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何时起,我的心里有了田嫂的影子,挥之不去。说一句掏心窝子的话,我就没有狠心挥之,怎么能去呢?
那我又是怎么发现心里有田嫂的影子呢?举个例子,公司那位女同事说那儿有好吃的,我的第一反应不是想到老太太,也不是灵灵,而是田嫂,我总是想把那个好吃的带给田嫂。再比如,如果音乐厅举办音乐会,第一时间我也想到了田嫂,想和她一同去欣赏音乐盛宴。虽然,这个想法很可笑,也无法实现,但心里有这份念想就已经很好了。这是不是有点奇怪。刚开始,我还没感觉到什么,久而久之,我觉得自己是不是得病了。可我,不去管它,任由这种思绪肆意生长,犹如春天里草原上的花花草草,只要扎下根,肯定会绽放芳华,奉献绿色,把草原变成人间天堂。而我,也因此则改变了自己一成不变的作息规律。
田嫂刚来的时候,我只吃一顿饭,那就是早饭。后来,母亲来了,晚饭我也回来吃,到现在,中午饭我也回来吃。为了吃中午饭,我也是动了一番脑筋的。开始的时候,我的理由是今天公司在外面有业务,我提前办完了,就顺便回家蹭一餐饭。再后来,也不找什么理由了,中午到了饭点,就准时回家来吃。田嫂好像也摸准了我这一点,中午做饭的时候,总是会多抓一把米,多切一把菜。
我这天天回家吃午饭,老太太不情愿了。
“我说,你小子是不想好好过日子了,天天往回跑,这车不烧油啊,这油不要钱吗?到哪儿不是一碗饭,能省就省点儿吧,你不攒点钱,我老了怎么办,灵灵以后怎么办,你不老啊?”老太太一边吃饭,一边唠叨着。
我笑呵呵地说:“我的亲娘啊,你心疼钱,就不心疼你的亲儿吗?公司的饭太难吃了,把我的胃都吃坏了,你如果想让我好好挣钱,就让我回家吃饭,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嘛,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我这一番花言巧语把老太太说得没脾气了。
回家的次数多了,我就发现问题了。当初,田嫂说的四个条件,就是那“四不”——不吃,不住,不接,不送,起初我没当回事,也没往心里去。随着老太太的到来,“不吃”这一条显然已经行不通了,田嫂也欣然接受了。可“不住”,目前来看,也行不通了。田嫂从早上七点进门,一直要到下午六点离开,十一个小时,想一想,让一个人连续工作十多个小时,是不是有点残忍?是不是没有人性?我不是这样的人,当然老太太也不是了。我提出给田嫂准备一间房,况且现在房间有的是,让她中午可以歇息一下,这样下午才能精力充沛的工作。
我的提议得到了老太太的肯定。她说:“总让小田在沙发上休息,这不太合适,是应该有一间房子,休息好了,下午干起活来才更有精神。”
田嫂没太推辞,毕竟她干是体力活,确实需要休息,再者说,她当初约定的“不住”,也是有特指的,那就是晚上不住宿,我们准备的这间房,是供她中午休息用的,这不矛盾。
这件事如我所愿,划上了圆满的句号。看着田嫂轻盈地穿梭于各个房间里,我的心随着流动的空气也荡漾了起来,因为,她身上散发着特有的香味,那是我特别熟悉和迷恋的味道。她用了我送的化妆品,我心里特满足。那套化妆品是我精心挑选的,是目前很流行的那一款。
说来也怪,我好久没有对一个女人这么上过心,此前还是对文丽,现在,我有一种死灰复燃的感觉,一种隐隐的幸福。可我的小确幸没有持续多长时间,就出现了波折。
那天中午吃饭的时候,田嫂递过来了五百元钱,我不知所以然。
田嫂说:“陈先生,你上次送的那个化妆品挺好,我姑娘说可能是大品牌,价格不低,说得我都不敢用了,这是五百元,你不要嫌少,你把这钱收下,我心里就踏实了,不然,这化妆品我真的不敢用了。”我看得出来,她很喜欢这款化妆品,如果我不接这五百元,那以后也许就再也闻不到那熟悉的香味儿了。可这五百元对她来说不是个小数目,他们的日子过得就更紧张了。
“小田,你怎么这么较真?”老太太说道。
“老太太,你不知道,我那口子听说后,狠狠地说了我一顿,也是我不对,不应该白收你们的东西,你们就收下吧,不然,我回去没法交代。”田嫂看起来很难为情。
这钱我收下了,可我高兴不起来,一想到他们的日子,我有一种负罪感。对于田嫂和她的那个家来说,五百元也许是全家人半个月的开支啊!这不是雪上加霜吗?得想一个法子,帮帮他们。
过两天就是五一假期了,我和母亲商量了一下,给田嫂放两天假,让他们一家子也团聚一下,我们也自由一下,到处逛逛。
五一节那天早上,我和母亲简单地吃了早点,九点不到就开车出门了。我们此行的目的地是去田嫂她们家走亲戚。
这条路我还算熟悉,虽说这几年有些变化,但总体布局没有太变,我基本是轻车熟路。区别在于,过去我是挤公交车,现在是开着车前往,快了许多。大约一个小时左右,我们已经到了拐巷巷口了。
拐巷很窄,也很长,俗称九拐十八弯,到底有多少弯多少拐,没有人较过真。这里的房子都是居民自搭自建而成,没有规划,很不规整,搭建房子的材料也是各有千秋,砖块,石头,水泥,石棉瓦,玻璃钢,有的还用上了广告牌,总之所有东西在这里都能物尽其用。大多数房子没什么结构可言,内部也没有明显的功能分区,条件稍好点的,厨房在室内,条件一般的,就在屋外支一个炉子,或放一个电磁炉,再架一口锅,就算是厨房了。住在这里的人们会把巷子当成自家的地盘,屋里放不下的乱七八糟的东西,都堆放在巷子里。最有意思的就是凉晒衣服,各家各户在自家房檐上插一根铁管或竹杆,把衣服挂起来,花花绿绿,迎风飘扬。住在这里虽说条件差点,可房租便宜啊,吃饭也方便,不管你起得有多早,或者下班回来有多晚,巷子里总会有小吃店等着你。这里的人们来自五湖四海,口音是南腔北调,小吃也是五花八门,什么都有,馒头包子,油条叉烧,海鲜粥,肠粉米线,你逮着什么吃什么,你喜欢什么吃什么,总有一款小吃适合你的胃。我最喜欢的就是小笼包,一口一个,外加一袋热豆浆,而文丽最喜欢肠粉,只要是肠粉,啥味儿都行,就是吃起来麻烦,必须坐下来细嚼慢咽,我劝过多少次让她改一改,可她就喜欢那个爽滑劲,直到我们离开拐巷,她始终没改。
面对拐巷,车子开不进去,我和母亲只能步行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