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火结束了,冬子就让苏葫芦、王黑脸到家里来干活。
王黑脸,西常人。一米七左右的个头,精瘦,瓜子脸,脸色蜡黄,大眼睛,尤其是眉毛特别浓密,虽然五十多岁啦,仍就是一张娃娃脸,脸上少有皱纹,年轻时,也念过私塾,人一看就知道,这人年轻时,没有出过力,是一位游手好闲的公子哥。他是冬子真正的亲戚,是冬子舅家的人,在亲戚关系上与冬子是老表关系。
在农村,舅家是人主,是正顶子(亲戚中的最重要的亲戚),就是你父亲去世后,手持孝子盆的人。
手持孝子盆的人,必须是舅家人,别的亲戚、其他人都是不能代替的,这是老辈留下来的规矩。
家里老人去世后,是父亲去世,就要请他舅家人来,即你老舅家的人;是母亲去世,就要请你舅家人来,由他们领着子孙在灵堂前的瓦盆里给去世的老人烧纸钱,纸钱必须是鬼钱。
“三年之丧周公礼,五十而慕大舜心”,横批是,“慎终追远”。这是老人过三年时常用的一副老对联。
“三年之丧”源自周公制礼,是古代的一种丧葬习俗,意味着子女在父母去世需要守丧三年,表达对父母的哀悼和尊敬,体现了古人对孝道的重视,以及对生命和亲情的尊重。“五十而慕大舜心”则是对舜帝高尚品德的赞美。舜帝在五十岁时,仍深深怀念自己的父母,展现了他深厚的孝心和对父母之爱的持久记忆,也是后人对舜帝孝行的高度评价。横批的意思,是慎重地办理父母的丧事,虔诚地祭祀远代的祖先。
周公制礼:人快不行了,有钱的人家,买一头纸马和一个纸人,纸人身上贴有一张纸条子,纸条子上写自己早亡的儿子名字;若没有,就写抵挡(土语,办事认真、可靠的人)二字;没钱的人家,买一头驴和一个抵挡的纸人。把马或者驴放在大门外,有的放在门口的土地庙前,头朝外,嘴下面放一碗水,一碗草料,纸人放到前面,手拉缰绳,寓意走时骑得牲口、牵牲口的人已经齐备,随时恭候使用。
老人咽气了,给他(她)穿上老衣(土语,人去世后穿的衣服,一般比较宽大,这样容易给去世的人穿),抬到停床(停放去世的人)上,用棉布巾或者麻纸盖在脸上,在头部一侧的墙上挂上长明灯。
停床,在当间(客厅)前面,用木板或床板支的一个简易的床子。铺上干草(土语,小米的秸秆),寓意人刚出生睡在养育人的庄稼秸秆上,庄稼能养活人,小米过去是人们的主要粮食,都用小米的秸秆,因而,出生也叫落草;人去世后,同样睡在庄稼的秸秆,寓意回归自然了。
在停床前挂白布帷幕,寓意阴阳两隔,使去世的人与活人隔开,一般吊孝的人是不能越过白布看去世的人。因为身体弱的人,老人的魂魄就会附到你的身上,这样对双方都不好。
在白布帷幕前放一张供桌,供桌上中间放去世人的牌位,有讲究的人家,放上老人的画像,香炉,烧四柱香,两个蜡台,四样供品。桌前用白布包围着,桌下放置灰盆、纸钱等用品。
停好人,后人拿出提前准备好的灰盆,放在供桌前,把纸烧到盆里,在当地叫烧倒头纸。烧完了,出幡,也叫引魂幡,举着幡到门口,把幡挂到门口或者用竹竿挑着放到门口,意思为把去世人的魂引到门口,在门外烧纸,叫送魂纸。
人下葬了,第二天早上太阳没有出来前,据传说,过世的老人在坟头等着见亲人最后一面,太阳一出,去世的人就走的远了,再也见不到了。有的亲人,老人去世前没有见到,下葬后第二天早上,亲人们赶早,拿着饺子,拿着馍,到坟头祭奠老人,叫点汤。把饺子在坟前分吃了,饺子汤沿着坟周围倒一圈。饺子土语叫疙瘩,寓意,老人去世,后人心里有了疙瘩,坟前一吃,心里就平整了。
把一个馍掰开让每个亲人都吃一块,寓意,与老人最后一顿团圆饭。吃着馍,排着队,给老人踩院子。所谓的踩院子,就是老人刚去世,没有住的地方,后人要给他(她),盖一个临时居住的地方。去世三年时间内,阎王要审查去世的人在阳间的功过,住在临时的地方,随时接受阎王的召唤;三年后,子孙要在老人去世的忌日,烧纸扎,就是纸糊的房子,也叫楼子,寓意,老人通过了阎王的审查,这下就要定居在阴间,等着下一轮轮回。
绕着坟堆左三圈,右三圈,踩得院子越大,对老人越好,对子孙后代越好,还要踩茅厕、果园、粮仓、牛圈、羊圈等。脚下踩着,嘴里还要说吉祥的话:踩院子,盖新房,子孙辈辈比人强,盖新房,踩新院,子孙都能当大官;牛圈大,羊圈大,牛羊多得放不下;左果园,右粮仓,粮食满囤,金子、银子堆满箱......
从去世开始,每天早上要烧天明纸,每天晚上烧安魂纸,共七天时间;每过七天要给过世的人烧一次纸,第六天晚上在家里烧纸,第七天到地里坟前烧纸,要烧七七纸(老人去世四十九天)才算丧事办完。
烧七数纸的算法:不满六十岁,包括刚满六十岁的人去世,从去世哪天就开始算,到七天烧纸;超过六十岁的人去世,去世的当天不能算第一天,从第二天才能开始七数。
遇到一七、三七、五七、七七的七数,有闺女或儿媳给老人送保护伞的说法,也叫送护身法:用黄纸做一个伞,伞上画有或者剪有猪狗牛羊动物,鸡鸭鹅等家禽,把伞插到坟上,伞越多,越好。去世的人过恶狗岭、金鸡山、野鬼村时,遇到危险,先用伞把自己保护起来,再放出自己保护伞上的猪狗牛羊咬它,放出自己的鸡鸭鹅啄它......
七七过完,就等一周年时,第一天晚上在家里烧纸,周年当天,到坟头烧纸,二周年同样的道理。
老人去世三年内,新年虽是高兴地日子,但孝子要穿白衣服,表示对老人的怀念。过完年,更不能走亲戚。
第一年大门上的对联用黄色对联,第二年是绿色对联,第三年是紫色对联。三周年的对联有讲究,楼子出门前是黄对联,表示对老人思念;楼子出门了,就要换红对联了,书写喜庆的内容,意思为老人过世,子孙守孝满三年,自己的霉运过去,将迎来好运,今后过年门上的对联,就贴红颜色的了。至此,对于过世老人的纪念到此为止,剩下的就是逢年过节的常规烧纸钱了。
三周年时,后代要为去世的老人烧纸扎,就是盖房子。因而,要通知舅家的人,亲戚朋友,隆重的为老人举办三年祭奠。吃饭时,舅家的人、老人知己的亲戚都要坐在首席,农村人开玩笑说,这是最后一顿饭,这一席是断亲席,寓意这是在这个家庭里,你们的亲戚没有了,今后的地位没有这么高了,这是最后一回。因而,平常人开玩笑说,三年已过,老亲戚靠墙坐;老姑,老姑坐到庙后哭......
纸扎有九尺楼子、七尺楼子、四合院、菩萨楼、亭子、金山、银山、银库、床帐、车马、佣人等,纸扎的多少、质量要根据自己的家庭情况而定,没有定数。
三周年前一天下午,太阳落山,乐队奏乐,灯笼,香、烛、供品、牌位、幡,到老人坟前,敬请老人灵魂回家,叫请灵。
请灵回来后,孝子将牌位放到楼子的主房子前,敬献供品,烧香。三周年当天下午未时前后,把楼子拿到坟前焚烧。
孝子抱着牌位,回到村上,村里的主要路口要安排脱服桌子,这是让村里人都知道,家里老人去世已满三年了,过了今天,给老人守孝期就满了,自己要脱掉孝服,一切生活就正常了。
起棺出门时,舅家人不说埋怨话,说明他认可了你平时的孝顺,他才摔盆,也叫摔孝子盆,寓意老人到此时就要离开家了,再也不能回来了,拿着子孙后代给自己烧的钱,就上路了。
摔盆后,才能起灵(起棺出门),这是人去世后警示后人要孝敬老人的规矩,这时,老人的闺女把门口的纸马或驴焚烧,意思老人骑着马就随棺材一同离开家。
等棺材出门了,帮忙的人,把停床拆了,把干草等灵堂打扫的东西,全部拿到门口焚烧,意思这些老人用过的东西也随老人一同走了。
要使舅家人迟迟不摔盆,村里管事人就要专门设席面安排孝子给舅家人赔罪。
在当地柳树生命力旺盛,只要有土壤就能生存。家里老人去世了,有孝子必须拄柳棍送葬的说法,送完葬,把柳棍倒着插在坟的周围,寓意老人去世,子孙后代像柳树一样生命力旺盛,枝繁叶茂,生生不息。柳棍不能正着插在坟的周围,它生命力旺盛,要使在坟头成活了,家里就出柳树精,祸害家人,祸害社会。因而,后人每到坟前烧一回纸,都要把柳棍拔起来,再插下去,免得柳棍活了。
在村里有名望的人主持,孝子跪在舅家人跟前,双手奉上自己拄的柳棍,舅家人接过柳棍,一边数落孝子的不是,一边用柳棍敲打跪在眼前的孝子,孝子不能还手,直到舅家人满意为止。因而,孝子谁人可以不怕,但唯独最后一关是过舅家人的关,心里都有畏惧。
也有极少数的孝子不服,这时村里帮忙的人,认为他对自己的老人都不尽孝,将来对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人会更无情,这人确实没有人性,不值得交往,就会都离开了,严重的连棺材都没有人抬。有更严重的事,可能引起舅家村与自己村产生矛盾,进而引起两个村子之间打群架。
因而,不论你官职有多高、多有钱,在你家里,舅家、老舅家最有发言权,尤其是家里遇到难办的事,如兄弟分家、兄弟间有了纠纷、养老问题等家庭内部事务,都要舅家、老舅家出面说话才行,因此,亲戚里最不能得罪的亲戚就是舅家、老舅家。正如农村人说得,你舅舅都来了,你还有什么说词;或者,你舅舅把你打了,事情就到头了,肯定是你不对......
黑脸在冬子家里既是掌柜的,又是伙计,冬子没有给他派具体的活,他是独立的一个阶层。他想到哪里去没有人敢问,他坐在那里也没有人敢问。他想去地里干活,干好与干不好,也没有人敢说他,说白了,冬子家就是黑脸固定的吃饭地方,睡觉地方。
黑脸也为人和气,没有架子,知道人情世故,不像苏葫芦,敢给一滴水,就要长江涨流,黄河泛滥;敢给一点颜色,就能在天上染出彩虹。他经常说:有钱脾气长,没钱脾气让(rang软),有钱腿高过房檐,没钱檐下看眉眼。该软就要软,自己要吃饭......
说着,说着,来一段洛阳曲子:小仓娃我离了登封小县,一路上我受尽饥饿熬煎,二解差好比那牛头马面,他和我一说话就把那脸反......再不能中岳庙里把戏看,再不能少林寺里看打拳......
在家里呆烦了,他到地里去,是散心去了,是充人数去了,不是真心干活,人到场就行了,不是坐在树下说闲话,就是了解东家长西家短的事,要么就是打听那个村里有个寡妇的情况以及她的新鲜事,惹得其他的伙计围观,也不干活。
俗话说,卖油的见不得卖面的。黑脸在家里闲的无聊,伙计们下地干活,家里就剩下厨房做饭的中年妇女和几个丫鬟,无人说话,又跟苏葫芦不是一路人,说不到一起。
春季开始犁地,准备种棉花,两个人闲的,随伙计一同到地里干活。
黑脸拿着木头疙瘩(一种农具,柱状一段圆木,中间锉卯,安一长木柄,把犁地中的大土疙瘩敲碎)随伙计们,在犁过的地里敲打大土疙瘩,使地堂和(堂活,土语,地里没有土疙瘩,平整,利于出苗)。
春季的阳光虽然没有夏季的毒,但一冬天都没有这么好的太阳,在晴空万里的地里干活,也晒得人难受。其他的伙计干了一会,热得脱去了外衣,有得单衫子都穿不住,脱成了光着膀子。
黑脸在地里,边干活,边唱着小曲:人老三不财,放屁蹦出屎花来,尿尿尿湿鞋儿,迎风眼泪一串串......把木头疙瘩举得很高,外人看到都觉得他干的很卖力。
有伙计说笑着问道:“黑脸哥,你干活用这么大劲,咋就没有见你流汗喃?别人都干得脱掉了衣服......”
“我是干结人(人没有汗),拿劲再大也不出汗。”
苏葫芦一听,哈哈大笑,说道:“去年冬季雪下得大,今年地里墒情好,犁沟翻开能看到。牛粪猪粪骡子粪,撒到地里味好闻。庄稼要好一枝花,全靠地里粪当家。爷儿影(太阳)强,不刮风,伙计们热得胡哼哼。口干燥,挠头皮,脱了衣服成了‘半截驴’(骂人的土话,指人上半身衣服脱光,光着上半身)。黑脸哥干劲大,人家打三下他才打一下;人仔细,活细渠(活干得好),脚下蚂蚁死一地(贬义,埋怨干活慢,把地上的蚂蚁都踩死了)......”
黑脸一听,大声说道:“我骑驴研(土语,磨)着你的脊梁骨啦。我干我得,你干你得,咱是井水不犯河水,真是一天饱饭吃得肋子疼哩,没事找事哩!是这,咱这些人,就是人家苏葫芦干得好,能者多劳,就叫他一个人干,咱们都到柿树下凉快凉快,也歇歇,抽袋烟,走!”
早都不想干的伙计们一听有人建议到树下乘凉歇歇,尤其是在伙计们当中有威望的黑脸说了歇的话,将来就是东家来了,有黑脸顶着,谁都不怕。
于是年轻的伙计扔下手中的木头疙瘩,纷纷应声:好,好,太好了!黑脸哥说了天气热,走,歇歇,歇歇,哈哈哈......
见众人都走了,苏葫芦说:“你都走,你都走,你们一顿饭吃几个馍,喝多少水,自己心里不清楚,不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自己是干什么的,没有自知之明。大老爷什么都能干,不服气,骑驴看唱本——走着瞧。”
于是,苏葫芦扔下手里木头疙瘩,扶起犁,喝着骡子,开始犁地。
苏葫芦一边犁地,一边悠扬的唱着乱台:“手扶犁柺(犁把)鞭崔牛,老子不做(zou)你吃球......”
伙计们围着黑脸坐在柿树下,黑脸悠闲地点着旱烟,清了清嗓子,说:“到地里干活,你们都脱了袄,我现在给大伙谈(dan,土话,说的意思)一个脱袄的馆子(故事)。”
“脱棉袄都有馆子?”伙计问。
“有,中国社会(历史)长了,人多,事多,什么都有馆子。如在家里有‘猫哭老鼠——假慈悲’,‘狗逮老鼠——多管闲事’,‘鸡犬不宁’;在地里有‘拔苗助长’,‘守株待兔’,‘狼狈为奸’;在山上有‘狐假虎威’,‘高山峻鸟’,‘高山流水’;在水里有‘鲤鱼跃龙门’,‘水漫金山’,‘虾兵蟹将’;在天上有‘鲲鹏展翅’,‘龙飞九天’,‘大雁南飞’,‘后羿射日’;意思好得有‘花好月圆’,‘比翼双飞’;意思不好得有‘兔死狐悲’,‘黄鼠狼子给鸡拜年——没安好心’......多了,多了,说上几天几夜都说不完。”黑脸说完,一脸的神奇。
“确实是什么馆子都有,今后还要好好地跟着黑脸哥学。”
“就是哩,就是哩,你没事了就到地里来,咱又歇了,还听了馆子,真是尿尿逮虱子——一举两得。”哈哈哈......
“好,什么是今后没事就来地里干活,唵,会说话不会。老汉天天有事,上地里干活也是我的事,你们真把我当成了掌柜的......你们没事不要胡说话,没事找事,盐滚水(开水)喝多了,一天净放咸(闲)屁,免得惹得老汉不高兴。现在,我这就给大家谈脱棉袄的馆子。”黑脸抽了一口烟,开始谈了。
“是,是,是,黑脸哥天天都很忙,屋里活、地里活是一把抓(都能干)。你赶紧说,赶紧说。”伙计们连忙回道。
伙计们都抬起头,看着黑脸,专心听他淡(土语,讲解,说)馆子。
“老远老远以前,话说风神和太阳神在天上散步,发现地面上有一个穿着大衣的人在走路。于是两位神仙就打赌,看谁先把人身上的衣服脱下来,今后就尊谁为老大,凡事就听谁的。
风神怕太阳神领先,着急的说我先来。于是,站在高处,张开大口开始刮风。风是越吹越大,越吹越紧,人是把大衣裹了又裹,风越大,大衣裹得越紧,最后,风神使出吃奶的劲,把人吹倒在地,但大衣始终紧紧地裹在哪人的身上。”
“神仙还打赌哩,只听说过人打赌,还没有听说过神仙也打赌,真是人神都好争强好胜。”一个伙计说。
“你这娃真是的,连神仙打赌都没听说过。其实,传说的神、仙、妖、魔、鬼、怪、精、灵等都跟人一样,都有七情六欲。常言说,花开两朵,各表一枝,遇到这着了,老汉今天先给你们说说各类神仙们的事:仙人是人通过努力和斗争,到天上位列仙班后,获取神位,称之为神,如玉皇大帝、太上老君、财神爷,玉皇大帝叫张友仁,是是咱河南濮阳人,太上老君叫李耳,咱河南鹿邑人,财神爷叫范蠡,咱河南南阳人。说白了,就是人死后封的,在天庭有官职的死人;人间修士或修妖通过自身的修练,渡三劫,游三界,飞升到仙界后,与天地同寿,但没有取得仙班资格,是为仙,如八仙过海中的八仙、白蛇传中的白蛇娘子,可以理解为人世间有作为的修士;妖,一般指妖兽或妖仙,由野兽、植物等原本有生命的动植物开启灵智,吸纳天地灵力,在体力转化为妖力,进而开启修练之途,最后,化成人形。凡是妖,一定会吞噬人类的精血,使其实力大增,达到血脉的阶段,如狐妖、树妖、蛇妖;魔,多为天外异族,嗜血好战,种类不一,有人形、兽形或异形,千奇百态。均通过吸纳魔气或吞噬其他种族精血,增强自身体魄,从而达到能力晋级,如古魔、血魔、心魔;鬼,指人死后,有的执念不灭,就是跟人有怨,咽不下这口气,有的无人祭祀,导致魄消散,魂存在。人的灵魂离开肉体后,未进入轮回在世间飘荡时,就是平常说的孤魂野鬼,人撞鬼,十有八九撞得是孤魂野鬼,魂游荡的时间长了,逐渐产生灵智的另类生命体,如吊死鬼、饿死鬼;怪,指本来没有生命特征的物体,受日月精华的滋养,慢慢地有了生命气息,并逐渐有了灵智的怪物,如石怪、水怪、山怪;精,俗话说物老成精,也就是说,指野兽或植物等在世上呆的久了,有机缘巧合开了灵智,就是有了智慧,但从不吞噬人类或兽类的精血,只吸收天地灵气,萃取精华,从而保证纯净的本源,如柳树精、桃花精、人参精、鳖精;灵,从天地五行中,融合出五行精华而诞生的具有灵智生命体,如火灵、水灵、土灵。一句话,这些所谓神仙妖魔鬼怪都是人格化的演绎,也就是用人道方式理解天道,都是劝解世人多行善事,少作恶,让天下太平哩,知道了吗!”
黑脸一口气说完,神奇的扬扬了头,把烟锅在地上磕了磕,又装一锅,准备抽烟,䦆头(一个伙计)赶紧把火要递上。
争水说:“黑脸哥还真有两把刷子,肚子里的墨汁(学问)还真不少,佩服,佩服,真正的佩服!”一个叫争水的伙计边说边竖起大拇指。
“谁让你们小时候不好好念书,书上喔好东西多着哩。老汉到私塾念过几天书,早起晚睡,从不缺课,师傅还经常表扬我......”黑脸更神奇了。
“我原来也读过几天私塾,师傅也没有说过,咋没有听说过这些古怪的事喃?”麦庄(一个伙计)一脸的不惑,问道。
“有的故事是师傅说得,有的是从书上看得,《山海经》你看过吗?《搜神记》你看过吗?你没有听说的事多了,还能都知道,你喔头就大(tuo)的连门都进不去了,不想听就算了。”黑脸没有好气的说。
“听,听,听,你们都别打岔,黑脸哥,你赶紧讲。”另一个伙计说着,递过来一碗水。
“就是,就是哩,像我这干撒瓦(只穿棉衣,里面没有衣服),本来窟窿就大,冬季,风越大,我的棉袄裹得越紧,生怕一点风钻到身上,还觉着不够,用腰带在腰间再绑一下......”䦆头又说。
“你是狼,下山就一张皮,哪来干撒瓦,哈,哈,哈......”麦庄大声说道。
“庄子,你是哪壶不滚,提哪壶。”䦆头笑着回道。
说到䦆头的外号“狼”,村里人都知道这个外号的来由。
䦆头年轻时上山砍柴,也是春季。在山上遇到一窝小狼崽,应该是刚生下没有多久,眼睛还未睁开。可能是母狼外出觅食,狼窝里剩下几只小狼崽。
年轻气盛的䦆头,想把这些小狼崽带回家养大,看家护院。他说,村里经常有猪、羊被狼偷吃的事,自己在村边住着,门户要看紧些,想喂狼看门......于是,他用包袱把几只狼崽包好,背回家里。
听说䦆头抓了几只小狼,村里人纷纷来看热闹。看了未睁眼的小狼,说什么的都有。有的说,狼是野生东西,养不活;还有的说,就是养活了,长大了,它是要吃肉的,弄不好会把家里的牲畜都吃了,说不定还要伤人......
䦆头妈听了议论,要䦆头把小狼弄死算啦,免得将来生成祸害。但䦆头却不这样认为。再野性的东西,喂得时间长了,都会通人性的......
开始几天,小狼崽不熟悉新环境,躲在窝里不出来,几天后,熟悉了环境,遇到暖和的天气,也出窝乱跑。万物都有灵性,你不能改变环境,就只能适应环境。孩子们在院子里玩耍,小狼也像小狗一样,跟着跑。
狼就是狼,狗就是狗,别看小,但人家是狼,自古有狼行天下吃肉,狗行天下吃屎的说法。村里的大狗,一见小狼,跑得远远地。
母狼回窝,发现小狼不见啦,于是顺着气味找到西常村,找到䦆头的家门口。母狼在门外一叫,小狼们在家里叫。声音凄惨,搅和的四邻晚上不得安宁。
于是,邻居们都劝䦆头把小狼扔出来,让母狼带走,可别让母狼野性发作,进到家里祸害家畜。
䦆头想,小狼全部留也确实太多,将来养活是个事情。于是,决定母狼再次来,自己就丢出去一个,反正,畜生又不识数,自己留一个就行。
就这样,母狼来一次,䦆头朝外扔一个小狼。剩最后一个啦,䦆头心想,这下我把小家伙关在家里,门窗关紧,用烂套子把门缝都堵上。只要它晚上听不到母狼的嚎叫声,小狼不回应,母狼就找不到它。
䦆头想错啦!母狼依旧在他家门口嚎叫。即使小狼的叫声很小,母狼仍旧能感受到崽子的气息。最后,母狼不顾危险,翻过院墙,在里屋的门口嚎叫。无可奈何地䦆头,把最后一只小狼丢到门外。此后,母狼晚上再也没有来嚎叫过。
从䦆头把小狼崽带回家,到最后一只放出去,经历了三个月之久。
此事已经过去几年了。有一年夏天,由于天气下雨的原因,䦆头与村里的几个人下坡是已经天黑了。他们几个走到柿树园子时,碰上一群狼,狼幽灵般的眼睛,让人不寒而栗,真是屋漏偏于连阴雨!
于是,几个人迅速的放下担子,抽出扁担,高高举起,两个人一组屁股对屁股,慢慢地朝山下走,随时准备与冲上来的狼群拼命。
在山上,尤其在草木茂盛,道路狭窄的山路上,还是晚上,人不是狼的对手,狼群越逼越近,形式越来越紧,大有一触即发之势。
不知谁说了一声,䦆头,这可能是你当年惹得祸,这么多狼,肯定是你当年惹怒了狼,这是要命的事!
䦆头一听同伴的埋怨,就大声的说道:“你退后,我站到最后面,祸是我惹得,大丈夫一人做事一人当,我不连累大家,今天就了了这事。”䦆头说完,就挤到最后面。
䦆头站在最后,高举扁担,大声喊道:“兄弟们,别怕,俗话说狼是铜头、铁腿,麻杆要,要使狼冲上来,看准它的腰狠狠地打它一下,它就趴下啦.....”
就在人狼开战的紧要关头,突然一只狼发出嚎叫声,众狼停下了脚步,接着又是几声嚎叫,众狼退了,只有一只原地不动。它又嚎叫了几声,众狼转过身纷纷离去。
众人一见狼群退了,慌忙收起扁担,快速跑步下山,䦆头仍旧走在最后。刚才嚎叫的狼,不紧不慢的跟着他们,直到葫芦窑。过了葫芦窑就要出山了,跟着的狼,又是嚎叫了几声,然后离去。
下了山,众人松了一口气,坐在水塔前的石头上,把松开的鞋带子、绑腿重新系好,都说今天好险呀!
这时,一位年龄大的对于今天遇到狼的事,说出了这样的质疑:今天的这场惊险,还多亏了䦆头,要不是他,今天说不定是什么样子喃!
众人不解,他解释道:“今天遇到狼群围攻,眼看就要有危险,䦆头大喊一声,狼群就不动啦。不是他把狼群镇住了,而是,狼群里,肯定有当年他抱回家的小狼,毕竟䦆头喂养了它一段时间,它是听出了䦆头的声音。因而,那只狼嚎叫了一声,是告诉其他狼,这个人是自己的恩人,不要伤害他.....最后,它还把大家送出山,真是个有情有义的牲畜。”
众人一片惊愕。于是,䦆头就落下了“狼”这个绰号。
䦆头和麦庄还在斗嘴,争水说道:“你俩别说话,让黑脸哥接着说,哪位神仙能把人的大衣脱下来。”
黑脸喝了一口水,放下碗,接着说:“上回说到风神用尽所有的力气都没有将人身上的衣服脱下来,他累得气喘吁吁地对太阳神说,我不行,看你的啦。太阳神说,老弟,你歇一歇,看我的。我不费吹灰之力,不但让他把大衣脱下来,而且还要他把上身的衣服全部脱下来。风神心里暗暗地嘲笑他,但嘴上却说,老兄请,老兄请。”
黑脸站起身来,把烟灰一磕,烟布袋一卷,插到腰里。岔开双手,边比划,边高声说道:“好,好,好,看我的,看我的。风停了,太阳出来了,大地一片阳光,太阳神哈哈哈大笑起来,地面上温度越来越高,哪人裹紧的松开了,衣扣也解开了,太阳继续哈哈大笑,大衣脱掉了,接着又......”
“风神大惊,太阳的威力真大呀,于是,又说,大哥的本领可真强,你能将人身上的衣服脱下来,我见证了,你能将人脱掉的衣服再重新穿上吗?太阳说,这有何难,分分秒秒的事。你看,人马上就把衣服穿好,并且越穿越紧,越包越严实。说着,太阳把脸阴下来,用手挡着脸,这时大地渐渐地暗了下来,温度越来越低,脱了衣服的人赶快把衣服穿上,天越来越黑,温度越来越低,他越把扣子扣得越紧,最后,还把腰带都打上了......”黑脸绘声绘色的说着,比划着。
“太阳不愧是天地万物的老大,人家不用费劲,只哭笑就把人治的服服帖帖。高兴了,人脱衣服;要使太阳脸一吊(不高兴),人又该把衣服穿得好好地,真是神奇,真是神奇。”
“可不嘛,世间的事就像风和太阳一样,有的人用的力气大,不见得能把事情办好,往往出力不讨好。就像这苏葫芦,你说歇一歇再干,他偏不,你看他这会汗流满面,骡子明显不好好干了,有点胡捣哩(不好好干活)。老人说,老公公被儿媳妇过河哩——出力不落好,磨刀不误砍柴工,你歇歇再干......自古就是这个道理。”
“对,他爱干,就让他好好干,咱喃,好好地歇歇,哈哈哈......”
这时,远处的路尽头,走过来一位妇女。她提着篮子,缓缓地走了过来。
黑脸说道:“你们看,过来一个美女,老远看着还不错,要身子有身子(身子苗条),要腰有腰,要腿有腿,不知道是谁家的婆娘......”
几个伙计顺着黑脸的手势,路的尽头确实有一个妇女走过来。
争水凑到黑脸跟前,说:“黑脸哥,你什么眼神,这还要身子有身子,要腰有腰,要腿有腿,我看一般化,就是一般的女人,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
䦆头说:“罗卜青菜,各有所爱,黑脸哥就好这一口,黑脸哥,你说是也不是。”
“是,罗卜青菜,各有所爱,像古代中国的四大美女也是各有所长,就看你喜欢哪一种啦。玉环肥,飞燕瘦,西施弱,昭君刚,短长肥瘦各有态,谁敢憎来谁敢嫌,这就是千古美女。”
黑脸说着说着,就唱开了:“白天鹅有长腿的美丽,小鸭子有短腿的可爱,就看你喜欢哪一种,罗卜脆,青菜鲜,各吃一口心里甜。桃花好,朱颜巧,凤袍霞帔鸳鸯袄。东风送,香云迎,银钗金细珍珠屏。风月芳菲,锦绣妍妆,俏,俏,俏......”
伙计们都偷偷地看了黑脸一眼,暗自发笑,小声嘀咕道:怪不到葫芦大哥整天说你花心,还真是人老心还俊......
哪个女人越走越近,越走越近,大家都看清了她的面目:原来是争水的老妈!众人大笑。
“争水,争水,你快来看哪个女人怎样,快......”
争水蹲在地上头也不抬,恨不得找个洞子钻进去。他大声的说:“去,去,去,哪壶不开提哪壶,瞎起哄什么。”
“争水妈——一般化”的笑话,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笑料。
犁地的两条骡子明显的有点困乏了。一条骡子不按犁沟走,另一条则是好好干活。
麦庄又凑到黑脸跟前问道:“黑脸哥,你看,犁地哩,遇到一个牲口好好干,另一个胡捣,你说怎样办?”
“怎样办,好办。秃子头上一颗跳蚤——明摆着哩,这么简单的事,还用问,不好好干哩,就把它绑到柿树下歇着,另一条好好干哩,就让它一个干,谁让它能干喃。这就叫鞭子打快牛,世上的事都是如此,不信你看,你使唤着顺手(你听话),大家都使唤你;你难说话,活干得不好,人家就是从你身边绕过去去叫好使唤的......”黑脸说完,露出得意的神色。
伙计们私下议论,跟着黑脸干活就是美,想歇就歇,想干就干,没人敢说。黑脸到地里干活,就是人到场就行了。
有时家里改善生活,如吃饺子或者吃肉臊子面,黑脸是先来一大碗,就地蹲下就开始吃了。
一会儿,就是满头大汗,爱说笑话的伙计又问他道:“黑脸哥,你不是说你是干结人,不出汗吗?今儿汗怎么出成这个样子!”
他头也不抬起来,回道:“净一天说废话,你都不看怎个挖插法(土语,吃法),一天吃完饭,闲着没事,真是咸吃萝卜,蛋(淡)操心......”
“黑脸哥,你说反了,应是蛋吃萝卜,咸操心,哈,哈,哈......”
这时,苏葫芦端个碗也促了过来,接话说:“哎,黑脸哥干什么活,都拿劲着哩,要不是用劲,这么大的碗,能端的动(起)吗!”
“去,去,去,我骑驴研(磨)到你的脊梁骨,你真是狗逮老鼠,多管闲事,我吃个饭,就遇到这么多方坟的(土语,帮忙干坏事的)......”
苏葫芦不但不恼火,反而大笑道:“黑脸哥,真能干,庄稼活路吃的全,犁地走在牲口前(牵牲口的),耱地却在驴后面(踩在耱上);摇耧(播种)手不离缰绳(牵牲口的),撒场逮着扫帚扫不停(把溅到远处的麦籽扫到堆上),其实黑脸哥就是喝滚水拿筷子——好歹是个招呼。(讽刺黑脸干的活都是给主要干活人打下手的活)”
“说完干活,说吃饭,每顿吃饭端大碗。竹筷子,一扎长,不怕热,不怕凉,酸甜苦辣它先尝。左手碗,右手筷,双眼紧盯盆里菜。紧喝汤,热吃面,豌豆大的汗珠出一脸,你说黑脸哥能干不能干......”
院里一片哄笑,黑脸还是蹲在原地,边吃边说道:“俗话说,吃好些,穿烂些,少管闲事走慢些。苏葫芦呀,苏葫芦呀,就你能,就你能,你也不尿一泼尿照一照,你是个什么玩意,老乌(laowa,乌鸦)还笑话猪是黑的。”
“黑脸哥,你又弄反了,是猪还笑话老乌吧。”
“你俩是卖蒜的不改把(贬义,好兄弟),盘子称——没有园儿(‘园’儿yuan,er,称的底,土语没有一个)”哈,哈,哈......
黑脸端着碗,缓缓地站起来,说道:“哥几个,来老汉今天问你们几个简单的问题。第一个,每个人吃饭都拿筷子,每顿饭都用筷子,不是老汉吹哩,谁知道筷子有多长,有啥讲究?”
热闹的伙计们顿时鸦雀无声。
“看看,看看,平常嘴像八哥,又能说,还能道,个个都是红屁股,挖挖脸(土语,含贬义,像猴子的脸),猴精猴精的,遇到实际的事了,各各都把嘴抱紧了,不是能嘛,都说呀!怎么不说啦。来,过来,听老汉给你们说说。”黑脸一脸的骄傲。
黑脸又蹲下,把碗放到地上,几个伙计围了过来,苏葫芦端着碗,蹲在离他们一段有距离。
黑脸一手拿着筷子,一手比划着说:“人有‘喜怒哀惧爱恶欲’七情,‘生死耳目口鼻’六欲,没有七情六欲不行,强压在肚子里面,是要害死人的。所以,古人发明筷子是七寸六分长,人用手紧握着筷子,就是把握自己的七情六欲,这是要时时警示人们谨言慎行,为人处事注意分寸;筷子一头方,一头圆,握着方的一头,用圆的一头夹菜,叫‘执方行圆’。‘执方’是做人要有底线,‘行圆’是办事要圆滑、圆润。夹东西时,一根筷子动,一根筷子不动,叫一阴一阳,道教讲究阴阳平衡方能成事,也就是能夹到东西。另外筷子成双,要使婚姻,代表有情人成双成对,家庭圆满。”
黑脸说完,不忘摸了摸自己的下巴。叹了一口气说:“过去师傅要你们念书,你们就是不好好地念,该用时,就知道没有念下书,书真是个好东西!你们想一想老汉当年念书......”
伙计们也是一片默然。
苏葫芦小声说:“天下就你念书用功,念得好,念得好吧,咋没见你考个什么功名喃。一天净是吃咸盐,说海话,胡吹乱说,吹得不怕头疼。要不是x垂着,恐怕真得要上天啦!”
几个伙计暗笑,小声嘀咕着:卖葱的见不得卖蒜的,卖油的见不得卖面的,秃子灵,瞎子犟,瘸子出来蹦一长,咱们是坐山观虎斗,看你俩谁能......
黑脸接着又说道:“哥几个,说细致的不行,咱就说粗糙的(土语,细致指文化,粗糙的指干庄稼活)。庄稼活不用学,人家咋着你咋着。其实,庄稼活也有讲究,不是老汉吹哩,别的先不说,拉耧的牲口,你们说说,什么牲口最好了?”
几个人支支吾吾说不出来,黑脸对苏葫芦说:“葫芦,你不是很能吗,你说说,那种牲口拉耧最好使。”
葫芦也是支支吾吾说不出个子丑寅卯来,只是含糊的回答,拉个耧,都一样。
黑脸得意的说:“都一样,还真不一样。不知道吧,来,老汉告诉你,尤其是你苏葫芦,你做(zou)的庄稼活我是一点都没看上,你竖起耳朵好好听(土语,骂人的话,像驴、狗一样竖起耳朵),跟着老汉好好学。骡子太高大,步子也大,走得快,摇耧的人跟不上;牛的跨太大,走路左右摆动大,不好摇;只有驴,个子小,步子小,走得慢,好掌握,小麦、谷子种得行子最端、最韵律(均匀)。”
众人一片唏嘘,私下小声说黑脸还是一个仔细人。
黑脸更是得意了,接着说:“俗话说,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摇耧有技术,牵牲口一样,都有诀窍,都有高人。不是老汉夸口,就是老汉拉驴的水平,你们想也想不到。”
“拉牲口还有技术,真是稀罕事。”
“别听他胡说八道,黑脸哥脸上出个红疙瘩都有出处,上茅房都有说事(土语,说法),就连脚趾头长个鸡眼都有故事......”苏葫芦一脸不屑的说。
黑脸放下碗,接着说道:“都说井底有癞蛤蟆,我不信,今天我就相信了,因为亲眼看到了。俗话说得好,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会推磨子,就会捣碾子,犁地、耙地、耱地、摇耧一样,牵牲口的人都要腰挺直,眼朝前,标着地头走的端;左手牵驴不打弯,胳肢窝里夹的是葫芦瓢儿,瓢儿里头是麦种,随时添耧备不足。右手朝后拿鞭杆儿,轻轻打在驴勾蛋儿(驴屁股);脚下你还不得闲,踢胡积(土坷垃),埋亮籽(露在地面上的麦籽),麦苗才能出齐整;宽了拉拉拉,窄了掀掀掀(推一推),麦行子才能像根椽;卡耧了(麦籽堵到耧筒里),掏耧腿(木耧下麦籽的筒,叫耧腿),耳朵背后还夹着竹棍棍;脱了鞋,接麦籽,边撒种,光脚埋,脚上磨出血泡来......”
黑脸说完,露出一脸的神奇。接着又说:“刚才给你们说了拉牛,接着再说犁地。你们只知道种地时犁地,入冬也犁地。古人说,耕地过冬,虫死土松;冬耕耕的深,庄稼肯生根;冬耕深一寸,等于多上粪,田不翻冬,来年草凶;犁地冬至内,一犁比一金,你们说,冬季犁地重要不重要......”
黑脸说完,嘴里哼着:西山落残阳呐,佳人回绣房,桃花粉面映烛光,倩影纱窗上,看傻了墙外的痴心郎......得意地走了。
伙计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脸的蒙,都无言以对。
苏葫芦却说:“就你能,就你能,能的在针尖上跳舞哩,真是瓶子打了(烂了),就剩下嘴啦。现在是大家都宠着你,你是个杯子;要松手了,你就是渣子了,看把你神奇的......张口佳人,闭口粉面,想女人想疯了吧,人老心不老,真不知道没有女人的清闲,赛神仙哩。”
从此,在当地留下了两个歇后语:黑脸行夫哩——到场算数。黑脸吃饭——你看怎个挖插法。
农忙时,冬子要黑脸晚上替其他伙计喂骡子,其他时间不用他管。苏葫芦早上负责叫伙计起床下地干活。
一天晚上,葫芦不想起来看参子(土语,月光,过去没有钟表,有月亮的晚上看时间,就是通过月光到什么地方是什么时辰),他听见黑脸给骡子添草回来,就爬到窗口,问道:“黑脸哥,参子到哪里啦?”
“到狗跟前了。”
“狗在哪里卧着?”
“狗在篮搓(竹筐子)跟前卧着。”
“篮搓在哪里放着?”
“篮搓在南墙根放着,还能在哪里放着。”
“你这个驴欺哩(土话,骂人的话,驴x的),大人问个话都说不清,怪不到......”
“你球(脸)朝上睡觉哩,睡在炕上还指话(挥)人,老子给你说了,你还球长毛短的说不是,你觉得我说不好,你起来看看不就知道......”
冬子给黑脸交代,农忙时黑脸帮忙晚上喂牲口。
农忙了,长工睡觉前给黑脸交代,晚上要给骡子添几回草,麸皮和草相伴的比例要多大,要让骡子吃好,第二天干活才能有力气,否则......
俗话说,马怕满天星,牛怕肚下冰,就是说,马怕背部凉,牛怕肚子下凉,晚上起来要多注意......黑脸心里虽然不愿意,但表面上应付说,知道了,知道了,放心吧。
其实,黑脸一听不如自己的人给自己交代怎样做事,就有点厌烦,由于掌柜的有言在先,嘴上不好说,但心想:哼,老子吃过的盐,都比你吃过的面多,还指手画脚的指划(指挥的贬义词)老子,都不撒尿照照自己的样子。老子过去也经喂过骡子,知道牛吃麻参(棉花籽扎油后,剩下的东西)现接力的道理,让牲口吃得好,牲口就有力气,老子走过得桥,比你走过的路都多,你不用教我,我比你知道的多。
但晚上他比谁都瞌睡,给骡子舔草也是想起来了才去,至于麸皮和草的比例都是由他的性子来,哪有什么比例!
偶尔伙计不放心,起来看,不免嘟嘟囔囔的说黑脸的不是。
苏葫芦听了,自言自语的说道:“割驴球献神哩,驴疼死了,神得罪了......”
黑脸则说:“我是老公公背儿媳妇过河哩,出力不讨好,真是气死人了!”
“黑脸哥整天一开口就是媳妇,媳妇,今天又是儿媳妇,自己的媳妇八字还没有一撇,可怎么到了儿媳妇,真是想媳妇想得发疯了......”葫芦低下头自言自语地小声说。
葫芦过去好多年没有干过活,也不爱出力,冬子就安排他和黑脸在院子里打打杂:扫扫地,帮厨房到井里打个水,或者出门送个信,晚上到炮楼上值夜等不出多大力的杂活;农忙时,其他伙计都干累了,晚上帮忙喂喂牲口,早上叫叫他们起床。他住在门房,还负责开门、关门,有点权利,这些活不出力,也活道,有时其他伙计没注意的地方,他替冬子说说,有点小权利,有点掌柜的感觉,葫芦对这些活满意,也乐意去做。
有时,苏葫芦替冬子给本村或邻村的大户人家送信,原来这些大户人家的门自己都不敢敲一下,大户人家看门的要是见到他,就让走远些,更不正眼瞧他。现在他拿着信,大大方方的到门口,敲几下,看门的见了他也是面带笑容,客客气气的,有时送的是主人重要事情的信,还能领几个赏钱也说不定;有更好的事是替冬子给别人送礼,主人还恭恭敬敬的把他请到桌上吃席,还能正正经经的接受主人的敬酒,吃完席,略带点醉意,打着饱嗝,走到道里更是有点感觉;有时走着,走着,再来几句乱台(各种戏剧的强调混在一起):叫一声贼刘彪,平日里在大街,杀生为本,大称买,小称卖,坑害良民......
这时,平日里一见他就狂叫的狗,也服贴的爬在那里,一动不动。苏葫芦也放声喊道:世道真是奇怪,世道真是奇妙,连狗都知道我,现在的苏葫芦不是过去的苏葫芦了。
这正应了古人的一句话:狗眼看人低。
有时,冬子不是把烟叶送给他,就是把点心送给他,再是茶叶给他,或者是出门领着他,从其他伙计的眼光里,他感到了高他们一筹。平日里自己看管大门,谁出门,进门,还要跟自己打招呼,权力很大,有时有的伙计从家里回来还给他带一点礼物,如烟叶,柿饼什么的讨好他,但见过冷暖的葫芦知道:不是自己能耐了,而是被主人看得起,他们都是冲着主人的面子,否则,自己过去的样子就会重现,因而,对冬子更加忠心了。
到了农忙时,苏葫芦也不含糊,既是伙计,领头干活;又是半个掌柜的,指挥其他伙计干活,他既敢骂人,性急了又想动手打人。伙计们知道葫芦一手通天,被他骂了,或者打了,也是敢怒不敢言。
伙计们经常在一起议论道:苏葫芦是倔驴,倔劲来了,还不得了哩,咱们是君子不跟驴致气(土语,生气),看着我娃慢慢长。
麦收前,三凤顺利生下一个男孩子。
大老婆对子明说:“咱儿子这一辈就叫‘智’字辈,咱家的老大叫天智,用智字起名。这孩子面清目秀,方面大耳,一看就是个可造之材,也一定有前途,就叫可智吧!”
因小银、帽子借到了水,子明村南旱地的小麦因浇了一次囊水(灌溉的水充足,把地浇透了),今年前半年天气大旱,阳光好,麦穗长,长了四沟(四排籽),大丰收了;三凤给他又添一儿子,子明一万个高兴。更可喜的是大老婆对小老婆还挺照顾,尤其是三凤生了小孩坐月子,她是忙前忙后,很像一回事,家庭和睦,家庭和谐。
三喜临门,三喜临门呐,子明能不高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