山坡上回荡。

建哥,你为啥不拉住我?小雅懊恼地跺跺脚下的黄土地。

其实,回母校当生活助教,这是刘建最好的去向了。在镇高中就读那会儿,他就是学霸,但却因高考时发烧导致了两分落榜,如果命运让他重新再高考一次,至少也会是重本。刘建当时落榜让全校师生一片哗然,平时那么优秀,每次联考都是全县的尖子生,肯定是让人难以接受的。后来,好几所高校来找刘建免费提供复读,他拒绝了。比刘建小三岁的弟弟刘爽学习成绩也是杠杠的,如果家里两个人都去读大学了,他的老父亲连剥皮学费都供不上。刘建有自知之明,他是长子,得帮助父亲挑起家里的担子。既然苍天让他落榜,这就是天意,他是这样认定的,谁来做工作都没用。

这一夜,小雅失眠了,未来的路,她该向刘建学习,得有个清晰的规划。

书桌上一摞摞的书籍,往日紧张学习的情景一幕幕地弹跳出来。

复读?决定复读了吗?一个声音在脑子里冒了出来。

坚定了目标,小雅一下子有了活力,精神也好了起来,话也多了。江父看着女儿的变化,开心地笑了。

父女俩相依为命的新日子也该开始了。

菊芬,这个苦命小女孩,也是个读书的料,一点就通。她经常背着小弟弟,来请教小雅答疑解惑课堂上不懂的问题,宛如两个亲姐妹。

自从乡村学校并镇后,初中都搬迁到镇里住读了。磨子村与其他几个偏僻的村庄合并在一所小学。菊芬就读的小学总数只有三十名孩子,因为环境差,没有老师愿意来支教,五个班级经常两个老师插班在一个教室里教学。

十二岁的菊芬留级了两个三年级,都是刚上学没几天,就被父亲硬拽回家照看弟弟。如果不是村支书出面警告阻拦,菊芬早就辍学了,她的父亲总鼓捣说女孩子读书无用。

看着菊芬悲苦的命运,小雅无数次庆幸自己遇见了世界上最好的父母亲,把最好的都给予了她。两栋房子紧紧相连的两家女孩却是截然不同的命运。

菊芬,你要靠自己,勇敢地与你父亲去抗争,把书继续读完,读书才是咱们山村孩子走出大山唯一的出路,你懂吗?

小雅姐,我懂!如果他再逼我退学,我就离家出走,我有的是力气,能养活自己。

你有啥事就跟姐姐说,姐姐帮你拿主意,离家出走也不是办法,要去村支书家寻求帮助才对。你那么小,出去干活就是雇用童工是犯法的,没人敢用。一定牢记,读书才是你近几年最重要的大事!

嗯,菊芬抬起营养不良的小脸,眼睛有了一丝勇敢的倔强。

小雅从衣柜搜出许多自己穿的衣服,装进袋子送给了菊芬,菊芬高兴坏了,长这么大,还没穿过漂亮的裙子呢。

来,与姐姐拉钩,必须遵守七年读书之约,只要命还在,就要努力读完七年书,考上大学,走出这片山。

姐,村里人都说你傻,母亲死了,大学也没念成。

等你长大就懂了。听了菊芬的话,小雅越发坚定了复读的信心。

走出山村的信念从未这么强烈过,如果曾经认为读书是为了帮父母亲实现愿望,那么现在复读是为了自己而拼搏了。

江父非常支持女儿复读,他话语不多,但干活明显比前段时间有劲了。妻子的离去给了这个小家庭沉重打击,消沉一段时间后,他还得为女儿撑起一片天。

磨子村的日子说穷也不算,庄稼粮食基本够这里的人口食用,但凡勤劳点,家家户户养几头大肥猪,春节自家杀一头管一年,再卖几头。漫山遍野的鸡、鸭、鹅、蛋类都吃腻了,有的人家还挖了鱼塘养鱼,生活几乎不愁,就是没得多的闲钱。

小雅长这么大从未觉得生活苦过,勤劳的父母亲把家打理得小有盈余,一家人过得美美的。前几年新修的四合院,窗明几净,宽敞得很。如今,少了母亲的家,清冷了不少。

日子得向前看,小雅像母亲还在世一样,每天把家里家外打扫得很干净,她要让父亲开心起来。

傍晚,江父开着三轮车回来,车上装满刚屠宰的猪肉,打算灌香肠,腌腊肉的。

小雅仰头看了看天,心里轻轻地对母亲说:妈妈,快回家看看我们,要过年了!

看着懂事的女儿干活麻利的样子,江父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啧,啧,你看老江家的女孩,多能干,书能读,以前没看见干过活,这一下子干起活来不输她妈。从门口经过的乡亲忍不住夸赞道。

原来这就是生活,大冬天也能单衣流汗,不是自己有多能干,而是她努力在脑海里一次次复制粘贴母亲干活的样子,从中能闻到母亲的气息,将支离破碎的家支撑起来。尤其是在这个特殊的春节。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