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冯耀民的头像

冯耀民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1/19
分享
《漳河记忆》连载

第二十八章 漫云古村

1

鸡叫三遍了,花格窗透出了灰白色。天光发白了。很静。窗外,除了鸡鸣,还有就是鸟鸣。没有犬吠声,没有牛的哞哞声、羊的咩咩声,就是牛羊的铃铛声也没有。村庄还在寂静中。

昨天到村子时,天已擦黑。加上进村的公路在扩修,车子开不进来,走了五六里岩石滚滚的路,很疲倦,就投宿了,没有看看风景。此时,听着窗外的鸟鸣,心里向往着漫云该是怎样的一番美景,躺不住了,一骨碌爬起来。

穿戴好已是六点二十,女主人已在厨房忙活。我对她说,我出去转转。她叫我先到她家对面的老屋那里看,说那里的房子是最早的,又说那里高些,看得全些。

走出大门,站在高高的台阶上,抬头,正对面是一排古朴的房屋,在高高的台地上。走下台阶,穿过场院,走上石条砌的台阶,低头,石条磨得光滑,照得见人影,可见时间的久远。台阶上面是青石板路,四五尺宽,靠外边有石条砌的墙坎,很齐整。走上去一看,路边的老屋是一长排,全是四合院式,虽有几栋已破烂,但仍然看得出,是一栋紧挨一栋。从上边看,连瓦都是互相勾连,是一个整体。几处大门都上着锁。尚早,没上锁的大门也没有开,就不好意思打扰。

站在这台地环视,四周都是山,中间是田地,有埫田,有梯田,人家分布在山脚。粗看,与所看到的山村地貌没什么两样。细看,这些山像盆景,似雕琢一般,有艺术气息。正在结合昨晚住宿人家主人讲的山的特点对照着看,见一老人打开了大门,走了出来,走向青石路。我还没开口向老人打招呼,老人倒是热情地问:“从山外来的?这些山可都有名堂啰。”老人满面含笑,老人姓都,72岁,热心地给我当起了解说员。

“看,这老屋后面的山,叫‘牛山’,是牯牛困泥。”都大爷首先指着老屋后面的山说。还真像一头大黄牛卧在这片泥土上。牛山很长,一直延伸到村西头的垭口。

“看,那是‘鼠山’,上面还有两只小老鼠。”顺着都大爷的指向,在牛山“牛头”的对面,一座独立的小山极像一只趴着的大老鼠。又顺着都大爷的指向,还真在接近山顶处一岩石上看到两只一大一小的“老鼠”,那只大老鼠的嘴一张一合,像在对面前的小老鼠说着什么,这老鼠山就又叫“情侣鼠山”。牛山的头与鼠山的头刚好相对,隔着三十多米的垭口。都大爷说:“牛鼠相亲,必发子孙。后山高大威武,山场又大,老辈子就首先在牛山下盖房。”他还说,牛头和鼠头间的垭子那儿有大碾盘,是敖家祖先打的,全族人都在那儿碾小米、苞谷,老鼠的嘴刚好对着碾盘,偷吃碾的粮食。老鼠尾巴对着南湾。南湾住的是王姓。老鼠在碾盘偷吃敖家的米后,将屎拉在南湾,王家就发了。后来,经风水先生点破,敖家就在鼠山下盖了一栋房子,监视老鼠偷吃。这样就断了王家的财气,王家就只盖了一栋房子。敖家倒盖了一大片,成了这儿的大户。

老人又指着我昨晚住宿的人家屋后的山,说叫“象山”。听着老人的讲解,看去,象山山势自西向东渐低,在山腰平坦处,突起一座小山包,圆圆的,极像一颗硕大的象头。两边的山像大象的耳朵,左耳与牛山的尾部相连,中间就形成了一山坡,坡上是层层梯田。更奇的是,小山包下有一长山岗,像大象的鼻子。屋场就在这大象鼻子下面。都大爷说,小山包上方还有两个小山洞,相隔不远,下雨了,洞里会有水流出来。说老辈子说这大象是玉皇大帝的坐骑,一天,大象趁玉皇大帝出门了,偷跑到这里,喝漳河的水。玉皇大帝回来,看到了,断喝一声:“畜生,好大胆!”,就把大象吓得趴在这儿了。这两个山洞是大象的眼睛,下雨了,就流泪,是在后悔自己做了错事,回不了天宫。

鼠山右下角是“绣球山”,也叫“官帽山”。远远地看去,很圆的一座独山包。山脚下坐落着一排土屋,有四个大门。这几栋土屋是“明三暗五”式土屋,是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山区时兴的一种建筑风格。门前是一长方形大稻场,稻场下面是几块平整的田地,斜对面就是鼠山。都大爷说:这山也有个说法,叫“狮子滚绣球”。绣球山背后就是“狮子山”,高大雄阔,向下绵延看不到尽头。对着绣球山伸出来的山头很像狮子头,凸出的岩石像狮子的腿。绣球山比狮子山矮得多,越看越逼真。

听着都大爷的讲解,欣赏着这些山,真是每一处都是艺术品,每一处都让人看了还想看。

2

太阳从狮子山升起来了。不多会儿,绣球山周围漫起了雾。飘飘袅袅,盈盈绕绕。

雾越来越多了,绣球山隐在雾里了,鼠山上的两只老鼠也藏在雾里说悄悄话了。靠碾盘处的牛山的脑袋也埋在雾里了。象山,大象左耳朵上挂着几团白雾,像戴着云朵耳环。雾,飘弋到我站的青石路下了,把我托举起来,我在仙界了。太阳在雾里恍恍惚惚,像天界的红灯笼。

这么盛大的雾,我还是第一次遇到。这雾是漳河送给我这个远方来客的最美礼品。

漳河就在狮子山南面的山脚下,浩浩汤汤,奔腾不息哩。漳河成弧形拥抱着村子,给村子制造出美不胜收的人间仙境。

浸润着这缭绕的仙雾,人们美丽地称呼村落:漫云。

而这个村落,最初叫“马营”,后来又叫“漫营”,又叫“漫峪”。至今打开谷歌地图,查阅官方文书,“漫峪”依旧在,还是指这个村落,使前来旅游的人疑惑。

据说,四百年前首先入住这里的是马氏人家,从北方翻山越岭来到这里,看这里有条大河奔涌不息,又山高路险,易守难攻,就定居下来。他们烧荒垦地,遍植桑麻,下河打鱼,上山伐竹造纸。很快人丁兴旺,发达起来,就想独霸一方,就在村落四周修筑防御工事。在通往山外的唯一路口,筑了“城门”,修了碉堡,设置哨卡。还在方圆几十里收兵买马,扎寨屯兵,士兵五六百人,设立了“军营”,此地就有了“马营”的最初叫法。

这里俨然是一个独立王国,因对抗朝廷,被朝廷派重兵攻破天险,全部剿灭。尔后,官兵入住,更加强军营设施。军营的概念在老百姓心中留下烙印,就把这里叫成了“漫营”。

马氏家族被灭绝后,敖氏祖先从肖堰观音岩迁移过来。兴旺发达的敖氏祖先,就建屋置业,繁衍至今。现在村里以敖姓居多,还有都姓、王姓、刘姓杂居。

这里,两百年以上的古墓有12座,敖姓先祖的石碑上也有“墁茔”的说法。也许是马姓被杀绝,用墁茔称呼其地名,表达一种哀伤。

而这里三面环水,夏季,漳河水位上升,会升到绣球山垭口。北面又有山洪,这里就成了一片汪洋,就又有了“漫峪”的称呼。不过,这样的大水,很少见,八十几岁的都大爷都没见过。

当人们踏进这块美丽的土地,晨夕行走,峡谷起雾,如云端漫游,恍若神仙,也就有了“漫云”这个诗情画意的名字。

3

漫云,不大的一个地盘,有五个屋场。南湾屋场、象山屋场、牛山屋场、鼠山屋场、绣球山屋场,全都是老屋,没有一栋现代的红砖房,哪怕一间也没有。从象山到牛山到鼠山是漫云的核心区域,房屋从象山到鼠山连成一片,成半圆形包围着农田。斑驳的白石灰墙,岁月淘洗的青瓦。田里青绿的油菜。人家门前的各种树,古街沿着房子蜿蜒。高山掩映,漳河流汤,像极了一副清雅的古代山水画。

这幅画,在四百多年前,是华丽的。里面有政府、军营等古时的国家机关,有学堂、商铺、药行、票号等民用设施,一应俱全。

据专家考证,漫云,四百多年的古民居有七栋。

牛山“老大门”古民居最古老,是干打垒土砖垒砌的两层四合院,地基是打磨齐整的又厚又长的石头。大门需上七步台阶,门槛高大饰有金元宝图案,门额顶部成弧形。大门开着,进屋,是一间厅屋,面积10平方米的样子,两侧是厢房。厅屋前是天井院,院落四周是大小不一的房屋,分楼上楼下两层。天井院前面是堂屋,堂屋外侧有楼梯探向木楼,楼梯处有巷道与左右住房后门连通。内墙也是干打垒土砖砌就,土木结构。我看这房子虽不特精细,但也有特别处。特别处是天井,石板铺就,是三个并列的天井,是个大大的四合院。这样大的天井院落,在四合院建筑中很少见。晨曦从瓦楞上洒下,满天井的阳光。女主人见我对天井院好奇,笑盈盈地说:“能在天井里铺十二床晒席呢。”说这栋房子是敖家老辈子最先盖的,是老祖宅,称“老大门”,一大家子都住在这里,有四百多年历史了。

女主人说原先这儿是一排房子,有七个大门,全是天井房。女 主人说着热情地陪着我走出大门,给我讲解外面的房子的来历。她说:“以前气派得很啦,一大排,齐展展的。只是从前年要求搬走,这几间没人住,塌了些。”女主人语气里的骄傲里有满满的“可惜”。

正在仔细看这一长排古民居,听到“来吃饭哟。”的呼唤,是对面我昨晚投宿人家的女主人在喊我。我怀着遗憾看了看那坍塌的房子,走下青石板台阶,去吃早饭。

我投宿的是象山屋场的第一家。说来很有缘分,昨晚一进村子,狗叫了几声,就看到一妇人走出,站在稻场边,朗声欣喜地说:“听到狗子叫,就知道来山外人了。”她热情地把我们引进屋后,我说今晚就住你家。她又连忙笑着说:“你看看床铺再说,你们城里人不知住得惯住不惯。”说着她领我看了楼下的,又看楼阁上的。我连声说挺好的!也确实挺好,收拾得清清爽爽的。

没想到,这第一家,是老支书敖光政的家。天黑了,敖书记回来了,他下午去甘溪集市卖野菊花了的。去得晚,路不好走,摸黑了。敖书记是原先漫云村的支书,后来漫云跟甘溪村合并,他是副支书,主要负责漫云这块儿的管理。敖书记从1979年高中毕业就任漫云村文书,后来任村支书,现在六十二岁了。我住对人家了,漫云村的前世今生,敖书记了然于胸。敖书记的房子也是四合院式,也是一进一出,并列两个大门,两栋。敖书记说:他们祖辈是从对面分出来的,敖氏在这里已有十六代。

敖书记的妻子姓秦,她做的饭特好吃。她那么早起来是在蒸馍馍。昨晚和今早,都有一碗蒲公英加芫荽、蒜苗腌菜,现腌的。她笑眯眯地说:“秋天干燥,能清火,多吃点儿。”这碗菜,我没吃过,吃了一大些。

吃完早饭,按照敖书记的介绍,首先去看漫云最有代表性的古名居——鼠山脚下的“花屋”。

3

我们沿着“老大门”古民居门前的古街走,街面全部用不规则的青石板铺就,依旧地势,呈一个S形,横穿东西。

看一个村子有多古老,有时候只要看看村里的古树就行。

去看“花屋”的路上,不时就看到一棵粗大的古树,但是,最古老的是那棵古皂荚树,在古街尽头的大碾盘下面。主干三个大人伸长手臂还围不住。尤其是树根,呈放射状铺张,延伸二三米,突兀、粗壮,繁密而交错,如虬结着的粗大血管蓬勃而有力,又似龙爪嵌入大地。树干高十几米,枝繁叶茂,营造出大片安静之地,给人以巨大庇荫。树上挂着牌子:树龄六百二十年。这应该是建村之始就栽下的。古树会说话,有思维,它见证了漫云六百多年的风雨,如今依然葱翠,迎接八方来客。

“花屋”古民居坐落在鼠山脚下,就在古皂荚树十多米处,是漫云最具特色最豪华的古民居,被村民喜爱地成为“大花屋”。“花屋”坐南朝北,二层,前低后高,火烧的青砖造就,白色墙面,四五百平方米的样子,比牛山下的古民居显得气派、精致。最显眼的是大门两边正屋墙上的两个大圆形窗户。大门前有七步台阶,有高大的“门楼”。“门楼”上有龙头飞檐,内饰有腾龙玉凤。大门上有一对莲花样的一对门当,上着锁。石门坎、石门框,石头抱鼓石上镌刻着梅花鹿、喜鹊登梅图案。虽没有进去,但从外观就可看出敖氏祖先发达后,对住宅的重视,彰显着当年的奢华。房屋是财富的象征,一栋古宅,就是一个家族的财富缩影。

看完鼠山古民居,我们去看南湾古民居。去南湾要绕过象山,在象山背后的一个大湾里,离古街不足半里。经过时,路边有一口古井,井面直径四五米。村里像这样的古井有四口。进村的公路就是从南湾经过。昨天经过时,天黑,没细看,今天主人不在家,有两个大白鹅、两只狗狂叫,不得近前。一个主大门,一个小大门,也是土砖垒砌,也是两层,有人住,保存完好。门前有一大片竹子,稻场下面有一小池塘,池边有三棵古树,古韵悠悠,清雅幽静。而屋后的山极高极陡,还有两面大岩壁,使此地显得雄壮、威武。屋场前面是漳河。

漫云,有古民居、古树,还有古山寨、古庙、古造纸作坊。据敖书记介绍,漫云四周有二十多座古山寨。距漫云近的有三座:牛寨、马鬃岭寨、洞寨。其中牛寨最壮观。牛寨就建在牛山上,在牛头上面的悬崖上。我们沿着大碾盘左边的山路上山。不远,见一古墓,样式古朴考究,碑额书“光烛夜台”,墓主卒于道光二十四年(公元1844年)。古墓完好,历经百年,依旧护佑着子孙。据敖书记介绍,漫云现存古墓12座,多在乾隆康熙年间。

是缓上坡,不一会,就到了牛山山腰,眼前是一座古代建筑,就是敖书记说的古庙了。全由石料打磨垒砌而成。正殿坐南朝北,殿门前有一弧形场地。正殿前五六米处是偏殿,为僧人所居。古庙屋顶坍塌破败,室内荒草满地。

越向上,山势越陡,且不好找路。沿途有成堆散落的石块,是用来砌过墙的。看得出是依山势层层砌城墙,设关卡。正在气喘吁吁时,山寨到了。眼前是南寨门,高三四米,厚一米多,城墙高大,石块垒砌。城墙内建有子城墙。高一米多,依山势连绵起伏,似乎在步步设置障碍,以便攻击敌人。也许是砌的隔墙。山寨面积大,近两亩地大,椭圆形,南阔北窄。北寨门稍矮,两侧各有台阶通向寨内。山寨建在悬崖上,下面是漳河,对面就是“偏头山”。偏头山虽不在漫云境内,但它也是漫云一耐看的景观:漳河边的山脉上一山峰,不是直着朝向天空,而是倾斜向下,像低着头看漳河,看着像要倒下来的样子,人们就叫它“偏头山”。牛寨与偏头山隔河对望,牛寨是老百姓为躲避战乱而筑就,牛寨上的风雨沧桑,偏头山也看在眼里。

站在寨顶望远,狮子山逶迤绵延而远接天际,山峰叠翠,如层层绿波。漳河从观音岩、幸家坪的高山峡谷奔涌而来,在漫云,接纳了东林河(大林河)、西林河(小林河),增添了力量,绕着漫云了转了一个大湾儿,又阔波向前。漫云是漳河在上游的一个节点。往下,漳河是越走越宽阔,它飞越龙王峡(石门峪),跃过沉河滩,直向东奔去。

我端坐在山寨的石墙上,看漫云全貌,听漳河淙淙。阳光好,暖和,清风徐徐,通体十分舒畅。真是山静如太古,日长如小年。

4

漫云,看似偏僻,像遗落世外的桃源。实际上,是一交通要道,军事重地。

它地处巡检镇、肖堰镇、板桥镇三地交汇处。向东过漳河,就是肖堰镇的幸家坪村,从那里可以通薛坪、三景,到达保康。向西过漳河,往上,能到南漳县城;往下,能到荆门、宜昌。古道就在古皂荚树的墙坎下面。村子在没有修通公路之前,这儿是村子入口处。以古皂荚树为中心,古道,一边经过绣球山的屋场通到漳河河底,河那边就是幸家坪。一边绕过鼠山,从鼠山背后的山脊走出村子,然后下漳河,过漳河,上蔡家沟,翻付家崖,经花脑池,过七里冲,到肖堰,然后到达南漳县城。这条古道是条大道,下漳河的台阶有四五尺宽,过鼠山山脊的路也有四五尺宽。

1946年7月,新四军某部小分队遭遇国民党袭击,经肖堰七里冲,过大林河,向保康方向撤退。行至漫云古村时,在一户姓敖的农民家里做饭吃,饭刚做好,敌人追兵赶到,战士们端着饭锅朝着向家坡方向边打边撤。敌人将机枪和小钢炮架在寨坡山顶,向新四军战士射击,四名战士中弹倒地,从山坡滚落山脚,其中三名战士当场牺牲,一名战士身负重伤,肠子流到体外。敌人走后,当地百姓给这个战士搭建了个窝棚,百姓余正秀老人每顿用陶罐煨小米给他吃,几天后还是牺牲了。老百姓将这四名新四军埋葬在向家坡半山腰。1950年春,漫云村为了纪念这四名新四军,在墓前竖立了高4米,宽50公分,厚15公分的木制纪念碑,碑顶刻有五角星,碑体刷红色油漆,上书: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1971年春,甘溪人民公社举行隆重仪式,将四位烈士的遗骨迁至甘溪白包山,与江海亭烈士毗邻,并在那儿修建甘溪烈士陵园。

走在古道上,想着漫云这祥和、安宁的村落,也浸染着革命烈士的鲜血,心里溢满深深的敬意。

从绣球山垭口走十几米就到了漳河河底。古道边一栋古民居已坍塌。河边的古造纸作坊也仅见遗迹,水车转动的吱吱声,也消失在漳河里。可是,造土纸曾是漫云的主要产业。在这不远的一段漳河上曾有八家造纸作坊,五百多人靠造纸生存。受现代技术的冲击,2004年,全部倒闭。

过漳河,那边的古道也无人再走。不过,这条古道直到公元1985年才停止它几千年的作用。

“1984年秋,村里出义务工开始修建出山的公路。修了两年,勉强能通拖拉机,其中一个大陡岩修得窄,从那里走很危险,容易出事。1998年秋,甘溪办事处又组织劳力来修,找包工炮那陡岩。修了两个多月,车能来,但路面差,小车子不能来。2011年秋,又请挖机,修了两个多月,到年底,小车能来。”敖书记参与了漫云修路的全过程,听他讲了修路的经过,没想到,漫云通向山外的这条四公里公路修了27年。听着敖书记的讲述,很是敬佩和感叹。

这条崭新的石子公路给漫云带来了福音。。

2012年4月25日,漫云迎来了意想不到的客人。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编导与中国古村落保护与发展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张安蒙女士一行七人,不远万里,翻山越岭,来到了漫云。他们在漫云考察了两天,回去后,把漫云的美景制成了专题片——《中国记忆》。6月9日,在中央电视台科教10频道在黄金时间“中国记忆”栏目播出,时达8分钟。藏在深山老林的漫云,一下子名声鹊起,声誉远播。

2012年10月29日,漫云古村被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和中国古村落保护与发展专业委员会授予“中国景观村落”之称。此时,湖北省境内“中国景观村落”为空白,漫云是首个。

2013年4月28日,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中国古村落保护与发展专业委员会的主要领导亲临南漳召开漫云古村落保护性建设研讨会,并正式举行了漫云“中国景观村落”的授牌仪式。

这块授牌,就挂在敖书记家的会客厅的门上。我一走进敖书记家的大门,就看到右边的门上悬挂的授牌。“中国景观村落”六个大字,行书,绿色,镌刻在米黄色木板上,特别醒目。敖书记用一块红布搭在授牌上面,可见对授牌的珍爱。

2014年11月17日,漫云被授予“中国传统村落”。2019年2月,漫云又获得“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称号。

路修好了,2014年秋建了移动电信基站,2015年春开通了网络。

漫云上了中央电视台,列入了中国景观村落名录。不经意间,改变了漫云的日子,漫云几乎家家做起了“农家乐”。

“来这儿的人可多啦,好运的人都来,还有外国人呢。夏天有的来了,一住就住十好几天,住三四天是常事。有个韩国佬在这儿住了一个星期,都不想走了,还说要在这儿买一栋房子在这儿养老哩。”敖书记的妻子秦姐为人热情,又快言快语,和她拉话,她有讲不完的漫云事儿。她是从东巩嫁来的,是经人介绍来的。她说她娘家的地儿是一展平阳,听说这儿是老山界,开始不愿意 。来看了,这儿的房子都是高瓦屋,齐展展的,一间草屋棚儿都没有,说明这儿富裕。山上有竹子,家家会造纸,还能用檀木、柏木造香,挣钱有来头。这儿敞阳、背风,地儿也好,种苞谷、麦子长得好得很。就嫁过来了。我们这儿是个好地方,好看得很!以前有好多人,好多娃子。只是从前年秋,有人要来开发,要求搬走。给了钱,大都搬走了。土房子没人住,下雨漏雨,漏坏了墙,去年雨大,天数又长,有的房子就漏塌了。秦姐说起这,眼神黯然下来。她还连连说,好可惜哟,那么好的房子塌了。

漫云,先前是一个自然村,有三个村民小组。2002年1月与甘溪村合并,成为甘溪村二组,行政地名全称为:湖北省襄阳市南漳县巡检镇甘溪村二组。在2010年以前,漫云还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山村,那时候,它的名字叫“漫峪”。从2012年起,它先后获得“中国景观村落”“中国传统村落”“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等称号,闻名荆楚。因此,2014年6月16日,南漳县地名委员会致函巡检镇政府,通知该镇“甘溪村”更名为“漫云村”。

2022年10月,我看到的漫云确实衰老多了,满眼萧索。村里只有8家住户,15个人。有的搬到山下甘溪的“漫云民居”,有的搬到山外,在城里买了房。

但是,在倏然而来倏然而逝的日子里,漫云古雅的容貌没有变,自自然然,本本真真,保持着原生态的美。

现在,政府正在扩修通向漫云的公路。漫云在等待,等待一个受保护受爱惜的漫云。

古街边长了好多野菊花,桔梗上擎着小朵金色的菊花,像星子闪呀闪。有两个大婶在采摘。今年的野菊花价钱好,鲜花,一斤,卖三元。看着她们悠然采摘的模样,觉得不论怎样,漫云的日子,不会催人老。

漫云,真好!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